•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永不落幕的粤剧舞台

    发布时间:2019-09-16 作者:莫斯其格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

     


    广福台惠民演出剧照

     

    市民们在广福台临水凭栏叹粤剧
     

    花城文艺风景线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广州人萦绕耳畔的乡音。为了留住这份独特的文化根脉,广州致力于对粤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位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内,广福台每周有多场免费演出,让粤剧传唱在民间团体和邻里街坊间,成为一曲鲜活的文化之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未来广福台每天至少会安排一场演出,让更多市民沉醉在悠扬粤韵之中。

     

    每周二周五, 街坊临水凭栏叹粤剧

          庄重浑厚、乌瓦鎏金的广福台是粤剧艺术博物馆的核心建筑,是整座园林之中唯一一座纯木结构建筑。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前,市民可以临水凭栏叹粤剧。

          “快来这里坐,再等10分钟就开场了。”见到老街坊华姨走过来,陈姨热情地打起招呼。街坊们纷纷落座,边闲话家常边等大戏开台。当天上午10时,演出准时开始,一曲《打金枝》,台下数十位戏迷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加入。听到兴致处,有人击节伴奏,轻轻哼唱。

          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陈姨介绍,每周二、周五上午,“这里都有免费大戏”。她透露,街坊们只要有空,都会“准时来报到”。“我们几个本来也不认识,大家在这边一起叹粤剧,聊着聊着就熟悉了,变成好朋友。现在大家除了约着来听戏,还会约着去饮早茶,挺开心的。”

          还有一些粤剧爱好者,爱听还爱演。他们带着戏服来到粤剧艺术博物馆,在这个浓浓的粤剧氛围里穿上戏服,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沉醉其中乐不思归。有戏迷透露,自己除了爱到粤剧艺术博物馆追寻高亢清丽的曲乐,还会溯河而上,到荔枝湾大戏台去看更多粤剧演出,“很喜欢听粤剧,它的美让人沉醉”。

          除了老西关戏迷外,“新广州人”也赶到粤剧艺术博物馆来欣赏粤剧之美。近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黄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在广福台对岸排排坐,一起听大戏。

          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黄老师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广州人,“但我觉得课堂教学上应该推广岭南文化”。黄老师称:“岭南文化中我认为粤剧艺术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平时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艺术鉴赏,讲到粤剧的历史、粤剧的行当、粤剧名伶等,觉得自己讲不出那种特别感性、生动的感觉。所以干脆带他们到这里来——博物馆里有戏可听,有工作人员讲解,还有互动体验,比我的课堂更全面、更立体。”同学们则认为,通过这次参观,“可以更了解广州的文化,更喜欢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蕴”。
     

    广福台未来每天至少安排一场演出

          粤剧艺术博物馆邵红副馆长透露,广福台惠民演出截至今年8月,累计演出84场,演出团队61个,演出节目超过600个,观看人数约6万人次。

          “目前广福台每周常态演出有3到4场,观众最多的时候每场超过4000人。”邵红副馆长表示,日后会逐步增加场次,“未来广福台每天至少会安排一场演出,其中专业院团的演出每月至少6场。博物馆拟继续利用、发挥好这一演出阵地的优势特色,通过提高演出质量、丰富演出内容,向公众展示、呈现粤剧的舞台艺术魅力”。
     

    唱戏有舞台,精心编排让观众想看想听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入门处,“9月广福台演出详情”标注非常清晰,演出团队和表演时间一目了然。

          从9月的演出来看,每周二、周五的上午,都会有民间的优秀粤剧私伙局到广福台登台展演,演出队伍除了来自广州之外,还有的来自佛山。据粤剧艺术博物馆介绍,今年粤剧私伙局演出已从广州本地扩展到珠三角等地区。

          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粤剧艺术博物馆邵红副馆长介绍,粤剧私伙局演出报名由粤剧私伙局团队负责人持团队相关登记证书、法人有效身份证件、社团人员名单、演出剧照或视频等相关资料到博物馆填写《广福台场地申请报名表》进行申请,博物馆根据公益粤剧文艺团队登记注册情况和活动水平进行审核,确定是否通过申请,团队申请通过后将按照申请顺序进行排期。曲目方面,则多数由演出团队自行拟定,曲目拟定后报博物馆审定,“每场演出博物馆都会拍摄留档,年终挑选出优秀的节目进行展演”。

          在9月安排的表演场次中不难发现,即将于9月17日上午登上广福台的是中海曲苑。中海曲苑团长陈丽燕告诉记者,今年中海曲苑不止一次登上广福台演出。陈丽燕带领的另一个团队彩虹开心戏曲团今年也几次登上广福台演出,“去年就更多了。去年彩虹开心戏曲团在广福台大概演了七次,中海曲苑也演出了三次”。今年广福台更“火”了,很多市区外的粤剧曲艺团队都报名参加惠民演出,“所以我们今年参与的次数会少一些”。

          每次登上广福台表演,作为团长的陈丽燕都希望队员多参与,共同为传承粤剧艺术作出努力,“每次惠民演出,队员们都积极报名,团队会协调安排,让每个队员都有机会登台”。曲目方面,两个团队在编排上都希望“尽量吸引观众眼球,让观众想看、想听”。

          “节目安排方面,除了独唱、对唱、表演唱、折子戏,每场都基本会安排一到两个观众十分喜爱的曲伴舞。我们团队有曲艺队、舞蹈队,曲伴舞的节目有对唱加彩扇伴舞《祖国颂》、对唱加彩伞伴舞《颂羊城》、对唱加团扇伴舞《广州情》、独唱加伴舞《荔枝颂》等。五六分钟的节目,观众会看得很开心,他们会说‘粤曲还能做成这样,很生动’。”

          有意思的是,团队曲伴舞节目都是团员们自己编排的,“我们不是专业的,每次都自己学着编排,通过演出练习再修改完善”。

          陈丽燕介绍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少儿俱乐部的陈老师。作为团长,我很希望有年轻人、少年儿童参与,将南国粤韵元素推广传承下去,所以在暑假期间我们邀请了少年儿童登台表演,其中少儿独唱《拷红》和少儿粤韵《旗武雏鹰》曾在广福台、文化公园展示,十分叫座,受到观众喜爱,掌声不断。小朋友们走下广福台,台下的观众都热情围观,争相要求合照。”

          8月底刚刚登上广福台表演的艺星粤剧团团长邹敏艺则告诉记者,艺星粤剧团今年已经在广福台演出三次,“一般每次演出都有十六七名演员参与。比如表演《香梦留痕》的时候,主角两人,伴舞的‘仙女’六人……光是五分钟的戏,就要这么多演员,那其他节目呢?所以加起来每次参与的演员还挺多的”。表演曲目方面,剧团也都会精心准备,“我们会注意每次演出的曲目都不一样,要给观众一点新鲜感嘛”。
     

    演出新升级,专业院团周末送“专场”

          为进一步弘扬粤剧、粤曲、广东音乐等传统优秀文化,发挥文艺名家在岭南文化中心建设、培育市民艺术素养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展示岭南文艺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广大市民共享广州艺术繁荣发展的成果,8月31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艺术名家走进生活”系列活动启动。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广州市属专业院团向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共输送38场专业演出。

          因此,市民惊喜发现,本月开始,广福台的演出又升级了——广州粤剧院、广州粤艺发展中心、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木偶艺术剧院等专业院团组织中青年文艺名家、专业演员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面对面、近距离为广大市民送上粤剧、粤曲、广东音乐、木偶戏等高质量的专场艺术演出。

          “艺术名家走进生活”系列活动首场演出开始前,著名粤剧艺术表演家欧凯明作为艺术家代表发言。他表示:“我的生命属于艺术,我的艺术属于人民。”欧凯明表示,“艺术名家走进生活”系列活动不仅契合他个人“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艺术初心,而且为广州市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扎根人民和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更有利于推动粤剧、粤曲等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专业院团的加入,让广大市民每周都可以欣赏到更多、更高质量的传统艺术展演,而且所有演出采取全民免费的方式。粤剧迷李女士表示,平时经常去南方剧院或者江南大戏院等地看粤剧表演,票价已经十分优惠,而这次文化惠民直接免费,可以在家门口观看粤剧名家的表演,“真是太好了”。她还表示:“艺术名家的水平很高,除了欣赏表演之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本稿件转载自广州日报,由记者莫斯其格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