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谈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上)

    发布时间:2019-09-17 作者:胡嘉琪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当下,各地方剧团热衷于编排以革命红色人物、地方名人为主体的新剧目,弘扬时代精神与红色主旋律,其中,有不少得人称赞的好戏,但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作品,难以留住观众、感动观众,以致于形成“老者离场、新者止步、从事者迷茫”的观众断层局面。笔者曾天真地认为,红色革命戏题材就一定出不了好作品,但在同各类人群细心探讨后发现,非是题材之因,更多的是在于创作者的能力。同样是红色题材剧目,为何依旧有高低之分?兴许,在于一度创作是否动人,二度创作是否用心精致,三度创作是否满足或超越前二者之基本想象,当然,寥寥数语难以言清个中意味。在笔者所观的为数不多的新编红色题材粤剧之中,有一部戏在脑海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刑场上的婚礼》,故斗胆于今日谈谈对这部戏的看法。外行人初评,若有偏颇,敬请谅解。
     
    理性与感性——一场包裹着爱情戏外衣的爱国大义戏剧
          无论是监狱内二人被迫进行接吻前的心理活动呈现,亦或是喂药情浓时的情感冲动,《刑场上的婚礼》花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人物内心,延长单位时空,放弃一味的快节奏叙事与情节交代,能在应抒情处抒情,该叙事时叙事,戏剧节奏松弛有度,又没有繁枝末节,使得整部戏观看下来,能给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观剧体验。当下,我们有许多作品会追求繁复的叙事,但其实长篇大论下来,观众的代入感会有所欠缺。对于戏曲艺术,特别是戏曲史上的一众经典作品,也鲜少会刻意去追求“山回路转十八弯”的情节,更多的是在于人物性格的彰显与情绪的表达,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来表现,而通过“捧角儿”等一系列事件我们也可看出,大部分平民阶层的观众,他们对戏剧的鉴赏更多的是落脚于技艺性、趣味性,而这些落脚点往往与人物情感的抒发相联系,综合下来,在叙事性与抒情性二者间,自然是有所偏颇。
     

     
          《刑场上的婚礼》把重点放在青年志士周文雍、陈铁军的情感上,其实是很巧妙的。生旦戏历来为人称道(粤剧六柱制的形成同此有莫大关系),这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当观众对舞台上两位可爱的角色产生兴趣,那么在二者表演的带动下,进行叙事等等也就为观众所接受,关于积极价值观弘扬的事情也便水到渠成!
          更为值得赞叹的一点是《刑场上的婚礼》并不仅仅止步于简单的爱情叙事,因为这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革命的大背景也失去了构筑的意义。接近尾声,当敌方询问“这张照片要寄给谁?”,主角二人的反应是“就寄给中国人民吧!”。简单的一句问答把整部戏的内涵升华至民族大义,兴许在现实看来,这个回答似乎十分荒谬,但二人面临着被处决的悲剧结局,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生死存亡相系,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反过来对黎民进行人道主义的关怀,这种普世的大爱,大致是为观众所动容之处,周文雍、陈铁军不拘于个人的私情,将自己的万般柔情献给大众人民,这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打破脸谱化角色呈现方式,突破标签化刻板形象
          人物呈现上,周文雍的饰演者欧凯明赋予角色憨厚认真的实干形象,而陈铁军的饰演者崔玉梅赋予角色更多的少女娇羞感,这一点与此出戏的出发点相契合。此出戏使用更多的笔墨刻画人物在革命大背景下的细腻情感,非脸谱化的革命战士,这一点是非常巧妙的。在一贯的叙事中,我们喜欢为先烈贴上英勇无畏、忠肝烈胆的标签,但当下身处于和平盛世的观众却无法体会个中缘由,因而,即使编剧花再多的心思表现英雄无畏,也始终无法打动观众。观众需要的不是事件的再现,而是对人物心境的重现与体会。人类因利益立场的不同而对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可人类共通之处在于情感,面对情感的观众是最为真挚的,而座下各位身处一个二十出头少女的娇羞情感的心境之中,又何不会为其而动容?她或许是观众们的曾经,或许是当下,却都蕴含着属于那个年纪的天真美好。而与此同时,这个人物也是可怜的、惹人疼惜的,同样拥有少女心境,陈铁军这一朵可爱的花儿却在时代的纷乱中遭受摧折,如此这般,观众怎不会为其而叹惋唏嘘?
         《刑场上的婚礼》戏剧节奏紧凑,环环相扣。以监仓送饭一场为例,局长考察周文雍装卸机枪一难关刚过,陈铁军前来送信的行动让观众再次对剧情的发展提上心头。首先是周文雍、陈铁军、局长三人的内心戏,集中展示三人的立场与心境,透过直接叙述的方式,直截了当地让观众直接进入人物内心而无需自行代入角色。借鉴歌剧的三重唱——“我要沉着冷静,斗智斗勇,救亲人/斗敌人/更斗狠”一句更是生动准确地彰显出人物的性格,陈铁军的善良柔情、周文雍的英勇机谋、局长一方的奸邪狠毒。

     

     
           戏剧的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表现,语言又是透过文本台词与演员的语气表现。在周文雍与陈铁军就“三倌”、“三少奶”称呼而嬉的一段中,陈铁军的一句“你这么凶,我们又哪里像两夫妻啊?”,配合上演员顽皮的语气,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天真的少女形象就此立于台中。而周文雍对陈铁军嬉闹的苛责将人物自身带有的严肃正经风范确立下来。随后二者以“假扮身份”互称对方,并消融于一片笑声中,打破一贯“假正经”的范儿,两位人物则更为真实,实现亲民化、“接地气”!诸多的日常化场景铺垫,其实也都在无形中为最后二人的英勇就义而铺垫,使二人的抉择能够说服观众、感动观众。
          监仓送饭一场就 “舞枪弄炮”展开情节。机智从容的周文雍根据“舞枪弄炮”一词同敌人玩上一场文字游戏。原本是一场被捕的戏,工人处于弱势地位,而周文雍的巧妙应对成功扭转二者间的地位,更像是“智斗”,让敌方无法捉到把柄甚至沦为笑话,而通过巧妙的对话设计,自然地塑造出周文雍身上的淡定不羁与属于他那个年纪的小聪明,使得整个人物更为可爱。
         《刑场上的婚礼》剧情设置也特别有意思。在敌方给出成全二人的利诱后,二人没有立刻拒绝,而是先进行一场“婚礼”。这也体现二人的可爱之处。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周陈二人之爱是真切的,所以面对敌寇所述的美好未来,他们选择天真地接受,这一点极具切实性,符合人物真实心境;周陈二人之爱亦是伟大的,因为于情浓之时,他们止于理智,止于同胞的悲惨牺牲与国家存亡的危难。舞台前方同心窗下甜蜜二人与舞台后方学生长眠、蓝红灯光照射下的冷暖对比、激壮的音乐、周文雍陈铁军二人果断抛却手中喜庆的红绸带,种种因素结合下,为二人对“幸福”的抛却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使观众沉浸其中,对周陈二人的抉择产生深刻认同感。在拥有浑厚内容的视听盛宴下,观众自然会被“征服”!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