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84)斩带、哭灵、拦路告状、击鼓升堂

    发布时间:2019-10-2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斩带
          表演排场。传统粵剧中遇到剧中角色要上吊自杀时,往往会冲出一个侠士,用刀或剑割(斩)断上吊的绳索或绫带,将自杀者救下。因为情节承接的关系,在演出中,斩带排场肯定是紧接自缢排场而出现。此排场并无特定的角色与专门的表演行当安排,但在传统粤剧中上吊自杀者多为受欺凌的女性,故自缢者大多由花旦扮演,斩带救人者往往是身怀武艺的青年,故亦多由小武扮演。排场中小武斩带后,将花旦抱至台中唤醒,接着绞纱、踏七星等表演,都按固定的套路作程式表演。传统粤剧凡要明场救自缢上吊之人,都使用此排场。
     
    哭灵
           表演排场。主要表现戏中主角“死”去,另一主角在灵前哭泣祭奠的过程,故名“哭灵”。此排场按剧情需要而设定表演者,并无规定专门的表演行当。一般多是花旦哭祭小生,或是小生哭祭花旦;偶也有哭祭长辈和尊者。传统粤剧多有此情节内容的戏,故此哭灵为粤剧舞台常见的表演排场。舞台上设置一灵堂,祭桌上放灵牌和香烛,并无太多的舞台调度和身段表演,哭灵者先上香拜祭,接着便以演唱(多为主题曲)抒发悲恸之情。而被祭奠的人大多并没有真的死去,只为试探哭灵者的真情。最后经历一番波折,两人又再重逢,戏剧就大团圆结局了。粤剧《姑缘嫂劫》《碧容探监》《附荐何文秀》《寒江关》等很多剧目中都有运用哭灵排场的表演。
     
    拦路告状
          表演排场。是传统粤剧舞台常见的群体性表演排场。表现戏中含冤负屈者,在当地无法申冤,要等候上一级的朝廷命官或钦差出巡时拦路告状的情景。排场中的角色及扮演的行当按剧情需要安排。一般程序是四手下从舞台杂边以花开门、企栋的调度上场,分列两旁,出巡的官员随即上场到舞台中间扎架,唱一段介绍自己身份或是戏剧情节的【七字清中板】(或【滚花】),表示自己正在途中,然后挥手命手下继续前行。四手下走圆台,行至衣边下场口时,告状人从衣边上场,跪在下场门一角,挡住入场位置,这时四手下就用开巷调度在衣边入场口处排成面对面的两排,领头的手下(或是中军)回头向官员禀报:“前面有人拦路告状。”官员即吩咐两旁列开,手下们即以反猪肠调度回到上场时企栋的位置上。接着官员下马,吩咐把告状人带上,手下或中军将拦路告状者带到台前跪下。告状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告状者早有准备,拿出状纸呈递上去;另一种是告状人不识字,或是来不及准备状纸,只能以唱或口白来表达自己遭受的冤屈。当官员收下状纸或听罢申诉,答应审理此案,拦路告状排场就完成了。如被拦的官员是骑马上场,则称“拦马告状”。
     
    击鼓升堂
           表演排场。传统粤剧中有负屈含冤的告状者,如遇到下列情况:因在本地难以申雪冤情,需到异地衙门告状;或需要越级向上一级衙门、官员告状;或在衙门非正常放告(办公)时间内要立即告状;或有重大的案情,故意惊动官府,以引起重视;或因情势紧迫,要立即告知官府,都会使用击鼓升堂排场。这个排场只是根据剧情需要而设定表演者,并无规定由哪一类行当演员负责表演。告状人从杂边上场,走到衣边台口,用虚拟动作从鼓架抽出一对敲槌,猛击衙门门口高悬的大鼓,此时衙役内场喊堂威,四手下或四堂旦按花开门、企栋的舞台调度上场,站到舞台台口两边,接着一般是在【急小开门】牌子的伴衬下,衙门的主理官员匆匆上场,整冠、理带、埋位,坐下后即吩咐左右,把击鼓人带上。至此,击鼓升堂排场便完成。这是粤剧常用的表演排场。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