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下朗 传承有道

    发布时间:2019-11-11 作者:黄群飞 来源:珠江时报 点击:

    佛山粤剧周期间,梨园广场粤剧粤曲展演在下朗文化广场连续举办两天
     

    粤剧成为下朗村民最爱,不少村民能随口哼几句,有的还学会创作
     

          11月4日至5日,禅城区张槎街道下朗文化广场热闹不已,佛山粤剧周2019佛山市私伙局联盟系列活动梨园广场粤剧粤曲展演的第一场在下朗文化广场举行,每天三场,唱足两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视听盛宴。

          10天前,大型舞台情景剧《情缘十三郎》在佛山琼花大剧院上演,张槎西贝戏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们再现了著名粤剧编曲家江誉镠传奇的一声。

          下朗,这个粤剧文化古村,因粤剧而闻名,也因粤剧而聚人,依靠着“南海十三郎”故乡的深厚历史底蕴,打造了“粤剧下朗”的文化品牌。在村里,私伙局每周一次聚会,粤剧中心公园刻着粤剧文化石碑,设立起粤剧文化旅游办公室、《南国红豆》工作室,随处可见的粤剧文化元素,透露着其传承优秀文化之道。
     

    村民自发组建私伙局

          每逢周一下午,走进塱沙路的江氏宗祠,经典粤剧的现场弹唱不时传出,缭绕在这座拥有三个多世纪历史的祠堂里,仿若穿越时光。

          弹唱的是下朗村私伙局的粤剧爱好者。70岁的江文干是其中一个粤剧“发烧友”,在团队里,他主要负责拉高胡,有时也会哼唱几曲,声音浑厚有力,节奏把握有度。说起下朗的粤剧文化,江文干倍感自豪。

          粤剧文化是下朗有别于其他村庄的标志性特色,著名的粤剧编曲家“南海十三郎”江誉镠就出生于此,他是薛觉先、白驹荣等粤剧名伶的开戏师爷,创作了《心声泪影》、《莉香院》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剧本,成为多位名伶的演出首选。其生平故事曾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等,广为流传。在这次佛山粤剧周期间,由张槎西贝戏剧艺术中心编排的《情缘十三郎》,更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了江誉镠传奇的一声。

          “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名人和资源,作为子孙后代,理应去继承弘扬。”江文干说,九年前,他开始“入行”,参加佛山众多粤剧爱好团体,结识了不少“同道中人”。2014年,下朗村修复重建江氏宗祠,成为村民拜祭、活动的场所,村委会也把这里定为下朗英锋文化活动基地。在这个契机下,文叔组织村里和附近村居的粤剧爱好者成立了下朗私伙局,把江氏宗祠作为“落足点”,在固定的时间里交流技艺,畅谈文化。

          目前,私伙局的会员已经发展至70多人,他们多数是退休的老人家。在江文干看来,粤剧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讲究悟性、技巧,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表演艺术,因此懂粤剧的人精神气质往往优于其他人。“有什么烦恼一来这里就会消失不见,长期唱戏,身体也保持得好好的。”江文干说,喜欢粤剧的人多了,村里的文化氛围就浓了,大家的精神风貌自然也会提升了。

    让粤剧文化入景上墙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有多彩的文化团体和活动,早在几年前,下朗村就计划着把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融入到辖区的建筑、公共场所中,把抽象的文化具象化。下朗村党委委员江振锵表示,近年来,下朗一直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大环境综合水平,积极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和提高村民集体经济收入。

          2014年,通过张槎街道“一村一公园”政策建设项目,总投入300多万元对下朗粤剧中心公园、明星公园、联合公园进行环境提升改造,至今已成为村民及广大外来人员的主要休闲地。

          2017年,下朗村被纳入禅城区首批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试点,陆续启动了14个项目的建设,以“粤剧之乡”为特色品牌,打造了“一村一品一特色”。

          难能可贵的是,在众多项目中,下朗不忘把文化元素植入。如在粤剧中心公园里,设置了南海十三郎主题文化小品与景墙;在明星公园设置了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安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及装饰图案。

          江振锵表示,下朗将继续深化粤剧文化在各项硬件的融入,计划打造粤剧博物馆,让家家户户都知晓下朗粤剧历史文化,进一步传承发扬粤剧文化。

          如今,从禅西大道下朗村入口一直走到村的主干道,到村委会附近,到各活动中心,均可看到粤剧、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浓郁的精神文明建设之风扑面而来。

          据介绍,近些年来,小神鹰、卢海潮、麦玉清、红线女女儿红虹等粤剧名家纷纷前来下朗寻“古”、联谊,他们在下朗的身影,通过照片和文字记录起来,并张挂在江氏宗祠的墙壁上,让前来参观或活动的人都能感受到下朗的“星光熠熠”。

     

    粤剧进校园受众年轻化

          在一连两天的梨园广场粤剧粤曲展演中,来自佛山五区的粤剧艺术团队纷纷献艺,作为东道主的下朗村推出了两个表演节目,其中,由下朗小学粤剧班带来的《粤韵声声下朗情》,演者年龄小但唱得字正腔圆,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粤剧是老人家的爱好,但是在下朗村,粤剧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2015年,下朗小学在禅城区文化馆、张槎街道、下朗村委会等单位的支持下,开设了“小小红豆”粤剧课程和少儿粤剧班,充分挖掘“南海十三郎”的故事,传承非遗文化。

          下朗小学校长江镜甜表示,“小小红豆”是下朗小学重点打造的三大特色课程之一,粤剧班从一年级开始招收学生,让喜爱粤剧的孩子们有一个学粤剧、唱粤剧的机会和平台,既丰富发展校园文化,也为培养粤剧曲艺接班人作出贡献。

          据悉,粤剧班每周开课一次,逢周四下午二点半至五点,由学校外聘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学习粤剧传统的唱、念、做、打。通过手把手传授,孩子们知粤剧、学粤剧、爱粤剧,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也使粤剧文化慢慢地走进更多孩子和年轻父母的生活,促进粤剧的受众逐步年轻化。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少儿粤剧班的孩子出去进行表演和比赛,打响下朗粤剧名片。

          不止如此,下朗村还成立了粤剧文化旅游办公室、《南国红豆》工作室,积极对外宣传并弘扬粤剧文化。下朗还在村里设立粤曲室,提供给群众免费唱粤曲的场所。

           在一系列的举措下,粤剧文化成为下朗村民最爱的文化,不少村民能随口哼几句,有的还学会创作。村民陆国恒调寄粤曲《青梅竹马》,以下朗村为主题重新填词创作了《下朗新貌》曲目。他使用平白直叙的歌词,描绘了下朗村的风貌变化、村干部和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该曲目脍炙人口,深受喜爱,成为公认的“村歌”,也是下朗各大文艺活动的热门表演节目。
     


            本稿件转载自珠江时报,由记者黄群飞报道,通讯员肖嘉泳,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