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记广东粤剧院的青年导演文观堃
发布时间:2019-12-04 作者:黄广荣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在粤剧学校就读的六年期间,他因为变声期的原因,成绩平平。面临毕业前的“过堂”,也难以交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后来堂兄文汝清带他到肇庆找李秋元学习折子戏《碰碑》。他回到学校后,坚持每天穿上戏服,带齐道具在排练场上练习,一段十几分钟的戏,他在一个月里面练习了近200次。凭着这一份坚毅和努力,在2003年,他终于如愿考入广东粤剧院。后来在广东粤剧院工作,虽然担纲了很多戏份比较多的角色,但他觉得始终未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喜欢钻研人物表演的他,日复一日的探索表演,不知不觉对导演粤剧感兴趣了。他喜欢打破常规,他的宗旨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他的名字叫文观堃,是广东粤剧院的青年导演。
2007年,广东粤剧院演职员们进京演出《山乡风云》,文观堃是其中一员。演出后,文观堃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参观,感受到两个高等学府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文观堃茅塞顿开,也作了一个决定。
回到广州,文观堃下定决心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但摆在他前面的却是两大难题。第一个就是文化考试,文观堃自小进入剧校,虽然文化课和戏曲表演课同步进行,但文化知识一直停留在小学阶段。要拿起笔杆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一起进行高考,不下苦功恶补文化课是绝对不行的。为了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住在集合宿舍的文观堃借用堂兄家一个窄小不透光的小房子,坚持每天六点到晚上九点埋头苦读。天道酬勤,他终于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二个难题出现了,广东粤剧院暂无停薪留职的政策。怎么办?文观堃笑言:“前路漫漫,时而生念。或恐惧、或迷茫。哪怕是失败,功亏一篑,我也会放手一搏。我年轻,我怕什么?不行再来。”最后文观堃选择辞职赴京求学。
文观堃在本科四年的成绩优秀,勤奋上进,还是班长。毕业后,他回到广州。他的心里,广东粤剧院是家一样的港湾,因为广东粤剧院有他同窗共读,如同兄弟姐妹的同学,有视他为子侄的前辈,有对他关怀备至的领导。兜兜转转,文观堃还是回到广东粤剧院工作。
文观堃(中)在认真工作
重回到广东粤剧院的文观堃,糅合在学校学到的“学院派”和剧团的“剧团派”导演方法,复排,重新打造了不少作品。在保留原版中的音乐、经典唱腔和剧情精华的前提下,文观堃对剧本进行梳理、删减和增强,重新包装布景、灯光,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笔者问及他有什么代表作时,文观堃谦虚地说,他一直都是在学习阶段当中,除了原创折子戏《劫难父子》、长剧《义泽高凉》和改编重排折子戏《董生与李氏》之“监守自盗”,其他的都是复排剧目,他把自己比喻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继续前进的艺术工作者。无论复排还是原创剧目,文观堃都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听取各方意见,然后认真思考。
文观堃导演的原创折子戏《劫难父子》
文观堃导演的长剧《义泽高凉》
有机会走出去到一些基层剧团排戏,是同行对文观堃导演工作的肯定。然而,基层剧团无论物资和人员都比不上广东粤剧院。怎么办?如何让基层剧团,无论演出质量和各个岗位都尽量和广东粤剧院靠近?文观堃在排戏的过程中不但在人物的表演上细抠,而且对剧团整体的各个部门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基层剧团人员的创作热情和专业水平在他的引导下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新一代的粤剧导演,文观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他认为要让更多年青人从热触粤剧到爱上粤剧,必须要从他们的审美观出发。
现在的文观堃忙得不得开交,工作一个接一个从未间断,我们期待他的更多优秀作品在呈现在绚丽多姿的粤剧舞台。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