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活动的团队性
发布时间:2020-01-19 作者:何滋浦 来源: 沙湾广东音乐研习社 点击:
团队、圈子、群体,在网络的语境下,越来越凸显出来。从上期《居功至伟的广州业余乐社》一文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上世纪30年代广东音乐的群体,广东音乐的“圈子”,就知道广东音乐曲艺社的社长是类似今天网络上的“群主”,当然,网上建的群缺乏交流渗透的功能,实体的乐社灵活很多。
原广州市文化局长黎田先生在他的《关于粤乐兴衰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
20世纪20年代,粤乐开始进入成熟的鼎盛时期,民间乐社的发展更扩及全国许多城市以及海外有粤籍华人聚居的地方。从清末开始,仅广州拥有知名粤乐演奏家作曲家且影响较大的民间音乐社,就有民镜、济隆、庆云、素社、小蔷薇、律吕源、晨霞、角社、省国乐研究会等一大批组织。上海因有60万粤籍人口,粤乐代表性人物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以及钱广仁、杨祖荣、高毓彭等许多粤乐家都曾在上海开展粤乐活动,他们的好些曲子是在上海创作问世的。当年,上海的中华音乐社、精武体育会粤乐部是著名的粤乐活动中心。粤籍人口较集中的虹口区,也有广东浸信会等多个又奏粤乐又唱粤曲的民间乐社。当年的上海成了粤乐发展的第二个基地,曾培育出陈俊英、陈日英、陈德钜、甘时雨、李叔良等粤乐人才。距广东最远的东北大地的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粤乐,曾产生过众多演奏粤乐的音乐社。沈阳知名音乐家霍士英曾对粤乐在东北地区的流行情况作过一次调查,得知在东北曾出现过6个组织较健全、水平较高和影响较大的粤乐社,这就是:长春以王玉平为代表的薰风音乐社,齐齐哈尔以王昭麒、王昭麟兄弟俩为代表的古风音乐会,海拉尔有北风音乐会,沈阳以李古乔为代表的金风音乐会和以霍士英为代表的梧桐音乐会,营口以王沂甫为代表的春风音乐会。此外,东南亚诸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不仅有音乐社,而且还出现有历史超百年至今仍坚持活动的著名音乐社。从上面列举出的局部事实,足以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粤乐是我国最具活力和最繁荣兴旺的民间音乐。
试想,没有乐社,又何来广东音乐活动?广东音乐又如何会产生?又何来该乐种的演奏家,作曲家?所以,乐社是广东音乐的摇篮,是根据地。领头人大概像当微信群的群主差不多,不过是实体的,要花钱、出力、找地方、跑腿、开会、联络交流演出活动等。他们的为人大多都踏实低调,更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今天我们居然忽略了他们。
作为珠三角的番禺区,历史上的乐社,剧社、文娱组很多,在民田区内,每个镇都有一个以上,但都在文革中消失了。继而成立了宣传队,有条件的厂矿企业、农村的生产大队都有。但排练与表演的内容截然不同,变成了语录歌、红歌、对口词、三句半、活报剧、舞蹈、合唱、莲花板等。广东音乐与粤曲被列为靡靡之音,是颓废、柔弱的乐曲,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禁止演奏,禁止播放,禁止收听。当时,只有港澳电台才有广东音乐播放,于是,收听港澳电台的粤曲或广东音乐被视为收听反动电台,轻则写检讨,重则可以入罪。
在文革中,广东音乐的爱好者及他们所建立的乐社受到了毁灭式的禁止,就番禺而言,各种大小会议都明令制止玩广东音乐与粤曲,说是封建残余、靡靡之音。最严重的,是番禺化龙镇有专门玩广东音乐的乐社被定义为“开心堂”被造反思潮者砸烂、端掉,领头人被判刑。
关于业余乐社,番禺县志有载:
“‘文革’时备受冲击,沦于绝响。化龙有一个‘私伙局’且被加上‘开心堂’罪名,遭到封禁,组织者被判刑(后已平反)。70年代末,再度复苏。”
此外,黎田在《关于粤乐兴衰问题的探讨》一文中也提到:
粤乐从1960年开始逐步走向衰落,现已达到为《羊城晚报》记者所说的“气若游丝”的境地。粤乐为什么会衰落,原因何在?粤乐的前景如何,能否振兴?这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无论是“气若游丝”也好,“沦于绝响”也罢,过去的都过去了,历史的种种原因,把广东音乐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上推。这也是广东音乐历史进程中的一段抹不去的遭遇。毫无疑问,乐社兴则广东音乐兴,乐社强则广东音乐强。
时至今日,广东档案馆已经开放“文革”档案,用史料还原历史。有兴趣者,大可以从中找出些能还原历史的资料,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对醉心于为广东音乐修史的人。因为文革,有人遭灾,也有人雄起。到了今天,基本上死的死了,退休的都退休了,但影响力还在,这种现象直到今天还未完全消除,构成广东音乐多灾多难的一部分。
及至文革过后,曾经的番禺,基层文化站办的乐社只剩下4个,私人办的乐社开始也有一个,替它起了个名,叫“陆苏私伙局”。1995年前,发展成20个,今天的番禺,辖地小了一半(分出了一个南沙区),乐社也有百多个,懒得数了。当然,这与政府支持得力有关。
2007年12月,在番禺广场举行过一场百村万岁奏强音的大型音乐活动,主题思想是本地人奏本地曲。请来了国家一级演奏员汤凯旋当指挥,陈方毅当唢呐领奏。共105条村,274名业余演奏者,合成一万四千几岁的演奏队,同奏《赛龙夺锦》。笔者从事本地区民间音乐辅导数十年,专职干民间音乐辅导也有二十多年,参与者大部分是笔者的师友与学生。退休后担任傍东小学民乐队的辅导老师,这次也派了小学生去趁热闹,目的是显示广东音乐后继有人,因年纪太小,不敢多派,恐怕拖低了岁数,因为“百村万岁”,是这次活动的主题。
该活动主办单位制作了视频专辑,一时找不到,只找到自拍的彩排片段(彩排了两个小时,就直接演出了),排练与制作的效果都不理想,权当充数。希望能给出想象空间,让大家能领略到广东音乐在民间复兴的概貌。
我们从中也可以领略广东音乐在民间的生命力,感悟到广东音乐是他们心中的歌,从精神面貌来看,他们是那样的专注,那样投入,那样不加修饰,那样自豪与兴奋。
演出前的彩排,国家一级演奏员汤凯旋在指挥
当年的笔者与汤凯旋的小乐手
现场核对演出乐手
本稿件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沙湾广东音乐研习社,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