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 尽在笔墨中——记编剧苏隽
发布时间:2020-02-18 作者:黄广荣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只要故事有感染力,无论电影、电视,还是各地的地方剧种、话剧、歌剧、舞剧,我都喜欢!”。今天文章的主角,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编剧苏隽这样说。笔者作为一名粤剧爱好者,更关心的是苏隽在粤剧编剧的道路上是怎么走过来的,你也想知道?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编剧苏隽的世界。
苏隽
话说苏隽的外婆和舅父都是粤剧迷,家里经常播放粤剧,所以苏隽自小对粤剧并不陌生。读大学时苏隽是话剧社的骨干,自编自演了一些话剧和小品,还获过不少奖,平时最大的喜好的看电影、电视和各种各样的舞台剧,因为他喜欢戏中故事的感染力。
大学毕业后,苏隽以话剧编剧的身份来到了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工作。然而,工作后的他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2002年,他获悉广东省文联在广州举办为期三个月的粤剧培训班时,立刻报名参加。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隽增加了粤剧表演程式、唱腔和粤剧剧本文本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小曲填词的窍门。用苏隽自己的话就是掌握了粤剧创作的“书架“,待日后逐步丰富,再把“书”往“书架”上放。恰巧,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当时正在广州举行,他白天上课,晚上奔跑到各大剧院,观看了《红雪》《奇情记》《花月影》《驼哥的旗》等新编粤剧。苏隽大开眼界,他看到了与小时候在家看到的不一样的粤剧。
回到佛山之后,苏隽接受佛山市文化局委派的任务,与赵毅生、吴炯坚等老前辈一起成立创作粤曲《佛山颂》的创编小组。他与吴炯坚老师负责撰曲,赵毅生负责唱腔音乐设计。让苏隽欣喜的是,此曲不但得到喜欢粤剧的朋友传唱,还得到一些对粤剧不感兴趣的朋友传唱。这无疑为初次创作粤曲、年仅二十三岁的苏隽打了一支“强心针”。
2004年,苏隽调到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同时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剧协、中山大学主办,为期三年的粤剧编剧研究生班正在向全省创作研究所、文化馆、粤剧团招生。这对苏隽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又立刻报名参加。这个粤剧编剧研究生班的学生年龄差距有点大,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二十来岁。相同的是,他们对粤剧编剧都有浓厚的兴趣。师资力量方面,可以说是由全省最顶尖的著名编剧任教,研究生班的班主任由刚从深圳粤剧团退休的团长萧柱荣担任。老师们手把手地从粤剧句格、小曲、梆黄到戏曲特点“度桥”,让他们受益匪浅。说到梆黄,很多粤剧演员的节奏感都有点偏差,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粤剧编剧,梆黄节奏、旋律运用规律必须熟练掌握。这对于半路出家的苏隽来说,是一道很深的坎。为了准确地掌握梆黄的节奏,苏隽无时无刻地戴着耳机收听和练习,无论早上起床,中午吃饭,傍晚骑自行车,同学们都会见到口中哼着梆黄的苏隽。然而,四个月后的考试,老师给苏隽的评价是,梆黄节奏、旋律只可以说是大概准确,还要继续努力学习。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梆黄的节奏,研究生班又专门邀请了一名资深头架师傅每天晚上和学生们练唱。接下来的光阴,苏隽每晚都是第一个来到老师房间进行大约二个小时的练唱,半年后的考试,苏隽以89分的成绩(90分以上的均是粤剧演员出身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认同,随后苏隽对梆黄规律的认知和掌握越来越好。他的毕业作品粤剧《秦钟情牵水月庵》由顺德艳阳天粤剧团演出,参加广东省粤剧大汇演荣获银奖。自己的首部原创长剧搬上舞台,而且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增强了苏隽创作粤剧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梆黄的节奏,研究生班又专门邀请了一名资深头架师傅每天晚上和学生们练唱。接下来的光阴,苏隽每晚都是第一个来到老师房间进行大约二个小时的练唱,半年后的考试,苏隽以89分的成绩(90分以上的均是粤剧演员出身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认同,随后苏隽对梆黄规律的认知和掌握越来越好。他的毕业作品粤剧《秦钟情牵水月庵》由顺德艳阳天粤剧团演出,参加广东省粤剧大汇演荣获银奖。自己的首部原创长剧搬上舞台,而且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增强了苏隽创作粤剧的热情。
在读粤剧编剧研究生班的同时,苏隽还攻读了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学位,大大提升了他的文学水平。但苏隽认为自己在粤曲音乐知识方面还需加强。得到佛山粤剧院艺术顾问、著名唱腔音乐设计赵毅生老师的指导,苏隽进步很快。赵毅生认为苏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创作人才,鼓励他多动笔,因为写多了,自然就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赵毅生很多时候接到工作,都会让苏隽撰曲,自己负责唱腔设计,他要求苏隽一定要才思敏捷,必须有深厚的积累,要把心里想表达的东西很快地表达出来。一般创作中,粤曲最快三天内、长剧最快一个月内可以完成初稿,因为初稿是最容易抓住感觉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快与慢并不对立,快是迅速抓住灵感,慢是初稿完成后的细心雕琢。每一次完成作品初稿后,苏隽都会到赵毅生家里求教,两人一起把作品重头到尾细心分析,赵毅生总是耐心指导。粤曲《秋海棠》《劫后情》《龙门进士报清晖》,佛山粤剧院演出的《大国灯匠》等作品就是这样完成的。苏隽于2016年正式拜赵毅生为师父。
苏隽与师父赵毅生(左)
苏隽自粤剧编剧研究生班毕业后,回到佛山市文化馆(原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文化馆的工作比较繁琐,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完成作品对苏隽来说是件奢侈的事。但就是这样的环境,练就了苏隽随时随地、见缝插针的创作能力:他善用所有的空间,只要灵感一来,或用手机打字、录音,又或用纸笔写好。有时上午走台,下午连排,中午时分苏隽就会在剧场一角“埋头苦干”。记得有一次,他正在顺德演艺中心走台,师父赵毅生发微信要他一起修改为高明区撰写的一首曲。由于当中曲牌、旋律布局有变,需要立即改词。苏隽又走不开,唯有选择在走台空隙,与师父微信远程沟通,就这样苏隽边参加走台,边修改曲词,走台结束了,曲词也修改好了。
苏隽若似海绵般吸收各方面的养分,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他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高级研修班,跟随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罗怀臻等大师学习更高深的知识。
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歌唱社会主义新事物的题材,苏隽都乐于创造。在全球微粤曲大赛首届作品创作赛上,苏隽撰曲的《一桥飞架伶仃洋》荣获金奖。
苏隽撰曲的《一桥飞架伶仃洋》由小神鹰演唱
2019年11月12月到2020 年1月,苏隽的迎来了他创作剧目演出的第一个春天。先是珠海市高新区市民艺术中心在11月和12月,分别演出由他编剧的珠海本地人物题材的粤剧《唐涤生》和《苏兆征》,2019年12月26日,顺德艳阳天粤剧团又演出他创作的古装粤剧《伦文叙三脱虎口》,在201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广东音乐曲艺团跨年演出他创作的共有五个篇章的曲艺剧《岭南弄潮儿》。
苏隽创作的古装粤剧《伦文叙三脱虎口》剧照
近日疫情严重,苏隽创作了《万众一心抗疫情》和《抗疫先锋》两首曲目,激励我们同心协力,共抗疫情。
采访尾声,苏隽向笔者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他希望传媒加大对戏曲的宣传,因为剧场观演的观众一般都不过数百人,充其量二、三千,但通过传媒播出的作品,其收听,收看人数都以万计,传播面更广。
笔者也希望粤剧编剧队伍中,有更多如苏隽般有担当、有责任感和时代感的编剧。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