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编粤剧《鹊桥会》看中国爱情故事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02-21 作者:唐琬淇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新编粤剧《鹊桥会》是由梁建忠编剧,梁钧强导演,蒋文端和林家宝主演的一部新编神话戏,讲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历史长河的沉淀,不仅其本身的故事文本出现了诸多版本,后世有关的文艺作品也在不断被历代创作者进行艺术创新与加工。
新编粤剧《鹊桥会》的“新编”就“新”在:编剧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上,给他们安排了一段“前世缘”。剧情大意是:牛郎织女的前世本是天上的牵牛座和织女星,触犯天条的牵牛座被王母娘娘贬下凡尘,从此,凡间的牛郎只有凡人的记忆和灵魂,完全忘掉了前世的自己;但天上的织女仍然心系牛郎,千方百计下凡找到他后,再续前缘、永结秦晋之好;就在 两人沉浸在自己小家庭的幸福中时,王母再次将这对人间有情人分开,牛郎和织女之间终究隔了一条茫茫银河,只有七夕这天才可以踏着鹊桥相会,互诉衷情。
新编粤剧《鹊桥会》的“新编”就“新”在:编剧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上,给他们安排了一段“前世缘”。剧情大意是:牛郎织女的前世本是天上的牵牛座和织女星,触犯天条的牵牛座被王母娘娘贬下凡尘,从此,凡间的牛郎只有凡人的记忆和灵魂,完全忘掉了前世的自己;但天上的织女仍然心系牛郎,千方百计下凡找到他后,再续前缘、永结秦晋之好;就在 两人沉浸在自己小家庭的幸福中时,王母再次将这对人间有情人分开,牛郎和织女之间终究隔了一条茫茫银河,只有七夕这天才可以踏着鹊桥相会,互诉衷情。
新编粤剧《鹊桥会》剧照(本站资料图)
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文学的趣味》一文中谈到:“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文艺需要互相比较,这样方可互证彼此的价值、增加欣赏的趣味。我们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中国其他脍炙人口的爱情传说做比较,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共通点了。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一个“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剧,可是结局又可以超越这种“不完美的悲伤”,带给观众对爱情向往的美感。在中国古典爱情故事里,不完美的爱情太多,但大部分的结局往往又都是极富浪漫之美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情人最后双双化蝶,双宿双飞;再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夫妇两人最后“合葬华山傍......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化鸳鸯”“化蝶”“踏着鹊桥相会”的结尾处理,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做不了人间夫妻的悲剧,但是古人们的集体创作中浪漫地赋予了这些爱情故事神话般浪漫唯美的结局,使得悲剧变得凄美起来。这些故事更因其中反映出反抗封建压迫、追求美好爱情的精神,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梁祝”“牛郎织女”的故事,更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无论是越剧,还是粤剧,此题材的剧目从古至今都成为了戏迷心中的经典,比如近年广东粤剧院的新编粤剧《梁祝·情话》《鹊桥会》。观众对于大体剧情都早已烂熟于心,可是情感的共鸣和感动,却是历久弥新的,通过欣赏这些爱情悲剧能够获得艺术上的美感,从而产生共情,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而不是在文艺作品中简单地追求心理或生理上某种感官刺激的满足。
中国的爱情故事除了凄美浪漫的悲剧居多外,还很喜欢使用“今生再续前生缘”的套路。这部新编粤剧《鹊桥会》的编剧梁建忠先生也使用了这个套路。“牛郎织女”的故事往往从天上的织女下凡找农夫牛郎开始,而这部戏从一开场就告知观众,两人有一段“前世缘”在人间相遇是为了让织女圆一个再续前缘的“重逢梦”!
不过,这样的剧情设置虽在以往的牛郎织女故事创作里算是新奇手法,但在其他传统爱情故事里其实也并非少见。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不仅仅是俗世里封建家长统治下造成的悲剧,更早在他们的前世——在他们还分别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时这场悲剧就埋下了伏笔。绛珠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跟随侍者下世为人,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的甘露灌溉之恩。所以林黛玉对贾宝玉才有那么多的眼泪,在林黛玉泪尽之时,也必是她离开宝玉之日。再如“白蛇传”中,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下凡与许仙结合,其开头也是“再续前缘”的例子。
由此看来,新编粤剧《鹊桥会》的剧情“新”则新矣,而方法却不“新”。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编故事手法都被古人用过了,可谓文艺的历史,也是今人创作手法的宝库。
除了以上两点,笔者还发现在中国爱情故事传说里,女主角多为仙界下凡的仙女,而男主角则多半是人间的凡夫。“白蛇传”“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董永与七仙女”,皆是雷同的套路,但“有因才有果”,联系起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特点,也就不难发现其背后的缘由。
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古代人民创造的故事自然大多符合他们当时的生活现状,所以在多数的爱情传说里:女主角必定国色天香、贤惠能干,最好还能精于纺织,还会主动下凡寻找耕地种田的男主角,结为夫妻后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好一切家务;男主角必定是任劳任怨、勤劳能干的劳动人民,而且还得是一个盼望能找到贤惠妻子的单身汉。而女主角出场,多是突然降临至男主角面前,仙袂飘飘、莲步盈盈,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对于女性美的推崇,这样的推崇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例如网络上的“神仙姐姐”美称。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愿意活在这些爱情故事大同小异的种种套路里,在书本里阅读着它们,也在剧院里观看着以这种种故事为蓝本而改编的戏剧上演,我们痴迷、沉醉、享受其中。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和古人一样,同样向往爱情,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一个“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剧,可是结局又可以超越这种“不完美的悲伤”,带给观众对爱情向往的美感。在中国古典爱情故事里,不完美的爱情太多,但大部分的结局往往又都是极富浪漫之美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情人最后双双化蝶,双宿双飞;再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夫妇两人最后“合葬华山傍......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化鸳鸯”“化蝶”“踏着鹊桥相会”的结尾处理,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做不了人间夫妻的悲剧,但是古人们的集体创作中浪漫地赋予了这些爱情故事神话般浪漫唯美的结局,使得悲剧变得凄美起来。这些故事更因其中反映出反抗封建压迫、追求美好爱情的精神,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梁祝”“牛郎织女”的故事,更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无论是越剧,还是粤剧,此题材的剧目从古至今都成为了戏迷心中的经典,比如近年广东粤剧院的新编粤剧《梁祝·情话》《鹊桥会》。观众对于大体剧情都早已烂熟于心,可是情感的共鸣和感动,却是历久弥新的,通过欣赏这些爱情悲剧能够获得艺术上的美感,从而产生共情,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而不是在文艺作品中简单地追求心理或生理上某种感官刺激的满足。
中国的爱情故事除了凄美浪漫的悲剧居多外,还很喜欢使用“今生再续前生缘”的套路。这部新编粤剧《鹊桥会》的编剧梁建忠先生也使用了这个套路。“牛郎织女”的故事往往从天上的织女下凡找农夫牛郎开始,而这部戏从一开场就告知观众,两人有一段“前世缘”在人间相遇是为了让织女圆一个再续前缘的“重逢梦”!
不过,这样的剧情设置虽在以往的牛郎织女故事创作里算是新奇手法,但在其他传统爱情故事里其实也并非少见。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不仅仅是俗世里封建家长统治下造成的悲剧,更早在他们的前世——在他们还分别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时这场悲剧就埋下了伏笔。绛珠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跟随侍者下世为人,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的甘露灌溉之恩。所以林黛玉对贾宝玉才有那么多的眼泪,在林黛玉泪尽之时,也必是她离开宝玉之日。再如“白蛇传”中,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下凡与许仙结合,其开头也是“再续前缘”的例子。
由此看来,新编粤剧《鹊桥会》的剧情“新”则新矣,而方法却不“新”。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编故事手法都被古人用过了,可谓文艺的历史,也是今人创作手法的宝库。
除了以上两点,笔者还发现在中国爱情故事传说里,女主角多为仙界下凡的仙女,而男主角则多半是人间的凡夫。“白蛇传”“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董永与七仙女”,皆是雷同的套路,但“有因才有果”,联系起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特点,也就不难发现其背后的缘由。
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古代人民创造的故事自然大多符合他们当时的生活现状,所以在多数的爱情传说里:女主角必定国色天香、贤惠能干,最好还能精于纺织,还会主动下凡寻找耕地种田的男主角,结为夫妻后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好一切家务;男主角必定是任劳任怨、勤劳能干的劳动人民,而且还得是一个盼望能找到贤惠妻子的单身汉。而女主角出场,多是突然降临至男主角面前,仙袂飘飘、莲步盈盈,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人对于女性美的推崇,这样的推崇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例如网络上的“神仙姐姐”美称。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愿意活在这些爱情故事大同小异的种种套路里,在书本里阅读着它们,也在剧院里观看着以这种种故事为蓝本而改编的戏剧上演,我们痴迷、沉醉、享受其中。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和古人一样,同样向往爱情,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