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伶人往事非如烟》续三——探寻庆上元童子班前后际遇(一)

    发布时间:2020-02-26 作者:陈平 李耀安等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庆上元童子班,该班于清咸丰年间(1858—1859年),由老艺人兰桂、华宝等在广州河南溪峡的花园开办。该花园的业主是广州十三行豪商伍家,他们是粤剧的积极支持者。
          庆上元童子班的学徒均是10—14岁的儿童。由于当时清廷对本地班的禁演令尚未解除,办班人为避免官府查究,对外称是家庭娱乐活动。同治初年,清廷对粤剧的管制稍松弛,庆上元童子班即公开演出,成为粤剧复兴时期科班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戏班,培养出来的名角显露锋芒,前后计有武生新华、花旦姣婆梅、小武崩牙启、丑生生鬼保、小生师爷伦、细伦等。由于庆上元班办得有成绩,影响较大,继后陆续出现不少类似的童子班。
          上述文字均引自《粤剧大辞典》中”庆上元童子班”的陈述,这在业界是毫无争议的。然而,我们在收集整理庆上元童子班资料时,先后多次前往广州河南(今海珠区)南华西溪峡街伍家花园内探访,拜候久居溪峡街一些辈份高的耄耋老人,聆听他们对伶人在漱珠涌生活的轶事趣闻,逐渐将往曰碎片重新拼合,还原这段史实。
          如今的南华西溪峡街25号,就是当年八和会馆普和堂所在地,是八和会馆负责棚面的分馆,也是八和会馆的宿舍,原有老伶人何满独居。伍家后人伍立桥称,我自强曾经拜访何满老人,以及何满老人邻居——资深花旦李艳芳(李艳芳住溪峡街41号)。当时羊城晚报亦登载了此次拜访事宜。南华西溪峡街25号便是当年伍家花园的其中一间房,当年先祖伍崇曜免费提供给兰桂、华宝教艺之用,时间大约在1858年年末至1859年初,今人多称该班为“庆上元童子班”,而我们伍家称“细班”,当时学员有三十多名,年龄大多为10—14岁的儿童,这一点与《粤剧大辞典》的记载一致。伍立桥还向我们提供了一张庆上元童子班的照片,以及他们家族自编自撰的《伍家祠见证粤剧历史》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披露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代发生在伍家宗祠的粤剧轶事。笔者认为,这仅是他们的一家之言,而且文内诸多见解与目前《粤剧大辞典》基本已认定的粤剧史大相径庭。孰真孰伪,笔者学识所限,不便评论,若有兴趣者,不妨与广州十三行伍氏博物馆联络。
     

    伍立桥提供的《伍家祠见证粤剧历史》
     
          在咸丰年间,伍家在广州财雄势大,其怡和行的财富总额超过2600万两白银,号称“亚洲首富”,清廷都礼让伍家三分。清末,以广州为中心,广东刻书与藏书之风大盛,其中最重要的即是保存广东文献。商人与学者联手合作,整理、校刻、重印了大批广东地方文献。在这一风潮中,买办伍崇曜热心文化,与学者谭莹的合作,堪称表率。两人携手,先后刻印《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等广东地方文献和综合性大型丛书《粤雅堂丛书》。
          兰桂与伍崇曜在南洋有生意往来,相熟相知相助多年,兰桂在广州杉木栏有多间商行,与伍家怡和洋行座落在十三行,两者仅相隔一马路。伍崇曜与兰桂嗜粤戏并成知交,这也是他们在粤剧被禁,濒于灭种之际,甘愿冒险为粤剧保留火种的原因。
          于是,伍崇曜筹备在伍家花园提供地方给戏班师傅开班授徒。兰桂与黄华宝受伍崇曜之邀在伍家花园竭力创办庆上元童子班。前文提到黄华宝年长兰桂十七年,辈份应为师叔,但为何由兰桂主办庆上元童子班?这由于兰桂武功及演艺均高于黄华宝,黄华宝擅长武师,但其63岁高龄在戏行属于年纪偏大,精力远不及正值盛年的兰桂(46岁),故兰桂是不二人选。
          续二中,我们提到伍崇曜曾助清政府镇压起义大军,但为何又给兰桂、华宝提供方便呢?这主要是兰桂仅与李文茂、甘先交集,但没有直接参与起义。伍崇曜与兰桂、华宝俩人在这场风波中并未交恶。伍立桥称,伍家人是喜欢粤剧艺术的,所以甘冒风险。试想,怡和行是当时最大,实力最雄厚的贸易公司,伍家都是依靠官商起家的买办,清政府此时国库空虚,压榨商家已成惯例,清政府若被推翻,倒霉的一定是伍家,给叶名琛捐军饷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