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209)斋索、帔风、座马、座龙、四色褂、板带
发布时间:2020-03-03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斋索
戏服配套用物。由丝质线纺制而成长约2米的素色索带。索带两端各有约30厘米的排穗,系在腰间示意是戏服的腰带,实际是作为帔风、海青等戏服的装饰物。因为是素色的索带,故称为“斋索”。斋索有多种结系方法:系在身前右腹部,垂下排穗,称为“单索”;左右两边各系一条,形成对称状,称为“双索”;在身体前后分别各系两条,则称为“四索”。按其人物的身份与戏服而定。
帔风
戏服。京剧简称“帔”。对襟长袍,大领、宽袖、袖口配水袖,左右胯下开叉。身绣或团花,或团寿,或龙,或凤,或鹿,或鹤等图案。颜色主要有红、黄、蓝、紫等。男帔风必须底衬白色绸缎制的帔风底,以遮掩帔风前面空当。帔风是戏中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在家居场合的便服。官宦豪门结婚时穿红帔风,帝王穿绣团龙的黄帔风,其他告老还乡的显宦豪绅,则根据其年龄身份而选择戏服的颜色。
座马
戏服。京剧称“箭衣”。原是清朝的官服,后仿其样式用于戏曲舞台。圆形领、大襟、马蹄袖的长袍。前后从腰部开始分叉成四幅下摆。腰系板带或丁字带或横带,作为腰带的装饰物。“座马”分有绣花和净色两种,绣花座马俗称“花座马”,多在前胸后背绣上团花,沿边绣上花纹图案。颜色是用正五色和间五色。给戏中懂武艺的生脚穿用。净身马有蓝、黑、白三色,蓝黑色座马多是旗牌、校尉、老军等角所穿,白色座马多是戏中主角用作蟒、大扣、海青等戏服的里衬服。传统粤剧《夜战马超》中,马超上场时里穿白座马,外穿大扣;与张飞开打,难分难解时,卸去大扣,就穿着座马继续开打。
座龙
戏服。这是粤剧戏班习惯的简称,实际应是座马和龙褂的戏服配套组合。演员先穿上座马,系板带,外面套穿圆领、对襟、配肩的龙褂,用软缎缝制,背部及两袖各绣团龙,前胸线双拼团龙,一般作为皇帝或皇族的便服,颜色以黄色居多,偶有黑色和红色。
四色褂
戏服。简称“色褂”。昆剧称“龙套服”。圆领、对襟、有肩,上绣装饰有花纹图案下面配有同样颜色的下摆和丁字带,给旗牌、卫士等角色所穿。因为此类群角出场一般以四人为组,配备四件分别有红、绿、黑、白不同颜色的褂供他们穿着,统称为四色褂。譬如包公戏里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个侍卫,就是穿着四色褂出场。
板带
戏服配套用物。京剧称“鸾带”,也叫“大带”。它是长约640厘米,宽约15厘米的单色缎质(现在多用真丝织制)宽带,两端有穗,演员穿着座马、京装、猎装等戏服时,将它系于腰间把有穗的一段悬垂于前面,资深有经验的衣箱伯父每每将板带在演员腰部正前方系成蝴蝶结形状,以增加美感。另有一种系带的方法,就是把带分开两段,一段箍于腰部,带穗的一段搭扣于前面,这种带与演员穿着的戏服颜色相配套,多带有花纹图案,粤剧戏班称为“丁字带”。板带原意是束系服装的腰带,由艺人加以夸张和美化,变成了戏服的装饰物,起到了美化服装的作用。此外,板带给演员提供了表演腿功和技巧的机会,例如演员用脚背把板带踢起,搭到演员的边肩上;也可以用脚背一下把板带踢开,前后两段分搭在演员的双肩。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