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47)云片、龙形、虎形、日月牌、符节、把子、把子笠

    发布时间:2020-07-2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云片
           道具。先用薄木夹板切割成云团图案模型,长约100厘米,宽约70厘米,再用蓝白颜料涂成云团的形状。在背后置一把手,方便演员执拿,在神话戏中,表现剧中的神仙下凡时,用多幅云片簇拥主角上场,增加舞台的色彩和仙境意蕴,并编排舞台调度和群体舞蹈,使舞台呈现图形美的感觉。因为它象征天空的白云,故称“云片”。

     
    龙形
           道具。京剧称“盖脑”或“头形”。用竹篾编织成传说中龙的头部,里面置空,外面用粗布或砂纸来糊裱,绘画龙头图案。扮演龙的演员把龙头套戴在头上,身穿绘画着龙身图案的衣服,演员在舞台上模仿龙的动作表演,因以该道具扮演龙故称“龙形”。传统粤剧例戏《香花山大贺寿》有降龙架的程式组合表演,其中天龙的扮相与其他地方剧种的龙形有所不同,天龙龙头是扁形,阔嘴,眼睛外凸,鼻朝外翻的形状,扮演天龙的演员穿着红彩裤,身上穿着一件用斋索束起的红色海青,赤脚上场。天龙在舞台上只做简单的程式动作,以配合降龙罗汉表演降龙架。
     
    虎形
           道具。用竹篾编织成虎头的形状,里面置空;外面用粗布或纱纸来糊裱,再在上面绘画虎头的图案。扮演老虎的演员把它戴在头上,身穿画着虎纹的虎衣,咬着横穿在虎头内的一条横藤条,以便于在舞台上用翻、打、跌、扑等技巧模仿老虎的各种动作。演员穿戴该道具上场扮演老虎,故称“虎形”。粤剧《武松打虎》的老虎就是穿着虎形上场表演的。粤剧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中有伏虎架的程式组合表演,其中老虎的造型与现代舞台上虎形有很大的不同,虎头不是单纯模仿自然界中老虎的模样,其头部长而尖,大阔嘴,虎头和虎衣都是用浅黄色绘画,粤剧班把它称为“老巴”。这种装扮主要是方便戏中伏虎罗汉与老巴搏斗时进行传统南派武技表演。
     
    日月牌
           道具。用木板制成直径约28厘米的两块圆形木牌,木牌的正面涂白色,其中一块用红色写上“日”字,另一块用红色写上“月”字,合称为“日月牌”,以此象征戏中的日神和月神。另外在日月牌的背面用橡皮带设置一个手托,供表演者执拿。手托下面还配有一条长约50厘米的红色飘带,除作装饰外,还可以给演员舞蹈和扎架之用。日月牌是传统粤剧例戏《玉皇登殿》中太阳星(由第三小武扮演)和太阴星(由第二花旦扮演)上场跳日月架时的专门道具。在跳日月架过程中各个段落扎架时,必须是日牌在右边月牌在左边,这样在舞台下面看上来就组成了个“明”字。据行内前辈称,这是过去在舞台隐喻反清复明的一种手段。
     
    符节
           道具。原是古代出使大臣的身份凭证。条长约190厘米的圆木棍,上端装金色龙头,龙嘴中吊挂金黄色穗,若干个旄头连缀成一串。传统粤剧《苏武牧羊》的苏武便是符节不离手,以此道具代表他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
     
    把子
           粤剧戏班按习惯称其为“刀枪把子”。它仿照古代兵器加以装饰美化而成,是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刀、枪、锤、锏、棍、弓箭、剑等武器的统称。盛放把子的容器叫“把子笠”,或“把子箱”;训练使用把子的武打技术叫“把子功”;也可以引申为舞台上运用刀枪把子武打的同义词。

    把子笠
           杂箱配套用物。传统粤剧戏班用其盛放演出用的刀枪把子,是用藤或竹编织而成的圆筒形物体。整体长度约为20厘米,直径约50厘米。分开盖和底座两部分组成。戏班管理刀枪把子的杂箱叔父在拉箱时就把刀枪把子集中起来放入把子笠底座,再用上盖盖好,便于运输。因是专门盛放把子的竹(藤)笠,故称“把子笠”。后来觉得搬运把子笠只能靠一个人扛,过于吃力。就仿效京剧等剧种改为使用特制的长方形的木箱盛放把子。木箱高约60厘米,宽约45厘米,长约220厘米。京剧称为“把匣”。粵剧称为“把子箱。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