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75)露字、食线、撞板、擸字

    发布时间:2020-11-05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露字
           唱功名词。粤剧演员在演出唱念过程中必须按照唱词中每个字的标准读音,运用相应的出字、归韵、收声等方法,讲究唱字的字头、字腹字尾这三部分的发音技巧来进行演唱。在唱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字音,粤剧戏班习惯称为“露字”。如果演员因为自己的声音条件好,而有意识地追求和卖弄响亮的声音,导致吐字不清,这种现象戏行内称为“音包字”,那就是不露字了。
     
    食线
           唱功术语。指演员在演唱时发音伴奏的调高一致。“线”原是指弦乐器用弦线按某调调出指定的音高,后引申为调高。广州俗话习惯把“吻合”“同一样”的意思称为“相食”。据此,就把演员唱出来的声音与伴奏调高一致的情况称为“食线”。反之,演员演唱时,音高不准确,偏离了该调(线),就叫“唔食线”。食线是粤剧演员唱功的基本要素。
     
    撞板
           唱功术语。京剧称“走板”。指演员唱曲时不按规定的节拍演唱。粤剧板腔体、曲牌体等各种类型的乐曲,都有严格的节拍格律,如三叮一板一叮一板等,演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节拍和节奏去演唱,若在乐音延续时,背离了叮板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因改变拍子的时值而致使叮板错乱,粵剧戏班就称为“撞板”。演员如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节拍演唱,则称“啱板”(“啱”在广州话中有合适、刚好的意思)。啱板是演员唱功的基本要素。
     
    擸字
           唱功术语。粤剧板腔体的唱词多为三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和十字句等体裁。曲词作者为了完整充分地表达剧中人的情绪、情感以及词意,往往会在原来的体裁格式基础上,多加上些衬字。例如将三字句写成六七个字,将七字句写成八九个字,只要不违反乐句骨干音的旋律和句格的落音以及平仄、押韵等基本要素,甚至可以加上更多的“衬字”。但乐句中所有这些“字”都要按原来板式的句格规定把它清晰地唱出来。而这些多出来的衬字就需要演员用撒字的技巧去演唱。以粤剧《借靴》中一段十字句的【梆子中板】为例:“我贾二秀才,闲坐无聊,金府送来一张红柬”。这是“三(字)三(字)四(字)的结构,其中带“△”符号的是句格的正文,其余的衬字就是用“擸字”处理了。除了在板腔体外,对曲牌体、小曲、歌谣体等所有演唱,都可以运用擸字技巧。
           “擸”原意是用手整理的意思,但在广州话中,“擸”也有把众多零散的东西统统归纳到起,为自己所有的意思。粤剧唱功擸字技巧的要义:一是它必须要在规定的节拍内将所有的唱词唱出;二是演唱中不能将一个词或词组分开来擸字,也不能因擸字而将它们割断,而致损害词意和句子的完整性;三是因为衬字没有纳入正文的句格中,所以大多没有严格规范的旋律限制,全凭演唱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功力去安排,这正是演员唱功功力的体现;四是要求演员口钳要灵活,呼吸位置准确,咬字要清楚,吐字的时值合拍。有些唱功造诣较高的演员,会有意识地在唱词中加上并没有实际内容的虚字,在演唱中显示擸字的功夫。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