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291)慢板金线吊芙蓉腔、祭塔腔、宫怨腔、祭郑旦腔
发布时间:2020-12-3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慢板金线吊芙蓉腔
专戏专腔。此专腔是以【梆子慢板】为基础在旋律、落音、句格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的一句慢板上句。它不似一般【梆子慢板】的规律首句在重拍的“板”开口唱,而是选在“中叮”(第三拍)开口,突破了原来固有的句格规律。专腔的第一顿用了两小节(原来是一小节),第二顿连“过门”一共用了四小节(原来是两小节),第三顿则拖到五小节(原来是两小节),第四顿连“过门”是七小节(原来是两小节),每一顿都扩展了。特别是此专腔是作为【梆子慢板】的上句使用,但它整句的结束音既不是平喉的“2”,也不是子喉的“1”,而是用了“5”音。这样它就和一般【梆子慢板】演唱有明显的区别,没有严格按平、子喉采用不同结束音演唱的板腔格律,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曲谱演唱。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演员往往会按自己的演唱习惯和特点,在不改变专腔旋律的骨干音和结束音的情况下,努力使节拍、旋律等方面出现更多的变化,使专腔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此专腔旋律优美平缓流畅,多用作剧中人抒情性的咏叹,或在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叙事时使用,后来逐渐成为粵剧较多使用的专腔。从现存资料来看,此专腔最早见于传统粤剧《琵琶记》,何人所创,不详。
祭塔腔
祭塔腔
专戏专腔。清末民初粵剧全女班花旦李雪芳在《仕林祭塔》一剧中,扮演白素贞。她在前辈艺人的演唱基础上,加以总结、丰富和完善,设计了一个长达19小节的【反线二黄慢板】长腔。长腔的旋律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白素贞16年来被压在雷峰塔下骤然见到高中状元的儿子许仕林,骨肉重逢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受到观众的欢迎。她更以《仕林祭塔》一剧在广州河南戏院义演募捐,扩大了影响。其后各戏班凡演《仕林祭塔》都效仿李雪芳演唱【反线二黄慢板】,这个长腔逐渐就变成了这个戏的专腔了。因为此长腔出自《仕林祭塔》,故名“祭塔腔”。又因此唱段由白素贞演唱,故又有称“会母腔”。此专腔被其他戏广泛地借用和套用,成为花旦经常使用的专腔。生脚也常会运用此腔演唱。
宫怨腔
宫怨腔
专戏专腔。出自粤剧《杨贵妃》中“梅妃宫怨”一折,故名“宫怨腔”。剧情叙述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梅妃被冷落,在宫中慨叹君皇情爱不再,深怨命运的折磨。是属于花旦行当演唱的专
腔。宫怨腔是在【梆子慢板】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来的板式格律,对句顿作了不同的处理;设计了特别的拖腔,以此突出表现梅妃的心境和情绪。它打破了【梆子慢板】的首句以强拍的“板”开口唱的格律,改以“中叮”开口唱。从第二句唱词的上句起,上下句的结束音均由原来的“1”音和“5”音改成用“6”音结束,增加了演唱的哀怨情绪。此腔是由20世纪30年代粤剧名花旦上海妹所创。该腔除了在《杨贵妃》一剧中使用外,在其他一些有相似戏副情节内容的戏中,或遇到要表现相同的角色情绪时亦会套用。
祭郑旦腔
腔。宫怨腔是在【梆子慢板】的基础上,突破了原来的板式格律,对句顿作了不同的处理;设计了特别的拖腔,以此突出表现梅妃的心境和情绪。它打破了【梆子慢板】的首句以强拍的“板”开口唱的格律,改以“中叮”开口唱。从第二句唱词的上句起,上下句的结束音均由原来的“1”音和“5”音改成用“6”音结束,增加了演唱的哀怨情绪。此腔是由20世纪30年代粤剧名花旦上海妹所创。该腔除了在《杨贵妃》一剧中使用外,在其他一些有相似戏副情节内容的戏中,或遇到要表现相同的角色情绪时亦会套用。
祭郑旦腔
专戏专腔。出自20世纪30年代粤剧《西施》。剧情叙述战国时期吴越相争,越国战败,向吴王献美女西施和郑旦。后郑旦在吴宫争宠被杀,越国大夫范蠡吊祭,故名“祭郑旦腔”。剧中范蠡当时由薛觉先扮演,并创此专腔。该腔以【乙反二黄慢板】下句为基础,在活动句后拉一长拖腔,不设过门。这个拖腔长五小节,竟有六处从后半拍起唱,使拖腔显得似断非断,颇能表现范蠡对郑旦既恨且怜的矛盾心态。这个专腔当时原用戏棚官话夹杂广州话演唱,反映出粤剧唱腔在变革时的特点。该腔后来也被其他戏所套用。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