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316)陈少白、陈少棠、陈酉名
发布时间:2021-04-0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陈少白(1869-1934)
编剧。原名陈闻韶,又名白,字少白,号夔石,笔名黄溪、天羽、无咎,广东新会人。他出身乡绅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打下文学基础。清光绪十四年(1888),考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擅文学,能歌善画,在校内有“才子”之称。后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与孙中山结为挚友。1895年,在孙中山领导下,他在香港创立兴中会总部,策划武装起义。1900年初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及后,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分会,他任分会会长。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时,他曾任总统府顾问。1930年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清末,陈少白有感于群众喜看戏剧,遂策划以戏剧形式宣传革命。他在主编的《中国日报》开辟副刊“鼓吹录”,发表自撰的剧作,或讽刺时弊,或歌颂爱国英雄。1903年,他与李纪堂、程子仪等创办天演公司,在广州海幢寺诸天阁开办采南歌剧社(俗称采南歌班),招收12岁至16岁的少年学戏,排演改良新派粤剧,先后在广东、香港巡回演出改良新戏,颇有影响,粤剧史上誉之为志士班的先声。陈少白编写过不少剧作与粤曲,较著名的有《熊飞起义》《剃头痛》《父之过》《愚也直》《自由花》《赌世界》等。1908年11月,陈少白向香港“筹赈八邑水灾公所”建议,请志士班振天声往南洋为公所筹款赈灾演出,促成振天声往南洋演戏宣传民主革命。
陈少棠(1937- )
演员。1994年被评为一级演员。出生于广州。自小酷爱粤剧,7岁得名艺人邓肖兰芳纳为弟子,同时受到新马师曾等前辈的唱腔及表演艺术的熏陶,从小打下较全面、较扎实的传统表演艺术基础,从艺长达50年。因病离开舞台后仍热心授徒,扶掖后辈。
陈少棠11岁登台,与黄金爱、潘有声等少年演员组成童声粤剧团,先后在省港澳及越南等地演出。他主演《哪吒闹海》《人细鬼大》等剧名噪一时,有“神童巨星”之誉。青年时期,他又得到国术名师卢华,京剧名师路凌云、王玉奎等悉心传艺,并在与梁荫棠、靓少佳等合作演出中深受教益。20世纪50年代,他主演《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孤儿、《怒碎紫金牌》的王英,60年代主演《三帅困崤山》的先轸、《班超与班昭》的班超、《劈陵救母》的司马俭,70年代主演现代戏《杜鹃山》的雷刚等,均获好评。尤其在《樊梨花情困薛丁山》中扮演薛丁山,唱、做、念、打并重,得到行内外赞赏。1984年,他随团赴香港演出《樊梨花情困薛丁山》,获很高评价。1992年,赴香港参加两广南派粤剧汇展,他在《三帅困崤山》《十奏严嵩》《马福龙卖箭》中,分别饰演先轸、海瑞、马福龙,其富有南派特色的表演受到行内外赞扬。他演反面人物也惟妙惟肖,如在《智取威虎山》中演栾平,非常吸引观众;在《狄青怒斩黄天化》中扮演黄天化,获广州市专业文艺调演表演一等奖。
陈酉名(1909-1999)
编剧、导演。原名陈有名,广西钦州人。年少时便喜爱音乐和戏剧。1931年毕业于欧阳予倩主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戏剧学校。1932年参加“广州前卫戏剧作者同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南宁业余剧团和南宁战时工作团(任第三队队长),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和戏剧演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教于广东省文理学院中文系和华南人民艺术学院戏剧部。1950年任广州市文教局文化科副科长兼市属影剧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太平戏院经理。1953年调任广州粤剧工作团艺术室主任兼编导。1958年11月之后任广东粤剧院专职导演。历任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戏剧系主任,广东省话剧研究会名誉会长。
陈酉名从艺数十年间,执导的剧目数以百计,并参与编写《宝莲灯》《蝴蝶杯》《阿霞》等剧本。1952年9月他编导的粤剧《表忠》(长剧《大地回春》一折)参加中南区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剧目奖;其后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该剧还被选进中南海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他历年执导或参与导演的粤剧剧目主要有:薛觉先等主演的《闯王进京》《宝玉与黛玉》《蝴蝶杯》《花染状元红》,白驹荣等主演的《宝莲灯》《红楼二尤》,文觉非等主演的《拉郎配》,罗品超等主演的《荆轲》,吕玉郎、林小群主演的《牡丹亭》,罗家宝等主演的《梦断香销四十年》《血溅乌纱》《袁崇焕》,关国华、郑培英主演的《风月救风尘》,郭凤女主演的《吕四娘三探圆明园》等古装戏以及林小群主演的《阿霞》、姚志强主演的《一代情僧》等现代戏。他对执导的剧目认真思考,并研究相关资料,细致地处理剧中细节与台词,并借鉴运用话剧等艺术手法,融合到二度创作之中,做到主题突出、人物鲜明、气氛强烈,艺术效果更加动人,不少戏成为历演不衰的保留剧目。1998年他编著出版《艺苑春秋》一书,收入自己历年的论著、导演手记、诗词曲和剧本,共20多万字。
编剧。原名陈闻韶,又名白,字少白,号夔石,笔名黄溪、天羽、无咎,广东新会人。他出身乡绅之家,自幼饱读诗书,打下文学基础。清光绪十四年(1888),考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擅文学,能歌善画,在校内有“才子”之称。后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与孙中山结为挚友。1895年,在孙中山领导下,他在香港创立兴中会总部,策划武装起义。1900年初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及后,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分会,他任分会会长。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时,他曾任总统府顾问。1930年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清末,陈少白有感于群众喜看戏剧,遂策划以戏剧形式宣传革命。他在主编的《中国日报》开辟副刊“鼓吹录”,发表自撰的剧作,或讽刺时弊,或歌颂爱国英雄。1903年,他与李纪堂、程子仪等创办天演公司,在广州海幢寺诸天阁开办采南歌剧社(俗称采南歌班),招收12岁至16岁的少年学戏,排演改良新派粤剧,先后在广东、香港巡回演出改良新戏,颇有影响,粤剧史上誉之为志士班的先声。陈少白编写过不少剧作与粤曲,较著名的有《熊飞起义》《剃头痛》《父之过》《愚也直》《自由花》《赌世界》等。1908年11月,陈少白向香港“筹赈八邑水灾公所”建议,请志士班振天声往南洋为公所筹款赈灾演出,促成振天声往南洋演戏宣传民主革命。
陈少棠(1937- )
演员。1994年被评为一级演员。出生于广州。自小酷爱粤剧,7岁得名艺人邓肖兰芳纳为弟子,同时受到新马师曾等前辈的唱腔及表演艺术的熏陶,从小打下较全面、较扎实的传统表演艺术基础,从艺长达50年。因病离开舞台后仍热心授徒,扶掖后辈。
陈少棠11岁登台,与黄金爱、潘有声等少年演员组成童声粤剧团,先后在省港澳及越南等地演出。他主演《哪吒闹海》《人细鬼大》等剧名噪一时,有“神童巨星”之誉。青年时期,他又得到国术名师卢华,京剧名师路凌云、王玉奎等悉心传艺,并在与梁荫棠、靓少佳等合作演出中深受教益。20世纪50年代,他主演《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孤儿、《怒碎紫金牌》的王英,60年代主演《三帅困崤山》的先轸、《班超与班昭》的班超、《劈陵救母》的司马俭,70年代主演现代戏《杜鹃山》的雷刚等,均获好评。尤其在《樊梨花情困薛丁山》中扮演薛丁山,唱、做、念、打并重,得到行内外赞赏。1984年,他随团赴香港演出《樊梨花情困薛丁山》,获很高评价。1992年,赴香港参加两广南派粤剧汇展,他在《三帅困崤山》《十奏严嵩》《马福龙卖箭》中,分别饰演先轸、海瑞、马福龙,其富有南派特色的表演受到行内外赞扬。他演反面人物也惟妙惟肖,如在《智取威虎山》中演栾平,非常吸引观众;在《狄青怒斩黄天化》中扮演黄天化,获广州市专业文艺调演表演一等奖。
陈酉名(1909-1999)
编剧、导演。原名陈有名,广西钦州人。年少时便喜爱音乐和戏剧。1931年毕业于欧阳予倩主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戏剧学校。1932年参加“广州前卫戏剧作者同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南宁业余剧团和南宁战时工作团(任第三队队长),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和戏剧演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教于广东省文理学院中文系和华南人民艺术学院戏剧部。1950年任广州市文教局文化科副科长兼市属影剧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太平戏院经理。1953年调任广州粤剧工作团艺术室主任兼编导。1958年11月之后任广东粤剧院专职导演。历任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戏剧系主任,广东省话剧研究会名誉会长。
陈酉名从艺数十年间,执导的剧目数以百计,并参与编写《宝莲灯》《蝴蝶杯》《阿霞》等剧本。1952年9月他编导的粤剧《表忠》(长剧《大地回春》一折)参加中南区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剧目奖;其后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该剧还被选进中南海演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他历年执导或参与导演的粤剧剧目主要有:薛觉先等主演的《闯王进京》《宝玉与黛玉》《蝴蝶杯》《花染状元红》,白驹荣等主演的《宝莲灯》《红楼二尤》,文觉非等主演的《拉郎配》,罗品超等主演的《荆轲》,吕玉郎、林小群主演的《牡丹亭》,罗家宝等主演的《梦断香销四十年》《血溅乌纱》《袁崇焕》,关国华、郑培英主演的《风月救风尘》,郭凤女主演的《吕四娘三探圆明园》等古装戏以及林小群主演的《阿霞》、姚志强主演的《一代情僧》等现代戏。他对执导的剧目认真思考,并研究相关资料,细致地处理剧中细节与台词,并借鉴运用话剧等艺术手法,融合到二度创作之中,做到主题突出、人物鲜明、气氛强烈,艺术效果更加动人,不少戏成为历演不衰的保留剧目。1998年他编著出版《艺苑春秋》一书,收入自己历年的论著、导演手记、诗词曲和剧本,共20多万字。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