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325)南佗、姜魂侠、洪三和
发布时间:2021-05-1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南佗(1916-1996)
舞美师。原名黄允培,广东番禺人。16岁开始从事粤剧舞台美术设计。19岁为千里驹、白玉堂设计《无恨琵琶》一剧的画景而一举成名。数十年间,他先后在日月星、花锦绣、大龙凤、永光明、新世界等剧团和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担任舞美设计。他对设计工作严肃认真,事前研读剧本,和剧团主要演员商量研究,力求符合演出需要,因而其设计切合剧情、效果逼真美观,而且装置灵活、轻巧易携。
舞美师。原名黄允培,广东番禺人。16岁开始从事粤剧舞台美术设计。19岁为千里驹、白玉堂设计《无恨琵琶》一剧的画景而一举成名。数十年间,他先后在日月星、花锦绣、大龙凤、永光明、新世界等剧团和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担任舞美设计。他对设计工作严肃认真,事前研读剧本,和剧团主要演员商量研究,力求符合演出需要,因而其设计切合剧情、效果逼真美观,而且装置灵活、轻巧易携。
南佗一生不懈地进行舞台美术的改革。20世纪30年代,他为胜中华剧团的“水浒戏”设计飞刀、飞箭、飞人的舞台特技,首创“闪电换景”技术。50年代初,他在粤剧界首创把硬景变软景,设计活动舞台装置,使当时永光明剧团的舞台装置从原来14大板车压缩为两大板车而舞台效果不变,推动了粤剧舞台美术的革新。60年代,他精心研究“切割式”的舞台布景,用一块小景片或一件道具反映出人物和环境的特征,显得鲜明简洁,使表演空间更加开阔,更符合戏曲虚拟象征的艺术特点,如古装剧《宝莲灯》《搜书院》《绣襦记》,现代剧《羊城暗哨》《家》《小程与小晴》等的舞台布景,各具特色,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1964年,他为一外国文艺团体绘制非洲原始荒郊画景,巧妙地运用远近对比的手法,突显出荒郊的辽阔宽广,令外宾赞叹不已。
他热心扶掖后辈、培养人才。60年代,他主持广州粤剧团舞台工厂领导工作,培养了一大批舞美人才,其中多数成为艺术骨干。
姜魂侠(1871-1931)
姜魂侠(1871-1931)
演员。广东佛山人。少年时是广东著名学者朱次琦私塾弟子,打下古文根基。平时喜爱粤曲、粤剧。后来应黄鲁逸之约,参与创办优天社(后称优天影)志士班,是班中主要演员,以演《盲公问米》中的盲公最受赞誉。“优天影”解散后,他参加名班祝华年,从此成为专业粤剧演员,以饰丑生扬名,但演旦角亦出色。他文学修养较深,故演出时能对剧本词曲适当增删,以丰富剧中人物形象。他亦能编剧,《盲公问米》《战死丹阳河》均为其作品。他演丑角能做到谐趣而不庸俗;其口技出色,能发出多种动物声音,可以假乱真,颇受观众欢迎。他的化妆亦吸收“文明戏”的技术,穿戴扮相令观众颇感新颖。他在《时迁偷鸡》中饰时迁,在《武大郎卖烧饼》中饰武大郎,在《梁天来》中饰张阿凤,均脍炙人口。
洪三和(1913-1989)
舞美师。福建人。1929年到上海师从李森官、俞鸿冠,开始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与上海天蟾舞台一批青年组成流亡京剧团到泰国、越南演出。在越南入靓少佳领衔的胜寿年剧团任布景师,先后为该团演出的《穆桂英》《薛蛟斩狐》《王宝钏》等剧作舞美设计,以新奇的布景刷新粤剧舞台,大受观众欢迎。1946年他到达广州。从1948年至1957年,先后在非凡响、大龙凤、兴中华、胜寿年、珠江、新世界等粤剧团担任舞美设计,1958年入广东粤剧院。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洪三和设计了数以百计的舞台美术布景,代表作有20世纪40年代末的《情僧偷到潇湘馆》,50年代的《春香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十奏严嵩》《柳毅传书》《搜书院》,60年代的《荆轲》《阿霞》《林冲》,70年代的《蝴蝶杯》,80年代的《百花公主》等。其设计匠心独具,不断创新,而且注意节约成本,运用娴熟的国画、油画技巧,中西结合地处理好剧情与意境、准确地解决虚与实的关系,形成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洪三和还为京剧团、琼剧团、潮剧团和战士杂技团的出国演出剧(节)目作舞美设计,均受好评。50年代后期,他为广东省木偶剧团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木偶艺术节演出的木偶剧《三调芭蕉扇》《芙蓉仙子》作舞美设计,该剧荣获艺术节金质奖。1963年他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之子访华演出的大型歌剧作舞美设计,演出获得盛誉,西哈努克亲王在洪三和的设计图上签名留念。1958年后,洪三和还担任广东粤剧院舞台用品制品厂厂长,并任广东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他热心扶掖后辈,为培养接班人作出很大努力。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