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330)倒大树、洒金钱、反宫装

    发布时间:2021-06-03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倒大树
           表演程式组合。传统粤剧例戏《香花大贺寿》中的特定表演程式组合。“倒大树”是该例戏在观音十八变后的表演片段,它没有特定的情节内容,只是由戏班中的五军虎负责表演的群体性技巧组合。
           参与表演的五军虎,其服饰一如前面插花一场的装扮,先是十多人同时上场至台中扎架,然后仿效杂技表演的方式叠罗汉,一共叠三层,第三层立在最高处的五军虎头触着舞台顶部的横条扎架。接着一位演员手里反拿着箭弓上场,用弓弦向叠罗汉底部的五军虎做出拉锯的动作。随着一槌大鼓声响,叠罗汉的五军虎同时跃下,以“冇头鸡”落地,倒大树表演结束。因以叠罗汉的形式喻指一棵大树,用箭弓代指锯子,故将此表演称“倒大树”。
           这种杂耍式的表演除了以轻松的形式调节气氛、愉悦观众外,更主要的是腾出时间,好让前面演观音十八变的演员改换装扮,稍事休息,以准备下面“菩提岩”一场的演出。
     
    洒金钱
           表演程式组合。传统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中特定的表演程式组合。该例戏是粤剧戏班在每年华光师诞例演的剧目。为了把喜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艺人们在这个戏的结尾创造了一个“洒金钱”的表演程式,将古代的货币——金钱(铜钱)撒给前来看戏的观众。这些“金钱”是把两个方孔的铜钱(过去俗称“碎钱”)重叠在一起,中间插上一片柏树的树叶,再用红色丝线把它们系结起来。铜钱代表财富,而柏叶则象征长寿,这样美好的祝愿和意头,自然人人都希望得到,这就难怪现场观众都争相去“抢钱”了。
           表演“洒金钱”需要一个道具“大寿桃”。“寿桃”高约1.5米,宽约1米。先按尺寸做成一个两边能开能合的木框架,然后再绑扎竹笏做成一个寿桃的模样,糊上纱纸,涂上颜色,洒点金粉,这就是“大寿桃”了。“寿桃”里面藏着一个小演员,名叫“桃芯”。原来这个角色是由戏班中第六花旦担任,但后来为了减轻“寿桃”的重量,就选用班中年纪较轻的小孩饰演。
           表演洒金钱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由五军虎扮演的猴子把藏有“桃芯”的“大寿桃”从衣边(下场门)抬上场,这时戏棚前沿的顶部徐徐降下几根绳索,众猴子蜂拥上前,把绳系于寿桃上,然后由内场工作人员将“寿桃”拉至半空,“桃芯”从里面将寿桃打开成两半,喻义大展红(宏)桃(图)。“桃芯”站在“寿桃”之中,手捧红色斗方盘,在【大开门】的乐曲声中,将数百个“金钱”撒向观众,所以这个表演又叫“撒金钱”。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从戏棚顶部吊下“寿桃”,降到半空,自行打开,“撒金钱”的程序相同。两种方法视戏棚的具体条件和环境而选用。
     
    反宫装
            表演程式。传统例戏《天姬送子》中特定的表演程式。在该例戏里,保留了一套历史悠久的戏曲程式性舞蹈表演“反宫装”。此段舞蹈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唐代开元年间的宫廷歌舞“圣寿乐”,在表演时要求歌舞者内穿绣衣,外罩缦衣(不加彩绣的衣服),在舞蹈过程中突然从衣领上把外衣抽走,从而露出内里的绣衣,使“观者莫不惊异”,这种舞蹈表演叫“翻宫装”。而现在粤剧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已经不用外缦内绣这样两件衣服套穿,只穿着一件内外两层不同颜色、并且可以迅速翻转的服装,这样演员可以翻得更快,不容易露出破绽。昆曲在演《浣纱记·采莲》一节里,也有类似的表演,称之为“翻衣”。粤语习惯将“翻”字说成“反”,而剧中表演者穿的是皇宫里宫人装扮的“宫装”,所以此表演就命名为“反宫装”。
           粤剧著名丑生文觉非,在《拉郎配》一剧中饰演董代,他被各位街坊纷纷拉去为人家拜堂吹喜笛,在拉扯的过程中,一下子就把外衣翻转,引起了观众的轰动。这样的处理符合戏剧的规定情景和人物的心态。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反宫装这个传统的表演手段,取得了成功。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