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336)场胜败、三出头、开套
发布时间:2021-10-2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场胜败
传统例戏配套表演。早期粤剧戏班下乡演出,首日的日场按规定的程序演出传统例戏,先是由锣鼓敲击“发报鼓”,正式开演例戏是《八仙贺寿》,接着演《跳加官》,再演《天姬大送子》,然后到《玉皇登殿》,接下来有一段叫“场胜败”的表演片段,颇能反映传统粤剧的表演特色。
先由戏班中第三小生登场,向观众宣示将要演出的剧情,主要是说“番邦犯境、另一方主帅领兵迎敌,双方大战”。最后当然是以打败番王作结。这段表演由乐队演奏【风入松】【六波令】【朱奴儿】【帅牌】等牌子,表演全部由戏班中的武打演员担任(包括五军虎、六分、二花面、小武等)。借“场胜败”的片段,将戏班内所有高难度的技巧、跟斗、把子、武技等高招和拿手绝活展现在舞台上,以显示戏班的实力。
因为只有一场戏,就可判定双方胜败,故戏班中称为“场胜败”。而这段演出是在开台例戏之后,正本开场之前,所以又称“打头场”。“场胜败”是早期粤剧每个台期首日日场演出传统例戏时必演的片段。
三出头
传统例戏配套表演。早期粤剧戏班主要以下乡演出谋生,每个台期的首晚都要演开台例戏,其中包括为新搭的戏棚(或戏台)而演出的《破台》(或《祭白虎》),正式开演的是《八仙贺寿》,接着是《六国大封相》,然后是由配角演员负责表演的三出昆剧折子戏,再到“三出头”演出。“三出头”是由该戏班负责主演文场戏的老倌(较多的是公脚、正旦、小生、总生、正生、夫旦等行当的演员),演出三出取自传统“大排场十八本”中的“粤调文静戏”(引自麦啸霞著《广东戏剧史略》)。其中以《三娘教子》《四郎探母》《六郎罪子》《酒楼戏凤》《打洞结拜》《平贵别窑》《打雁寻父》《寒宫取笑》《沙陀借兵》等剧目较为常见。“三出头”要演具体哪三个戏,由主会或观众指定。
除了在首晚要演《八仙贺寿》《六国大封相》等例戏外,其他各晚演出均从演三出“粤调文静戏”开始,故行内外均称为“三出头"。因为这些戏都是由规定的表演行当应工演出,例如《三娘教子》是公脚与正旦的首本;《平贵别窑》是小武与花旦首本;《六郎罪子》是武生首本;《李忠卖武》是二花面首本,故又将这些戏称为“首本戏”。
“大排场十八本”中的剧目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粤剧戏班艺人已用表演排场的形式将整个表演套路规范起来,所以也有称作“排场戏”。这些戏都是演出时间不长的折子戏,后来粤剧进入城市戏院演出,演出折子戏也多是一晚演三出,故后来观众就把粤剧折子戏概称为“三出头”。
开套
传统例戏配套表演。早期粤剧戏班下乡演出,每台的日场演出传统例戏中,有一节展示本戏班武技、跟斗、把子、技巧等绝活的全武行、场胜败表演。与之相应的是在晚上演出时,有一出特定的“开套”武戏表演。“开套”又称“全套”,与场胜败不同。其一是表演的时间不同。场胜败是日场演出,放在传统例戏《玉皇登殿》之后,三出昆剧之前,而开套是夜场演出,在粤调文静戏中,三出头之后,古尾之前。其次是参加演出的人员不同。场胜败全部由武行演员负责表演,开套则要求全班的台柱都要参演。其三是演出内容不同。场胜败只是武功表演,并无唱段,开套有具体的演出剧目,一般选演当时流行的《全忠孝》《有义方》《双状元》等武戏。其四是演出的功能不同。场胜败是垫场性质的表演,负担承上启下的转折,而开套是压轴大戏演出。故从该台演出的第二晚开始,不用演《六国封相》等传统例戏,但开套仍然是必演的节目。由于粤剧的发展和变异,开套的表演形式和剧目,现在都已失传。
开套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