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361)朱添、花倩红、易日洪、林鹰扬

    发布时间:2021-10-25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朱添(1910—1965)
           乐师。广东顺德人。人称“打板添”,其父朱蝉卿是乡间乐师,擅长掌板,他在父亲的熏陶下掌握了掌板技艺。1924年到广州在乐同乐班任掌板。1925-1930年先后受聘于大景象、兴中华、天上天、大好景、统环球、永丰年、凤来仪等班。他掌板特色是稳、准、灵活而娴熟,跌宕有致,与演员配合默契,在同行中有很高的评价。1931年与马师曾到美国旧金山大舞台戏院演出,以后又在上海、越南等地演出。1938年10月参加逸龙剧团入广西演出,1944年定居南宁。1950年起在南宁市群力粤剧团,培养了苏锦盛、滕采章等一批年轻掌板。1956年在广西戏曲会演中获老艺人奖。
     
    花倩红(1913-1987)
           女,演员。原名郑飞熊,广东英德人。1926年师从名花旦走盘珠,打下坚实的功底。其母又先后请正旦桃、花鼓江、西施文任其家庭教师,为她从艺打下深厚基础。以后,她再拜男花旦李瑞庄为师,从此登上舞台,在全女班群芳艳影中担任小武。1928年担文武生,在广东佛山、阳江、广西北海等地演出。1929年至1940年期间是其舞台生涯黄金时期,先后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以及广州、上海等地演出。1931年改演花旦,取艺名花倩红。先后与新靓就、白玉堂、肖丽章、陈锦棠、关影怜、靓少凤等合作。她技艺全面,注重唱工,代表戏有《刘金定斩四门》《酒楼戏凤》《崔子弑齐君》等。1949年底,她应聘到广西南宁,次年入群力粤剧团,后在当地定居。20世纪50年代初致力于培养新人,先后在广西文艺干部学校、广西戏曲学校任教,学生遍及广西各地粤剧界,其中成为名演员的有潘楚华、马德强等。她退休后,仍为弘扬粤剧四处奔波,为专业、业余艺术团体作辅导。1985年,72岁的她还应聘到南宁地区青年粤剧团任教。
     
    易日洪(1904-1971)
           演员,教师。别名敬南,广东鹤山人。11岁进广州八和会馆銮兴堂学艺。后在新加坡与孙仲文、何剑秋等同台演出。1927年回国,先后在华园乐、大精神、振名声、大中原、大三元等戏班与小觉天、朱少秋、黎侠峰等同台演出。他擅演二花面,在《王彦章撑渡》《六郎罪子》《梨花罪子》《三娘教子》《三气周瑜》等剧中分别饰演王彦章、杨延昭、薛丁山、薛保、周瑜,均有出色表现。1951年,加入梧州市实践粤剧团(后称梧州粤剧团),既是演员又是教师,先后培养近十批学员,该团于1958年成立附属粤剧学校招收20多名学员时,他是主教之一。1957年曾到广西文艺干部学校任教数月。易日洪曾任梧州粤剧团艺委会主任,由他口述经整理后演出的传统戏《双结缘》,于1957年4月、5月间在广州演出,场场满座。1962年,应广东省文化局、广东粤剧院邀请,在广东粤剧院青年训练班和广东粤剧学校教授传统戏。
     
    林鹰扬(1911—1972)
           演员。原名张汝霖。广东四会人。6岁随继父小武林锦荣(艺名如东海)往南洋,9岁即在马来西亚的和风登台主演《十三岁童子封王》,被誉为“小神鹰”。其后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等地与孙颂文、貂蝉月、黎侠峰等合作。1931年回国,先后在碧云天、锦凤屏、大文明、义擎天等剧团担任第二小武、正印小武。曾拜靓少凤为师,一度改名靓少英,在广州、香港、上海等地演出。主演《十万童尸》《黄飞虎反五关》《花落春归去》《玉梨魂》等剧。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西各地演出。1946年组建鹰扬剧团,自任班主,在钦州、合浦、北海一带演出。1949年夏到南宁演出。1950年参加群力粤剧团,先后任副团长、团长。曾任南宁市政协委员。他的基本功扎实,文武俱能,唱、做、念、打皆精,有“玉面金喉,文武泰斗”之称。在《十万童尸》中饰程婴、《甘露寺》中饰刘备、《十五贯》中饰况钟,尤有口碑。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