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欢歌夕阳红——贵港市老年大学粤曲班小记
发布时间:2021-12-0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古城,纷呈,接天莲叶飘香荷莲盛,千载荷城宾客慕名,纷至沓来相约寻芳径,水波映照绿碧凝……”阵阵轻快的歌声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老年大学粤曲班的教室里传出,老师耐心地讲解示范,学员认真地模仿练习,这样的粤曲教学活动从1990年贵港市老年大学建校便持续至今,已有31年之久。
贵港原称贵县,地处珠江、西江上游的郁江之畔,自古以来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素有看戏听曲的传统,60年代政府组建了西江粤剧团,长年在贵港本地及两广地区巡演,期间涌现出王平、陈雪影、白英、吕志明、农北海、陆丽慈、梁丽玉、林军等在两广有较高知名度的演员及编导,以及莫湘贵(艺名三斤)、姜社保(艺名牛仔)、谭盛基等知名掌板师傅,至今仍被广大戏迷津津乐道。浓厚的粤剧曲艺氛围培育出了大批曲艺爱好者,更有不少发烧友组建“私伙局”,定期开局,自娱自乐。
贵港市老年大学粤曲班教学现场
90年代,本地专业院团解散,但民间的曲艺活动依然盛行。为了让喜爱粤曲但又无处求学的老年人有所寄托,早在贵港市老年大学建校之初,便设立了粤曲班。开班之初,学校请来西江粤剧团退休老团长王平老师任教,王平老师在剧团期间便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和编导,执笔编撰和出演了大批经典剧目,深受群众喜爱。王平老师任教老年大学粤曲班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大批粤曲爱好者前来报名学习,此后,王平老师在粤曲班执教20年,为老年大学粤曲班的办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本地民间曲艺的推广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年事已高的王平老师退下讲台,由本地民间曲艺界拥有较高声望的徐灵芝老师接续任教。2012年,原贵港粤剧团演员梁桂燕老师接过教鞭,在老年大学粤曲班的三尺讲台上执教至今。在学校的持续重视和历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粤曲班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的每学期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每学期近百人,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单位退休人士,有企业厂矿退休职工,也有社会个体群众,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为了粤曲这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粤曲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根据学员基础的不同,分别开设了基础班和提高班,课时也从原来的一周两个课时,增加到如今一周六个课时。教学上,梁桂燕老师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粤曲基础理论和唱腔技巧,教材除了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还加入了梁桂燕老师本人近年来创作的反映本地题材和时代主旋律的《郁江颂》《赞媳妇》《大爱护江城》《古郡春早》《咏荷》《百年红船再启程》《乡村小唱》等粤曲作品,深受学员们喜爱。在梁桂燕老师的教导和熏陶下,不少学员学有所成,能在各种演出活动中登台亮相,一展歌喉。
贵港市老年大学粤曲班教学现场
今年,在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贵港市老年大学也迎来了建校31周年校庆,占地20亩、可容纳3000名学员的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新校区教学综合楼、大礼堂、气排球馆、舞蹈馆、地下停车场、室外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教学设施的全新升级,大大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动力。本学期开学之初,粤曲班报名人数激增,甚至出现学位“一位难求”的场面。站在时代新起点上,在学校“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宗旨下,梁桂燕老师对粤曲班的教学充满了信心:“粤剧粤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广地区特有的文化名片,我们每一个粤剧粤曲的爱好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推广、去传承粤剧曲艺。老年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相信在有关部门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学员的积极参与下,老年大学粤曲班一定会越办越好,由此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参与粤剧粤曲的传承,贵港粤剧粤曲就一定会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贵港原称贵县,地处珠江、西江上游的郁江之畔,自古以来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素有看戏听曲的传统,60年代政府组建了西江粤剧团,长年在贵港本地及两广地区巡演,期间涌现出王平、陈雪影、白英、吕志明、农北海、陆丽慈、梁丽玉、林军等在两广有较高知名度的演员及编导,以及莫湘贵(艺名三斤)、姜社保(艺名牛仔)、谭盛基等知名掌板师傅,至今仍被广大戏迷津津乐道。浓厚的粤剧曲艺氛围培育出了大批曲艺爱好者,更有不少发烧友组建“私伙局”,定期开局,自娱自乐。
贵港市老年大学粤曲班教学现场
贵港市老年大学粤曲班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