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00)群芳艳影剧社、大罗天班

    发布时间:2022-03-0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群芳艳影剧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比较著名的一个全女班。剧社多在广州、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梧州、上海等地以至海外演出。班主大头陈。主要演员先后有李雪芳、李雪菲、廖无可、李醒南、崔笑侬、罗雪轩、黄雪梅、雪影鸾等。主要剧目有《仕林祭塔》《黛玉葬花》《刘金定斩四门》《夕阳红泪》《曹大家》《三叶芙蓉》等。其中由李雪芳主演的《仕林祭塔》《黛玉葬花》,饮誉剧坛,传统的“祭塔腔”,经李雪芳加工,有所创造和发展,至今流传。为了与男班竞争,该班较早使用立体布景和灯光效果,以增强舞台气氛,其演出服饰、盔头、帐幔椅帔等也精致华美,十分讲究,令观众耳目一新。李雪芳及群芳艳影剧社,在省内外剧坛有一定影响。《中国戏剧史》(徐慕云著)记述了作者民国初年观赏李雪芳演出的《黛玉葬花》以及《仕林祭塔》的印象,认为“......京剧近年名角出场,均先将桌围椅垫帐幔等更换一新……如此种种,查皆学自粤剧李雪芳者也。......”由于演出有一定质量,能吸引观众,该班的卖座率一度超过男班。当时一位班主曾说“四班仔不及一班女”,由此可见其盛况。后情况不详。
     
    大罗天班
            1925年由班主刘荫荪集资,马师曾、陈非侬主办。主要演员先后有马师曾、陈非侬、廖侠怀、曾三多、靓少华、新细伦、骚韵兰、李瑞清、半日安、冯镜华、林超群以及林坤山、黄寿年、伊秋水、叶弗弱等。乐师尹自重、陈萍佳等。该班多演新编剧目,由马师曾创建的编剧部策划,陈天纵、麦啸霞、冯显洲等编写。题材涉及古今中外,艺术上兼收并蓄,力图创新。开演的第一部戏是根据外国电影《八达城之盗》改编的《贼王子》,其特异及与众不同的布景、灯光、服装,对观众有很大吸引力。还灌录了唱片《灵秀宫赠别》,流传省港各地。在《佳偶兵戎》(《古怪夫妻》)一剧中,马师曾、陈非侬借鉴吸收京剧《虹霓关》的武打套路、场面,被认为是较早吸收“北派”的先例。较有名的剧目还有《赢得青楼薄幸名》《红玫瑰》《呆佬拜寿》《蛇头苗》《女状师》《轰天雷》等。陈非侬、马师曾与乐师合作,在剧创造、演唱的【芙蓉中板】以及小曲【连环西皮】【催归词】【恨填胸】以及【芙蓉中板】,为日后粤剧常用。1929年下半年,刘荫荪以高价将戏班转让给香港高升(陞)戏院老板经营,改名国风剧团。数月后,马师曾在广州被歹徒炸伤右脚,赴香港就医。广州警察当局借故饬令剧团停演6个月,国风剧团被迫解散。1933年初,马师曾从美国回来,与陈非侬在香港重组大罗天,主要演员还有冯侠魂、小珊珊、半日安、冯醒铮、赵惊魂、李艳秋等。首演剧目是《龙城飞将》,当时马师曾尝试取消锣鼓,用爵士鼓代替,并减少做手,大多数观众不能接受。为此,该班同意给观众退票,并于翌日请回锣鼓手配乐,后来又重演《佳偶兵戎》等剧,才又大为卖座。这届班只有几个月,后陈非侬组织非侬剧团到南洋走埠演出,马师曾亦另组太平剧团,大罗天遂告散班。1935年,黄鹤声、黄千岁、李艳秋、李自由、麦炳荣、王中王等以“大罗天”班牌组班,剧目有《倾国桃花》《莲花似六郎》《七虎渡金滩》《情央夜未央》等。至1937年散班。1942年何非凡、冯镜华、车秀英、王中王等再组大罗天班,以演出《火烧红莲寺》和薛觉先名剧作招徕,不久散班。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