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06)抗战剧团——红星剧团、太上剧团

    发布时间:2022-05-1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抗战剧团——红星剧团
            1942年初,马师曾在广西组建“抗战剧团”。主要演员先后有马师曾、罗丽娟、邝健廉(红线女)、蓝茵(陆小仙)、梅绮、梁冠南、甘燕鸣、陈醒章、梁少声、李醒帆、朱伟雄、白龙珠、筱飞燕等,演出于广西的玉林、容县、柳州、桂林、梧州和广东的肇庆、郁南(都城)、德庆等地。1943年,红线女升任正印花旦。1944年改名为胜利剧团,并有名小生新细伦加入。该团除演出原太平剧团的剧目如《宝鼎明珠》《野花香》《刁蛮公主戆驸马》《佳偶兵戎》《斗气姑爷》《藕新丝连》《软皮蛇招郡马》等剧外,更多演出表彰爱国、斥责汉奸的戏如《秦桧游地狱》《洪承畴》等。同年7月重到桂林,这时日本侵略军正攻向湘、桂,剧团即投入“保卫大桂林”的救亡宣传中,参加义演献金等活动。桂林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剧团戏箱损失过半,辗转退入平乐、贺县(八步)等山区,艰苦坚持,曾演出表现不畏艰危、坚持抗敌的《张巡杀妾飨三军》《华容道》等剧。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师曾、红线女率团经罗定、肇庆回到广州。其时杨子静加入任编剧。1946年春节,在佛山演出新剧《还我汉江山》。后剧团巡回演出于广州、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卖座很好。期间发生了《野花香》被广州当局禁演的事,马师曾乃率团赴香港。1946年下半年在香港演出新编时装戏《我为卿狂》,主要演员除马师曾、红线女外,还有靓少凤、何芙莲、罗家权等。该剧演出连续一个月场场满座,为当时少有的盛况。1948年,马师曾、红线女在香港先后组建大太平剧团、东方剧社(新东方剧团),与文觉非、罗艳卿等合作演出《孽海花》《风流寡妇》等剧目,后又改名飞马剧团。1950年9月,以马师曾为首组成红星剧团回广州演出,主要演员有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王中王等,演出剧目有《翼王石达开》《薛丁山与樊梨花》《天女散花》等。同年10月,该团编演反映华南解放前夕广东农民反官僚、反地主恶霸和反内战的大型现代粤剧《珠江泪》,这是继胜寿年剧团靓少佳、郎筠玉演出《白毛女》后,在广州解放后粤剧舞台上出现的又一个大型现代剧,影响很大。其后广东农村粤剧团所属的许多剧队都有演出此剧,累计近200场。1951年1月,马师曾、红线女在广州参加“抗美援朝大集会义演”,先后在人民戏院、乐善戏院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剧《牛仔裤》。1951年春节,红星剧团在广州作贺岁演出后返回香港,马师曾、红线女受到港英当局的传讯、警告和刁难,剧团在香港解散。
     
    太上剧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班政家刘润鸿(卫少芳丈夫)组建。主要演员先后有卫少芳、罗品超、叶弗弱、卫明珠、少新权、麦炳荣、吕玉郎、王辰南、文觉非、张汉升、卫明心、梁国风、卫仲觉、刘笑声等。开班之初,为别开生面,上演由罗品超、卫少芳主演,根据莎士比亚名剧改编的《王子复仇记》和根据香港画家绿云长篇漫画故事改编的《玉面霸王》,给人以新鲜感。主要剧目还有由麦炳荣主演的《粉妆楼》《龙标救美》《花蝴蝶》,由卫少芳主演的《花街慈母》《望夫山》《孟姜女》《锦绣河山》《慈母泪》《文姬归汉》《郎归晚》等。该团以卫少芳为主,先后几届班演员搭配比较均匀,有一定号召力。尤其是卫少芳以青衣行当扮演受苦受难的正宫娘娘、慈母一类人物,给人印象较深。该团也以“卫少芳感人慈母泪,点点滴碎游子之心”作宣传,以招徕观众。散班时间不详。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