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以形象化的表达,连接历史与现实——观粤剧《铁军》有感

    发布时间:2024-08-28 作者:苏隽 来源:本站 点击:

    佛山粤剧院最新力作,现代粤剧《铁军》日前在新落成启用的佛山粤剧院新址大剧场成功首演,吸引了粤剧界同行和大批戏迷前来欣赏。这个经数载精心打造的精品剧目,擦亮了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中的粤剧文化、忠义文化亮丽品牌。

    这个剧目,故事布局精妙,演员表演传神,人物群像极具代表性,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现出独特的面貌。

    一、精妙的故事布局

    粤剧《铁军》整条主线非常集中,针线很密,编剧孙祖平、李新华采用了人物传记式的结构,把陈铁军人生轨迹中的重大事件,有逻辑地串联起来。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非常有机地融合。

    作品的头、中、尾三段,都展现了陈铁军在狱中与以卢守义为首的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部人员交锋过程,三段敌我斗争,既奠定了整个戏的主题基调,也奠定其叙事基调,在盘问中,陈铁军的革命之路,由此展开。随即而来的,是陈铁军回忆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横切面,而每一个横切面,都和一段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包括:省港大罢工、“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广州起义。宏观的历史进程,与具象的人物命运互相呼应,交替发展,让人物命运轨迹,成为历史进程的缩影,而大历史事件,又推动着人物抉择。具象叙事保证了故事可知可感的艺术形象,宏观视野保证了作为历史剧目的时代质感与社会广度,二者互为因果,相得益彰,也很好地表现了陈铁军和铁军精神的精神联系。   

    二、传神的表演艺术

    饰演陈铁军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在塑造这个传记式的人物时,其表演体现出极佳的层次感。能把陈铁军不同年龄段、不同处境下的状态很有区分度地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断倒叙的故事线索中表演,难度相当大,表现力很强。

    李淑勤对传记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已非第一次,在粤剧《小周后》中,她的人物形象,就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中展开的。而这次《铁军》的演出,则更具难度。因为其事件并非完全按时间顺序来排列,数场监狱戏把人物成长线分隔开,也就是说,在按顺序演绎人物成长史的过程中,她需要几次切换至狱中的陈铁军角色,这需要演员对规定情境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度,否则会出现无法连戏的情况。而主演李淑勤,能以其表演,在相邻两场戏中,寻找出人物在两种处境中的最强反差,加以表现。如开篇时,狱中受伤的她,实际上是身处人生的至暗时刻,而下一场,又切换到少女时代为出嫁表姐送礼物时无忧无虑的欢欣状态,形成强烈反差;而紧接着的戏当中,无忧少女突逢忧虑,被指派的婚姻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让她突然意识到当时不自由的婚姻根本不是幸福的,于是又立转为叛逆的状态……在剧本赋予的规定情境下,主演找出最能突出反差性的表演状态,既表现出人物境遇的大开大合,又为特殊年代使人物走上革命道路的心理动因、精神动因,提供了直观的表达。   

    而贯穿于剧中的牢房戏,更显演技难度。其他场次还有服装造型等因素辅助演员的角色塑造,而不同场次的外部环境也可以给演员以足够的环境区分度。但几场牢房戏中,人物扮相一致,所处环境一致,面对的对手一致,要在这个样的情况下演出人物反差与对比,实属不易。但主演李淑勤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出人物几个截然不同的状态。开场时,刚经历酷刑的她,表现出明显的虚弱感;而当开始与以卢守义为首的对手展开对峙后,又展现出人物的刚与烈;而最后准备与周文雍拍一张合照时,又回归到女人本真的娇羞与甜美,这份甜美冲破了附着于其身上的伤痕、镣铐和暗黑,让希望之光在极暗环境中透射出来,然而这希望之光,却又是直逼生命的终结点。一系列相反的强对比元素中,陈铁军笑着整理仪容的动作,安静而恬淡,却又显得异常瞩目,形成了人物表演的“静高潮”——没有大锣鼓、强音效和大场面的烘托,却在安静中完成了陈铁军戏剧行动的最高潮。

    图片

    三、极具时代质感的人物群像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哪怕出场不多的角色,人物个性与行动脉络都非常清晰。

    周文雍是贯穿于陈铁军革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是与其革命成长历程息息相关的伴侣。此剧当中的周文雍形象,因循着同类题材剧目“领路人”和“好伴侣”的双重角色,但更强化了他和陈铁军之间的反差感。当陈铁军仍未脱千金气息时,他已和草根民众打成一片;当陈铁军不善伪装之时,他已开始运筹帷幄应对各种“玄机”。正当观众为懵懂的陈铁军险些闯祸捏把汗时,周文雍又能以机警的反应和敏锐的判断力,把几乎被带偏的节奏拉回正轨,也能引导陈铁军与他逐渐形成默契。此剧的周文雍并未贯穿于剧目的每一场,却能以数点成线的逻辑连贯性,把他对陈铁军的思想影响,以及两人的情感发展,很好地展现出来。陈铁军从一开始热血有余而头脑不足的青涩状态,发展到最后一眼就能识破卢守义假签名的诡计,每一步都有着周文雍对她的影响烙印。   

    其他人物,尽管出场不多,但因性格鲜明,因而也达到了“出场即出彩”的效果。身负断腿之“恨”而又“识时务”的第一反派卢守义,顾云和肖扬之间点到即止又余韵无穷的革命爱情,年少又有傲骨的陈铁儿,胸怀女性解放之大爱的区梦觉,虽不进步却深爱家人的陈大哥……所有人物,既揉进了陈铁军的成长史中,又各自鲜活呈现,成为时代性格与时代精神的表征,众形象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人物群像,有效地以形象的方式,增加了作品的社会厚度,增强了历史质感。

    剧目以陈铁军短暂而壮丽的一生为主线,放在全国学习铁军精神的大背景下,兼具了艺术意义与思想意义两方面的价值。陈铁军的名字,与铁军精神,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这位原名陈燮君的佛山女儿,被铁军精神感召后有意为自己改的名字,表现出其心之向往。全剧的故事线,就是她从燮君到铁军的蜕变,以及为之而付出的代价。剧目意蕴与当下呼唤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是一部能连接历史与现实的舞台佳作。

    (本文作者苏隽为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