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惠英主讲“南国艺术奇葩——多彩的粤剧”
发布时间:2014-06-11 作者:风信子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倪惠英主讲“南国艺术奇葩——多彩的粤剧”
6月1日,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主讲的“南国艺术奇葩——多彩的粤剧”在广州图书馆报告厅开讲,吸引了来自省港澳各地的学者、戏迷以及大小观众数百人到场聆听。倪惠英甚至建议:能否把培养粤剧观众和倡导健康理念结合起来,把北京近年倡导的“听京剧、练瑜伽、喝普洱”的养生理念引导到广州,成为“看粤剧、练瑜伽、品普洱”。
整整一个上午,身穿顺德香云纱服装的倪惠英为听众解读粤剧。“粤剧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内外兼修。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粤剧已收藏有一万多个剧目,600多个曲牌;粤剧的音乐唱腔多姿多彩,变化神奇。早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曲之一、著名音乐家何占豪曾夸奖粤剧粤曲的音乐唱腔很舒服,令人朗朗上口,任何曲调、甚至《国际歌》都能为我所用,而且不露痕迹……”
粤剧最大的特点:开放包容 兼收并蓄
倪惠英指出,粤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用白话演唱了,从这点可以看出,粤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因应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喜好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戏曲表演主要是生、旦、净、末、丑,如果再往下细分还有很多,例如:“旦”包括刀马旦、花旦、青衣、老旦、小旦等,统称为生、旦、净、丑,以前还有“末”,现在把“末”归到“生”的行当里面了;在表演上,以唱、做、念、打为主,也可以说是诗、歌、舞,通俗地说就是歌舞演故事;表演手段以程式化为特征,戏曲讲求写意性与程式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很抽象的艺术,它把生活的形态提炼成为戏剧的演变,戏剧对时间、空间也是通过对程式来表现,像我们在台上走一个圈就算是十万八千里,全是虚拟的动作,台上没门,我们要做一个开门的动作,下楼梯,我们眼睛要往下看,一步一步地走,观众是明白的,它是属于这样一种虚拟的表演形式。粤剧的化妆也是一种程式,例如生、旦,在色彩运用上有一种比较特定的颜色,比较丰富的要数花脸,花脸的化妆用戏行的话来说,就是一人一脸谱,像关公是红脸,曹操是白脸,等等。它有很多是约定俗成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符号。
倪惠英指出:“概括来说,戏剧表演用我们的话说,实际上是一种变形艺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生活上,它更加随意,更加不用那么讲究,但在舞台上,我们必须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它本身就是对生活的美化和提炼,也是通过这种表演语汇来追求实现那种假定性与真实感,戏剧表演很讲究一种传神的感觉,保持与生活的一定距离。”
有人说粤剧很老土,认为粤剧是旧的、过时的。倪惠英认为:“这是由于他们对粤剧并不认识,很多外国的朋友说过,他们认为中国戏剧在当今世界的文化艺术中,是最具先进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戏剧的表演与程式已经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提炼,它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表演方式、方法,而且它的表演方法已经跟广大观众成为了默契,戏剧四大元素是剧本、演员、舞台、观众,如果只有前两个而缺少后两个也成不了戏剧,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说舞台与观众也是戏剧元素?因为,戏剧表演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去完成的,演员在台上表演,观众会从中认识、理解,从而达到对故事或人物的塑造。中国的文化是相通的,齐白石对国画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我认为这是中国美学观点上追求的神似,戏剧表演的虚拟性其实更讲究的是传神,如中国画留白一样,给我们以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中国的一种审美观点,梅兰芳大师曾经说过:‘看我非我,我看我亦非我,装谁象谁,谁谁就象谁。’这是演员在表演上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境界,粤剧与全国戏剧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粤剧也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如粤剧的南派表演,我前两年制作‘广府华彩’时,我请来中国著名导演田鑫沁,她一直都在研究传统文化,她说,她看了粤剧后,感觉非常震撼,她在粤剧的艺术里看到的是很纯朴的、带有草根文化的、很粗犷、很质朴的表演手段。的确,粤剧艺术或许跟南方人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很大开大合,有一种粗犷、质朴的特点。南派的拉山跟京剧也不一样,京剧更加讲究的是规范,它有它独特的表演。而粤剧可以硬桥硬马,但在这几十年里也吸收了京剧以及各种艺术的优点,使自己不断丰富。”
倪惠英认为:“粤剧最大的特点,是一种非常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艺术。粤剧的改革精神应该说跟岭南文化是分不开的,岭南地域本身是一种海洋文化,跟外国的经贸来往其实也从中开拓了视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粤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它吸收了小提琴、色士风等西洋艺术,这些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传统。三十年代是薛马争雄时代,我非常敬佩前辈薛觉先与马师曾,粤剧经历了很漫长的发展过程,粤剧走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一万多个剧目,它有六百多个曲牌,我相信它是居全国戏剧之冠的,在粤剧的唱腔音乐里,可以找到全国艺术的各种音乐,它是互相交融的。用专家的话来说,它拿来后是没什么痕迹的,很自然的,听起来很舒服,观众也接受。因此,粤剧的唱腔音乐是非常优美、非常丰富的。粤剧所以能够流传广泛,能在世界各地都这么红火就是这个原因。这是我们的前辈艺术家们一代一代不断地创作、传承、丰富起来的。薛觉先先生在1938年说过这么一句话,“融南北戏剧之精华,吸中西音乐而作曲”,前辈们在这么早就以这么开放与包容的胸襟来发展粤剧艺术,到了今天该如何去发展呢?我认为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粤剧是一个古老而又仍具活力的剧种
倪惠英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青年演员配合倪惠英的讲解示范
倪惠英边讲解边演唱
倪惠英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随后,倪惠英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提问,解答观众提出的疑问。
广州观众:我认为在粤剧的传承方面,作为政府应该要扶持,这样才会发展得更好,您同意我的看法吗?
倪惠英:非常同意。我早就说过,粤剧的发展不光只是培养粤剧演员,培养观众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一个粤剧普及,让更多的不认识粤剧或不了解粤剧的人能够认识粤剧,因为不认识粤剧就不会爱它,因此,我觉得这种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一直很敬佩你们能一直参与粤剧的各类活动,我认会粤剧需要更多社会各界的人士关注。
广州观众: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很多专业演员都到小学、大学里推动宣传粤剧,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可取的,我更希望能向政府、社会等各团体提议,能否为业余爱好者提供免费场地,很多老叔父都很耐心地教粤剧爱好者,但或许由于现在社会的变化太大了,电视各方面对粤剧都有冲击,但粤剧在海外非常受欢迎,曾经有一个京剧演员,父母都很优秀,但他读了一年京剧学校后就转到粤剧学校,这是由于粤剧的认可和传承在世界上并不比京剧逊色,所以我们要支持粤剧发展,专业团体机构多些为业余团体提供场地,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建议多建一两间戏院。
倪惠英:你说得很好,你说出了我们应该如何去普及推广粤剧,社会上确实有很多爱好者,但他们参与的地点、空间、条件都不够,有机会我会把你的意见向政府反映。
湖北观众:我是湖北人,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了,我对广东的戏剧跟音乐都非常喜爱,倪惠英老师说粤剧的曲牌有六百多个,我很惊讶,之前听说广东人能把《国际歌》唱成粤剧,虽然我没听过,但我很理解,因为广东人讲话很有音乐性,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说成“花园酒店”,所以我觉得广东人说话不是四声,而是音乐,但是很遗憾,在传播最广的中央电视台节目里,广东音乐出现得很少,北方的、内蒙、新疆、西藏、云南等很多都有,就缺广东音乐,真的很遗憾,但是广东音乐很美,像《禅院钟声》、《分飞燕》等我都很喜欢听,我有一个想法,广东的戏曲能否在音乐和传播方面再做点工作,让世界人民更喜欢粤剧。
倪惠英:粤剧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剧种,一直以来,粤剧的唱腔音乐有两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三大部分,第一是邦黄,第二是小曲,还有一个是“生圣人”。我认为粤剧是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但粤剧的东西不能掉,哪怕是新曲,它的元素、它的音乐感也应该是粤剧的,但是粤剧是开放的,一直在创新、发展,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观众:我是从事话剧工作的,第一次来听粤剧讲座,您刚才讲的粤剧文化元素非常丰富,我想问的是,您刚才说艺术是互动的,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您的美好向往是什么?
倪惠英:我从事粤剧事业四十多年了,我现在在文联工作,每个人在他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他不同的定位,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也可以说是我的梦想,也可以说是我的追求,我觉得粤剧艺术是我毕生的追求和职业。
暨大观众:今天很荣幸能听到粤剧的权威倪惠英老师讲课,我曾参与广府人大会,我一直做侨务工作,所以非常了解华侨对粤剧的热爱,我很愿意当华侨与粤剧的连线,我呼吁粤剧作为健康的一种常态,像泰国,用音乐来治病,用音乐来健康生活,我希望通过粤剧这块来传承健康。
倪惠英:我最近去北京出差,发现北京提倡“听京剧、练瑜伽、喝普洱”,当时我就觉得,我们广东能否“看粤剧、练瑜伽、品普洱”?我认为社会更加要提倡有品味的生活素质,我们要养成一种社会时尚,时尚是什么?一个地域的人的水平文化修养对艺术的追求,因为艺术是可以使人的心更柔软,艺术可以使人更有教养,艺术可以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将会在这方面去推动粤剧,说句真心话,我感觉粤剧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真正能买票走进剧场看戏,我认为还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生活习惯,在外国,有相当大一部分中产人士一个星期不去图书馆、博物馆、剧场就不算是走进这个层次的人士,广州人在饮食文化上虽然很讲究,但在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在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优雅,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我们要更多地在这方面推动,现代人不缺吃不缺穿,那我们的幸福指数是什么?我认为我们要生活得更多彩,这需要我们的艺术去装点它。
研究生观众:我是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现在正在研究粤剧艺术,粤剧于2009年在穗港澳三地联合申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倪惠英老师:第一,因为是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对这三个地方来说都各有特点,它的文化风气也有所区别,我想请问,从倪惠英老师您的角度看,这三个地方的粤剧区别在哪?第二,我想了解一下香港的受众人群与广州的受众人群有怎样的差异,例如喜欢听的剧目、表演程式等等?第三,我现在正研究香港粤剧电影,香港粤剧电影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这个文化现象是在澳门和广州都没有的,这是香港粤剧电影的一个文化盛世,请倪老师从您的角度出发帮我分析一下香港粤剧电影产生、发展是源自于什么?
倪惠英:我简单地说一下。第一个区别是,因为香港、澳门、广州三地的文化艺术区别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过来的,内地的整个粤剧发展经历了一个文化成长阶段,所以,粤剧在内地的发展可能会与国内的各种艺术的借鉴融合更多一点,粤剧以前没有导演的,现在有了,导演是从话剧里发展过来的;又如剧本,是从香港慢慢地发展过来。1953年曾出现净化舞台,可以说经过改造,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等,但内地有一个优势就是,它有专业的技术权威,比如说广州有戏剧学校,在艺术的培养方面更规范,在规范的同时,它在不断地融合国内很多其他的艺术,包括表演,所以,形成了内地的粤剧风格跟香港不一样,香港有所不同,它没有经过这些变化,它是延续下来的,它在市场里是自然地传承下去,所以,香港相对来说,它传统的东西上,如表演风格、演唱风格等,会保留得比较多一点,形成了它自己的一个风格,我感觉香港方面在表演上,南派的东西比我们保留得多一点,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地区,它有中西文化的观众群,它被英国的统治多年,所以它的西方文化比较浓,这是风格上的区别,它很西化,但是它喜欢粤剧的,又更喜欢那些原汁原味的,对粤剧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粤剧的优势就在这里,它有一块是往前走的,但是有另一块是创新的,它们相互间是可以互补的,另一个是观众群,在这十几年里,内地和香港在粤剧剧目上、创作上,慢慢地往里面走,刚巧碰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之门打开了,香港那些更传统的东西我们又可以找回来了。地球是圆的,也许你走了一圈后又走到原点了,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粤剧生态,互相之间可以寻找一种更利于互补、更受当代观众喜欢的粤剧。第三点是,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它的需求很大,电影发展很快,那时候没有电视,在娱乐上,电影是发展得最好的一种娱乐方式,有很多观众喜欢看粤剧,所以现在的香港电影演员基本上都是那一时的粤剧演员,这说明老百姓是喜欢粤剧的,所以,电影才会用粤剧来拍电影,从中也可以看到粤剧的魅力。粤剧在申遗的时候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粤剧是一个古老而又仍具活力的剧种。事实上也正是这样。
2.观众们争相与倪惠英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