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苑随笔 >

    粤剧舞台上的舞美设计师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罗伟添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人们谈到粤剧,往往只记得舞台上的名伶、导演、编剧、乐师,很少会谈到舞台美术设计师。其实舞美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担负着舞台佈景、美术装饰、灯光配置等方面的任务。舞美师设计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台粤剧水平的高低。现在我们来介绍几位鲜为人知的舞美师:
     
             (一)何启翔,出生于1929年,男,广东新会人。1986年被评为一级舞台技师。1950年在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攻读,曾在广州美术学院舞台艺术班教学,1953年调到广州粤剧团工作,1958年进入广东粤剧院担任舞美设计。他的美术功底深厚,舞美设计艺术十分严谨,构思缜密,意境深远,既熟悉戏曲舞台艺术的传统,又善于从话剧、电影等艺术中汲取养料,其设计或清丽优雅,或宏大浑厚,各具特色。
     
             多年来他参与舞美设计的剧目有数十个,其中在粤剧界甚有影响的《搜书院》、《山乡风云》两剧就由他担任舞美设计。特别在《山乡风云》的设计中,虚、实结合得比较巧妙,又富有岭南地方特色。20世纪80年代此两剧的设计作品被选送北京举行的全国舞台美术展览,大受行家赞赏。何启翔还为红线女主演的《李香君》、罗家宝主演的《梦断香销四十年》等名剧和关国华、郑培英主演的现代剧《海角情天》等作舞美设计,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1987年他为珠海粤剧团的《一代情僧》作舞美设计,获得第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舞台美术二等奖。此外,粤剧《沙家浜》拍摄电影时,他任总美工师,对现代题材的戏曲电影如何更恰当地运用新的美术设计手段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二)何碧溪(1907—1984)男,广东南海人,世居广州。幼年已喜爱国画,20岁在黄沙吴畅亭画室学艺,主要学习舞台布景。后来,他与胞弟分别在广州、香港开设艺村画社,从事舞台美术工作。20世纪30年代中期,觉先声、锦添花等剧团聘请何碧溪设计制作《三盗九龙杯》等剧的布景,令他声名鹊起。1938年,他前往美国檀香山,在金城戏院从事美术设计。后与当地画家许汉超开设唐人画室,从事油画、水彩画创作。1947年,他从美国带回一批舞台照明灯具,继续在广州从事美术工作。他采用幻灯投射布景等方法,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表现手段,受到行内人士欢迎,并得到推广应用。1956年起,何碧溪先后在广州粤剧工作团、广东粤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参与《红色的种子》、《刘胡兰》、《关汉卿》、《夺印》等剧的舞美设计。他曾担任广东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三)张雪光,1924年出生,男,广东新会人。14岁在其兄张雪峰执导的话剧《明末遗恨》中担任舞美灯光设计,及后在马师曾、薛觉先、红线女、廖侠怀等领衔的粤剧团工作,并曾为梅兰芳、马少波、李少青、杜近芳、袁世海等京剧名角主演的剧目担任舞美灯光设计。1952年,张雪光在北京担任春节联欢晚会美术设计。20世纪60年代初期,广东上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张雪光是舞美设计者之一。
     
             张雪光1956年进入广东粤剧团,从此为不少重点剧目担任舞美灯光设计,他注重营造情景交融的气氛。在《红楼梦》一剧中,设计宝玉置身于烟波浩渺的离恨天;在《搜书院》的“书房会”中,以逆光处理书生张逸民的俊美轮廓;在《荆轲》的“易水壮别”中,设计长虹跨天、波涛汹涌的天幕,衬托荆轲及太子丹的内心世界。张雪光办事勤俭,讲求效率。有一次,广东粤剧院团排戏需要,准备到外省购置两台单价900多元的烟雾喷射器,他为了节约,与同事反复实践,仅花了80多元就制成了结构简便的单台烟雾器。张雪光热心传艺,凡外地剧团向他讨教时,他均毫无保留传授。广东粤剧团赴美国演出时,不少华侨赏识他的舞美灯光设计,有些外国朋友还要拜他为师,他均热心指点。香港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林家声等多位名艺人曾诚邀张雪光赴香港协助舞美灯光设计,他均尽力支持。张雪光年逾七旬仍穿梭于广州、香港、湛江、肇庆等地担任舞美设计工作。
     
             (四)张雪峰(1910—1990)男,广东新会人。出生于广州。他与四弟张雨峰、八弟张雪光在中国戏剧界从事舞台艺术设计数十年,被誉为“张氏三杰”。张雪峰毕业于广州如是美术学校油画专业,于1930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独立美术学院攻读美术专业。1934年回广州后,先后在美华、培贵、培道等中学任美术教师。1935年与一群爱国青年组织锋社话剧团,他担任导演与美术设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任教的协和女子中学迁到澳门。1938年,他到香港参加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话剧团和金山领导的中国救亡话剧团,任导演及美术设计。香港被日寇占领后,张雪峰到澳门组织中国艺联剧团,演出爱国剧目。随后辗转到广西等地演出。1943年日军侵占广西后,剧团解散,他到云南京剧团任舞台美术设计及灯光工作。不久后他由田汉介绍到四维京剧学校工作。田汉编导的《江汉渔歌》、《潘金莲》、《孔雀东南风》等剧,均由张雪峰任舞台美术设计。抗战胜利后,他到上海、北京等地工作。1947年回到广州,在粤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风格与手法均比以前有所突破,他设计的《甘地会西施》、《牛郎织女》、《洛神》等剧,得到马师曾、廖怀侠等名演员的赞扬。1950年,他到北京从事京剧舞台美术设计工作。1952年入中国京剧院,1955年调到北京京剧院,舞美设计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牛郎织女》、《大闹天宫》等。张雪峰退休后回到广州,在多个粤剧团兼任导演及舞台美术设计,代表作有《万水千山》、《宝莲灯》、《闹海记》、 《三打白骨精》、《凌波仙子》等,饮誉省港澳粤剧界。1983年他全家赴香港定居,从此退出剧坛。
     
             (五)南佗(1916—1996)原名黄允培,广东番禺人。16岁开始从事粤剧舞台美术设计。19岁为千里驹、白玉堂设计《无恨琵琶》一剧的画景而一举成名。数十年间, 他先后在日月星、花锦绣、大龙凤、永光明、新世界等剧团和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担任舞美设计。他的设计切合剧情、效果逼真美观,而且装置灵活、轻巧易携。
     
             南佗一生不懈地进行舞台美术的改革。20世纪30年代,他为胜中华剧团的水浒戏设计飞刀、飞箭、飞人的舞台特技,首创“闪电换景”技术。50年代初,他在粤剧界首创把硬景变软景,设计活动舞台装置,使当时永光明剧团的舞台装置从原来14辆大板车缩减至两辆大板车,舞台效果一样好,推动了粤剧舞台美术的革新。60年代,他精心研究切割式的舞台布景,用一块小景片或一件道具反映出人物和环境的特征,显得鲜明简洁,使表演空间更加广阔,更符合戏曲虚拟象征的艺术特点,如古装剧《宝莲灯》、《搜书院》、《绣襦记》,现代剧《羊城暗哨》、《家》、《小程与小晴》等的舞台布景,各具特色,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1964年,他为一外国文艺团体绘制非洲原始荒郊画景,巧妙地运用远近对比的手法,突显于荒郊的辽阔宽广,令外宾甚为赞叹。
     
             (六)洪三和(1913—1989)男,福建人。1929年到上海师从李森官、俞鸿冠,开始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与上海天蟾舞台一批青年组成流亡京剧团到泰国、越南演出。在越南加入靓少佳领衔的胜寿年剧团任布景师,先后为该团演出的《穆桂英》、《薛蛟斩狐》、《王宝钏》等剧目担任舞美设计,以新奇的布景饮誉粤剧舞台。1946年他到达广州。从1948年至1957年,先后在非凡响、大龙凤、兴中华、胜寿年、珠江、新世界等粤剧团担任舞美设计,1958年入广东粤剧院。在数十年中,洪三和设计了数以百计的舞台美术布景,代表作有20世纪40年代的《情僧偷到潇湘馆》,50年代的《春香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十奏严嵩》、《柳毅传书》、《搜书院》,60年代的《荆轲》、《阿霞》、《林冲》,70年代的《蝴蝶杯》,80年代的《百花公主》等。其设计匠心独具,特色显著,善于运用熟练的国画、油画技巧,中西结合地处理好剧情与意境、虚与实的关系,形成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洪三和还为京剧团、琼剧团、潮剧团和战士杂技团的出国演出剧目担任舞美设计。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为广东省木偶剧团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木偶艺术节演出的木偶剧《三调芭蕉扇》、《芙蓉仙子》作舞美设计,该剧荣获艺术节金质奖。1963年他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之子访华演出的大型歌剧作舞美设计,演出获得盛誉,西哈努克亲王在洪三和的设计图上签名留念。1958年后,洪三和还担任广东粤剧院舞台用品制品厂厂长,并任广东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他热心扶掖后辈,为培养舞美接班人作出很大努力。
     
             (七)梁三根  1944年出生,男、广东顺德人。1996年被评为一级舞美设计师。 20世纪60年代进入广东粤剧院,向舞美师洪三和、何碧溪等学艺,进步很快。七八十年代,曾为《春草闯堂》、《范蠡献西施》、《鬼索》、《焚香记》等剧目设计舞美。从1991年起,他的设计更加成熟。1991年为《魂牵珠玑巷》所作的舞美设计,获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新创作剧目迎春展演”优秀舞美设计奖;1993年为《伦文叙传奇》所作的舞美设计,获第五届广东省艺术节舞台设计一等奖和绘景一等奖,随后再获广东省首届戏剧家突出贡献奖、文化部第五届文华舞台美术设计奖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1994年度学会奖;1995年为《唐太宗与小魏征》和《睿王与庄妃》所作的舞美设计在广东国际艺术节上分别获得舞美设计一等和二等奖;1996年为《涂来贵当官》所作的舞美设计,获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舞美设计一等奖;1988年为汉剧《深宫假凤》所作的舞美设计,获广东省艺术节舞美设计一等奖。
     
             梁三根的舞美设计受到广泛的好评。1991年广东戏剧家协会、广东舞台美术学会召开“粤剧《魂牵珠玑巷》与梁三根舞美设计艺术研讨会”。在2000年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广东舞台美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同行也着重对梁三根的舞美设计进行研讨,普遍认为他的设计细腻精致,大气庄重、虚实相宜,充满美感,而且善于把握全剧的主题及各场不同的要求,作出不同的铺排,做到情景交融,特色明显。
     
             梁三根历任广东粤剧院舞台美术中心副主任、美术总监,广东舞台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本文选编自《粤剧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