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粤剧粤曲的胡智荣
发布时间:2014-07-23 作者:梦伶仃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李池湘与胡智荣在“胡智荣文化基金之夜——《好戏连台》李池湘从艺30年粤剧专场”中演出
“薛派名曲艺术欣赏会”于5月24日下午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主办单位在演出鸣谢中,赫然出现了“胡智荣文化基金”的名称,胡智荣是胡智荣文化基金的发起人、世界华人协会主席、爱浪凯旋集团董事局主席,还担任了这次“薛派名剧名曲艺术欣赏会”的顾问。
胡智荣原名胡荣强,1972年8月出生于中山市,暨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美国西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他于1994年5月开始投资创办现代(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999年至2011年先后创立爱浪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爱浪(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爱浪凯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凯信荣投资有限公司。胡智荣担任多项社会公职,包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八、九、十届全国理事,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会长等。
胡智荣
胡智荣是一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家。如今,40岁出头的胡智荣,有着20余年的公益慈善史。他为扶贫济困和保护文化遗产而直接捐款的数额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我国民间外交事业而捐款和赞助近4000万元人民币;胡智荣文化基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和媒体平台,初期投资10亿美元,用于支持中美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和发展中美文化影视事业及相关文化产业项目;胡智荣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为祖国建设投入落实到位的资金已超过100亿美元。近年来,胡智荣一直在为粤剧出力,早在2007年9月17日,为弘扬粤剧艺术,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他为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捐款400万元人民币。
恩惠乡邻初显慈善情怀
最近,记者与胡智荣谈起了他的粤剧情怀。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踏上助人为乐之路?
胡智荣:我生长在侨乡广东中山,7岁以前,家里的生活十分艰苦,一直依靠海外亲戚的资助。1976年,我刚满4岁时,家里的生活条件艰苦到连做菜的油都没有。一天,家里收到一罐亲戚从海外寄来的用麻布包裹着的花生油,奶奶欣喜地打开油罐的盖子,却不小心将一滴油洒落在了麻布上。奶奶既焦急又心疼,赶紧烧开一锅水,把沾了油的麻布浸入到开水中,当那滴油在热水中浮出水面时,奶奶才心满意足,并小心翼翼地将那滴油取出来装进碗里。而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奶奶的艰苦朴素让我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从商赚钱以改善家庭的困境;而海外亲戚的资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使我经常乐于帮助那些经济窘迫而不能自救的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
记者:您20年前所做的善事,至今依然被中山乡亲所传颂,他们感动于那个当年事业还没壮大还需要资金发展的毛头小伙,竟与家乡的贫苦百姓如此地心连心。今天看来,您在青年时期的朴实、对公益慈善的情怀实在是难能可贵。
胡智荣:在创业初期,我并没有太多的资金积累,但我却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在家乡中山,我每月都定时买好大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给家乡的特困户和五保户一家一家地送上门去,并委派员工为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譬如换煤气罐、换灯泡、修水管、修门窗、修卫生间等。此外,我还尽心尽力地协调解决当地部分特困学生的学费和交通费问题。
致力弘扬广东粤剧艺术
记者:您在经营文化产业项目的同时,更不忘出资赞助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二十出头就开始多次组织粤剧名演员一起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慈善演出,还独家赞助2012年12月的“李池湘粤剧专场”以及2013年1月广东粤剧院在北京的演出,您对粤剧公益事业给予了不少的支持。
胡智荣:我自己首先是一个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界人士,在升任世界华人协会主席后,与社会各领域里的文艺杰出人士便有了更为广泛深入的交往。我的家乡中山市小榄镇自南宋以来,经过历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人文环境,清康熙年间,更有“天下第二名乡”的美誉,如今,小榄镇获得国家赋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以及“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等多个荣誉称号。小榄镇历朝历代更是人才辈出,除了书画艺术代代相传,培养出8位大师以外,粤剧粤曲艺术在这里更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在这片人文沃土上,我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业,都始终怀有一种浓郁的粤剧艺术情结。
记者:据说您还正式拜师学艺?
胡智荣:我自小钟爱粤剧粤曲,4岁时便开始哼着学唱,长大后结识了多位广东粤剧界的名家,包括“罗派艺术”创始人罗品超、“虾腔”创始人罗家宝以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等。在20世纪九十年代,我正式拜罗品超先生为师,虚心学艺,并尝试登上大舞台亮相。1994年1月1日,我当时是22岁,便独家出资主办红线女师生艺术欣赏会。同年,我参加了由香港粤剧红伶、慈善家新马师曾等举办的大型筹款演出活动,在香港体育馆登台,与粤剧名伶王超群对唱粤曲《花田错会》,受到名家和观众们的好评。多年来,我不断关注粤剧粤曲事业的发展,曾多次组织粤剧名演员一起参加各类社会慈善公益演出;举行敬老粤剧演唱会;举办少年儿童的粤曲大赛;出资主办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师生艺术欣赏会,又组织创作赞颂新人新事新景象的粤曲节目,并参加排练演唱。我斥资支持赞助罗品超老师的表演、唱腔研讨会,并支持罗家宝老师的“虾腔演唱会”,赞助广东八和会馆举办的粤剧活动等。我所做的这些事情,依我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十八年后再唱《花田错会》
李池湘(左)、胡智荣(中)、郑培英(右)
记者:2012年12月1日晚,李池湘在其从艺30年活动时,感慨在人生每个阶段都能遇到贵人。她告诉记者,她能有今天的成绩,要特别感恩于老师郑培英,学成后又遇到南方电视台的领导,主持《阿湘讲戏》栏目近十年,感触甚多,最要感激的就是胡智荣先生,有了您的赞助和帮助,她才有了“胡智荣文化基金之夜——《好戏连台》李池湘从艺30年粤剧专场”的演出。
胡智荣:我这次是自1994年应粤剧慈善伶王新马师曾邀请,在香港体育馆登台慈善演出,18年之后再度开腔与李池湘合唱一曲《花田错会》。这次再唱《花田错会》,我的心情感到无比的兴奋,这是我与粤剧、粤曲的缘分。粤剧艺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亦已申遗成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定要加强保护、传承和发展。
记者:由胡智荣文化基金独家赞助李池湘从艺30年粤剧专场演出以及李池湘新书《粉墨人生》的出版,可以说是您致力弘扬广东粤剧艺术的又一次深入体现。
胡智荣:粤剧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特别是粤港澳三地民众的喜爱。在胡智荣文化基金成立一周年之际,我们独家支持赞助李池湘从艺30年专场演出活动,并同时赞助李池湘撰写的《粉墨人生——阿湘眼中的粤剧老倌》的出版,这是加强对粤剧艺术的保护,重在做好传承的具体表现。胡智荣文化基金还组织粤剧粤曲名家的队伍在中山、广州以及香港、澳门进行巡演,并继续支持赞助一些重要的粤剧粤曲演出活动,还计划斥资赞助几位粤剧名家出版关于粤剧艺术表演、粤剧音乐和粤剧创作方面的新书,以促进粤剧的普及与传播。
记者:这次专场期间,李池湘出版了《粉墨人生——阿湘眼中的粤剧老倌》,介绍了100位粤剧名家的绝技及才艺,为粤剧留下珍贵资料。
胡智荣:李池湘主持的南方卫视综艺频道《好戏连台》栏目,是一档宣传传统戏曲文化的优秀节目,是广东省颇具影响力的戏曲平台,名曲名段日日有,好戏新戏天天播。《好戏连台》开播近12年来,以弘扬岭南文化,振兴粤剧艺术为宗旨。由于迎合观众口味,而深受人们喜爱,节目收视稳步上升。我与李池湘是认识十几年的好友,为了宣传传统文化,我这次以胡智荣文化基金的名义,支持这次的“《好戏连台》李池湘从艺30年专场”,并赞助出版了《粉墨人生——阿湘眼中的粤剧老倌》。
记者: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所著的《梨园未了情》,数月前在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面世。近年人们已很少见到有关于粤剧曲艺艺术方面的专著出版,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的编著者是郑培英老师。她从艺60年,在粤剧舞台上演绎百态人生,在众多名剧中的精湛表演倾倒过万千观众。
胡智荣:郑培英老师退休后做了几件事。2011年做了一套个人艺术专辑,2013年著作出版书籍《梨园未了情》,此外,她还参与编写唱腔集、粤剧大全等等。除了用文字、影像把自己的舞台经验传赠后人,郑培英老师还不断带徒弟,至今她已有16名徒弟。郑培英老师的唱腔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她的声音甜美清脆,吐字准确洗练,富于情感。她除得益于粤剧大师红线女的真传外,还吸收了众多唱腔流派特点,在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唱腔风格。她还学习借鉴其它剧种的艺术特点,使自己的唱腔和表演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我希望大家能从她的《梨园未了情》中有所收获。
记者:您对戏曲艺术的关注和支持,在曲种上并不局限于粤剧粤曲方面,在地域上也不局限在城市的大剧场里,您还鼓励戏曲艺术演出活动下乡村,把欢乐送到广大基层的百姓家中。
胡智荣:2012年12月27日,我随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将文艺慰问演出开展到了东莞市的麻涌镇,当晚,10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献艺,表演了京剧、昆曲、粤曲等不同形式的传统曲目。此次“梅花奖”艺术团来到有着“中国曲艺之乡”美誉的麻涌镇,不仅仅是送去温暖和欢乐,也为当地的广大曲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胡智荣文化基金还与中国文联、中国“梅花奖”艺术团合作,出资赞助演出团继续“送欢乐下基层”。
成立基金支持文化交流
记者:步入新世纪,您的公益慈善事业也逐渐从广东中山扩展到了全国。
胡智荣:2004年至今的9年间,我先后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海外华人儿童成长基金、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进行捐助。早期在西方国家留学的经历,让我充分意识到,企业不仅要对盈利负责,也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1992年加入世界华人协会以来,我还团结海内外华人华侨,多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出钱出力。
记者:您是一位有着多个社会公职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既是打造中国著名音响品牌的实业家,也是与多国政要结下友好关系的华人翘楚。在中国的企业界,不乏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精英贤达,但像您这样投入公益慈善项目种类之多、捐赠及赞助次数之繁、累计善款数额之巨大的慈善家,则为数不多。在这么多的职位称呼中,最让您引以为豪的是哪个?
胡智荣:是“中国儿童慈善家”。这是在2004年6月22日被全国妇联、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10多个部委级单位联合授予的光荣称号。当我接过陈慕华和彭佩云两位会长颁赠的证书和奖牌,并得知自己的名字要被刻在万里长城的中国儿童慈善功德碑上后,我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光荣而又沉重,从那时起,我每天都谨记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和慈善家的职责,专心投入于企业经营,诚心奉献于公益慈善事业。
记者:您关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理念不仅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么简单,而是更注重艺术之间的对话和共鸣。胡智荣文化基金成立后,主要赞助了哪些活动?
胡智荣:我相信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输送出去,把外国的高雅艺术作品请进来,互通有无,增进彼此的交流与沟通,这才是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力举措。2011年11月,经中美文化艺术论坛组委会中美双方领导人的倡议和发起,我决定成立胡智荣文化基金,通过这个文化基金去投资和扶持中国的文化产业,让更多的文化传播到美国乃至全球。胡智荣文化基金先后赞助、举办过“共和之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型史诗音乐会”、“国际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音乐会”、“俄罗斯21世纪男低音音乐会”等活动。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更多人的加入。中国文化目前还需要更多输出,让有实力的中国文化企业进军海外,让好莱坞能有更多中国人的身影,让国际舞台上出现更多的中国文化。爱浪凯旋集团将做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进军世界文化产业的国际性企业。当然,粤剧事业一直在我的视野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