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其他资讯 >

    郑培英徒弟梁晓莹访谈

    发布时间:2015-02-13 作者:刘郁华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梁晓莹

     

      梁晓莹,广东粤剧院一团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她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应工花旦、刀马旦、小旦行当,曾主演《范蠡献西施》、《梨花情》、《红梅记》、《魂牵珠玑巷》、《唐伯虎点秋香》、《鬼怨》、《庄周试妻》、《葬花》和《活捉张三郎》等剧目,并在《白蛇传》、《寒江关》、《君子桥》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梁晓莹还荣获第五、六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银奖、第七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四届“中国戏曲红梅花”奖等奖项。
     
      近日,梁晓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演艺经历。
     
    拜郑培英为师 
     
      记者:我们经常看到你在舞台上演文戏较多,是否因为你的外形和性格比较斯文,所以比较多演文戏?
     
      梁晓莹:是的,在广东粤剧学校期间,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特征、性格来分配行当、主攻,但是除了主攻的行当外,其他行当也有尝试。
     
      记者:在广东粤剧学校主攻文戏方面会排些什么戏呢?
     
      梁晓莹:有《白蛇传》、《宝莲灯》、《平贵别窑》,《平贵别窑》是青衣戏,我演的第一部戏是青衣戏。
     
      记者:你在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广东粤剧院一团,在一团多少年了?
     
      梁晓莹:整整有10年了。
     
      记者:你在广东粤剧院一团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戏呢?
     
      梁晓莹:印象最深的是在《白蛇传》中饰演青蛇,因为我在粤剧学校是以文戏为主,从未尝试过武打方面的戏,谁知刚毕业剧团就让我饰演青蛇这个角色,而且是长剧,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在学校的时候也演过《白蛇传》,但饰演的是白蛇,所以当时接到这个角色时我真的很害怕,刚刚毕业,对外界一切都很彷徨,剧团又这么看得起我,我刚毕业就给一个这么重戏份的角色让我饰演,因为是长剧,中间休息的时间又比较短,比较赶场,加上这些心里就更加害怕,例如把子方面、练功方面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补课,我经常在半夜三更还在揣摩角色,因为不可能在老师跟你排戏期间还要慢慢与你雕琢,老师教了套路出来,晚上就得靠自己苦练。
     
      记者:一位演员要在舞台上呈现出自己最漂亮最完美的那一面,他在舞台下所花费的功夫是大家看不到的,也是难以言喻的。那后来的演出效果如何呢?
     
      梁晓莹:后来排练出来,剧团负责人的意见是超乎他们的想象,因为我从未尝试过武打戏,但我的表现比他们想象中要好。
     
      记者:那以后还有继续让你演其他类似的武打戏角色吗?
     
      梁晓莹:我在《寒江关樊梨花》这部戏里演薛金莲,里面也有武打戏,期间还有一部武打戏《姑嫂比剑》,我与严金凤合作的,我们两个人一起对打。还有就是没在广州演出过,而在吉隆坡合演的《猴王借扇》,是与黄春强合作的。
     
      记者:《木石盟心》这段戏是你刚刚在广东粤剧学校毕业之后,进了剧团后演的一个折子戏。
     
      梁晓莹:那时正好适逢新年盛会,当中就有一场青年折子戏,团领导安排了我与严云涛来演绎这个折子戏。
     
      记者:在广东粤剧学校的时候,郑培英老师是否对你的影响很大?
     
      梁晓莹:是的,就是郑培英老师,也就是我的师父。
     
      记者:你在广东粤剧学校的时候,郑培英老师是你的老师吗?
     
      梁晓莹:当时,郑培英老师是当我们尖子班的老师,因为我们班在五年级的时候就组成了一个尖子组,我是其中一名学员,在尖子组里,剧校安排了很多名家来辅导我们的唱腔和演出折子戏。
     
      记者:相信一位演员在学艺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很多前辈的指点与教导的。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风格,你觉得郑培英老师的风格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梁晓莹:郑培英老师的发声非常好,她的吐字很清晰,很有感情,她的风格是以苦情为主。
     
      记者:那么你当时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比较着重学郑培英老师的唱腔以及学习她怎么塑造人物呢?
     
      梁晓莹:这两方面我都认真学习了,其实郑培英老师希望我学她的唱腔时更注重让我去摸索,根据自己的声线去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来进行互补。
     
      记者:毕业后你是怎样成为郑培英老师的徒弟呢?
     
      梁晓莹:或许是我们之间真的很有缘分,毕业后我首先演出了青蛇。第一次在广州江南戏院公演,当时郑培英老师作为其中一位专家,她看完演出后很满意,她说,想不到你除了文戏,武戏也能应付。之后我陆陆续续地在剧团里都有演折子戏,出演一些角色,她看完后觉得我进步很快,期间我们的互动就多起来了。在剧团里不像在学校的时候,不懂可以随时找老师,当时也很彷徨的,除了问领导,还有请教清姐麦玉清,在唱腔方面遇到误区我就会找师父,之后在机缘巧合下我就成为了她的徒弟,近两年师父的身体不是很好,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问候一下她。
     
      记者:相信郑培英老师对你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唱腔方面。刚才你谈到你在一团整整十个年头了,而且刚进一团就已经有角色担当,而且是戏份颇重的青蛇,可想而知,一团给你的机会也挺多的。
     
      梁晓莹:是比一般人多,我觉得我是十分幸运的。
     
     
    演好每一部戏
     
      记者:那你是怎么把握好这些机会的?
     
      梁晓莹:我怀着一股感激之情去演好团里让我演的每部戏、每个角色,不分大小,始终是一个角色,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把握好自己在舞台方面的实践,因为有角色与没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进步的速度也不一样的,如果有角色演,或者有对白,与普通的那些演手下、演梅香,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可以训练一个演员的心理素质,没有对白的演员在台上是没有那种害怕的感觉,如果有对白,你习惯了演梅香,突然间要开口,有对白或者唱,心里会很怯,所以通过这些角色,对我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记者:到目前为止,你已经有很多作品展现给观众了,有很多观众反馈回来的信息认为,你在舞台上的感觉、妆容、形象方面都与蒋文端有点相像,这是否跟你们在同一个团有关系?你会经常学习她的化妆技巧吗?
     
      梁晓莹:这是其中之一,我有学习端姐的化妆技巧,而且我也很喜欢端姐的表演风格,她的表演很自然,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是很有味道的,我也是不知不觉中被她吸引了,不知不觉地去学习她的表演,每逢有演出的时候,我也会在舞台边看戏,从中学习她的一招一式。
     
      记者:你一开始化的大妆没有现在这么像吧?
     
      梁晓莹:这说起来有一段很搞笑的故事,当时我毕业不久,端姐还没回团,那时清姐麦玉清还在一团,端姐的父母还在剧团里担当高胡和扬琴乐师,我第一次化妆出来的时候他们也吓了一跳,觉得这么像阿端的,这是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因为是我第一次化妆,又是在剧团里的第一次演出。
     
      记者:相信通过你的不断努力,你在艺术舞台上会展现更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你之前在一团的时候排过哪些长剧?
     
      梁晓莹:排过《红梅记》和《魂牵珠玑巷》、《范蠡献西施》,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梅记》。这部戏是2009年底排,准备去香港演出的。2008年8月在香港演出之前在广州江南大戏院有一次公演,倒霉的是在我演出前两天食物中毒了,要在医院住院观察几天,当时团领导非常紧张,他们问我能不能坚持演出,或许是不演这出改另外一出。当时我觉得这样不好,很难得才有一个演出的机会,我说我要坚持演出。于是我提早一天出院,出院的时候几乎走不动,浑身没力气,于是回到家拼命练习、走动以及适当休息。第二天我还是坚持演出,剧团的领导和所有的同事对我很关心,很担心我支撑不了整个演出。因为《红梅记》里面有“放裴”、“鬼怨”,全部都是有很多基本功的,还有打的方面和水袖方面,而且在间场里我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在换衣服,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大家很担心我支持不了,团长很紧张,站在舞台边看着,还带着水和药,以防万一。同事们都很关心我,这一刻让我非常感动,或许是有大家的支持和我的意志力。我暗下决心:决不容许自己在舞台上跌倒,就算自己真的很辛苦,我也不能让观众看出来,我要坚持完成这个戏的演出,最后终于不负众望,我演完才倒下,再回到医院。这就是演员的精神,演员的意志力就应该这样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