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青
发布时间:2014-03-1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何建青(1927— ) 编剧。广东广州人。自小受粤剧熏陶, 曾跟名艺人声架南学习粤剧的传统排场和表演程式, 又随粤剧音乐师龚益富学习传统古曲, 为日后的编剧打下扎实的基础。20 岁时, 已为靓少佳、梁荫棠、卢启光等名艺人编写剧本。20世纪40 年代末至50 年代中期, 他先后在靓少佳主持的胜寿年、新世界粤剧团任编剧。他熟悉粤剧传统艺术, 擅长把传统的排场、提纲戏编纂成剧本。1952 年起, 他与靓少佳合作整理改编的《七虎渡金滩》、《十奏严嵩》、《三帅困崤山》、《西河会》、《马福龙卖箭》以及《时迁偷盗雁翎甲》, 均是旺台剧目。其中《三帅困崤山》获广东省文化局嘉奖; 《马福龙卖箭》中“卖箭” 一折, 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省卷》中。《七虎渡金滩》于1989 年广州市庆祝建国四十周年文艺创评活动中获优秀剧本奖。1958 年起, 何建青先后任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的编剧, 整理改编的剧目有《可怜闺里月》、《赵子龙拦江截斗》、《血溅鸳鸯楼》、《泗水关》、《战国姐弟行》等。80 年代起,整理改编了《杨门女将》、《罗通扫北》、《狄青怒斩黄天化》等剧。其中《夜战马超》获1980 年广州剧目评奖一等奖; 《狄青怒斩黄天化》获1982年广州剧目评奖一等奖。他还改编了《唐伯虎与秋香》、《白蛇传》、《宋宫红鞋女》等戏。80 年代初期起, 何建青发表了《替粤剧算命》、《“十和堂” 的药方———振兴粤剧的我见》、《〈三春审父〉应该重审》、《献给粤剧的速效古方》、《呜呼! 粤剧十年》等文章, 同时积极参加广州、香港等地举行的各种粤剧研讨会, 为粤剧“中兴” 而大声疾呼。他还著有回忆艺坛旧事的《红船旧话》及诗词集《醉望居诗词》。1985 年3 月, 他参与发起成立粤剧研究中心和举办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参与编纂图配文的“古今粤剧博览”, 于1985 年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时在广州文化公园展出。1992 年秋, 他发起创办粤剧界的“红船今侣诗书画社”, 并任社长, 通过诗书画艺术活动, 联系海内外粤剧界人士及粤剧爱好者。1992 年应邀赴新加坡参加国际粤剧节, 并任“粤剧展览”主编。同年, 应香港市政局主办的“两广南派粤剧汇展” 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粤剧研讨会” 之邀, 两度赴香港讲学。1997 年应美中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赴美国讲学。1998 年被聘为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何建青曾任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粤剧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广东八和联谊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