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莹
发布时间:2014-01-1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陈卓莹(1908—1980),乐师、编剧。广东南海人。7岁入学,12岁到香港做杂工,业余喜爱粤乐、粤剧。1925年入周康年戏班学艺。1929年入上海俭德储蓄会粤乐团。他在提高粤乐演奏水平的同时,广泛阅读文学书籍,受新文艺思想影响较深。1932年回粤,先后在台山县立师范学校、澳门新华中学当音乐教师。期间编写出版《粤乐入门》,并与人合编《粤乐府》一书。1938年后,在香港、澳门从事粤剧音乐伴奏,并撰写一批粤曲和粤剧剧本。其粤曲作品《花弄影》由小明星演唱及灌录唱片,《南唐金粉梦》等曲由梁以忠、张琼仙演唱,均有影响。1942年至1944年他在新声、花锦绣等粤剧团任乐师、编剧期间,常为新上演剧目的唱段设计新小曲。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陈卓莹连夜创作粤乐《月媚花娇》,第二天即在电台播出,一时轰动。1947年回广州,被选为广州音乐工会主席。后回香港以音乐伴奏和编撰粤剧粤曲为业。1948年至广州解放前夕,中共领导的香港文委通过黄宁婴团结在港粤剧艺人,研究粤剧改革问题时,陈卓莹是积极的参与者。他编写进步粤曲在报上发表,其中《入城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灌录成唱片。在黄宁婴协助下,他把含有反封建斗争内容的解放区京剧《九件衣》、《血泪仇》改编成同名新粤剧,除在《文汇报》发表外,又由新民主出版社出版。广州解放之初,《九件衣》由胜利剧团在广州首演,仅在广州便上演48场,观众达5万多人次,被评论界誉为“粤剧革命第一声号炮”,接着不少剧团排演此剧。
广州解放初期,他任广州市军管会文艺处干部、华南文联戏剧部编剧、华南人民艺术学院讲师。1953年起,历任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创作组组长、广东音乐研究组组长,广东民间音乐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57年“反右”运动中错划为“右派分子”,被贬到农场劳动,1961年“摘帽”后任广州粤剧团艺术室副主任。20世纪50年代起,陈卓莹创作或改编的主要剧目有《笑面虎》、《红娘子》、《闯王进京》、《选女婿》、《一门忠奸》,参与创作《珠江泪》、《红楼二尤》等;撰写的粤曲主要有《萝岗香雪》、《潇湘听雨》、《血溅上元灯》、《岳武穆班师》及长篇木鱼书《梁祝》等。1952年出版专著《粤曲写唱常识》,被后学者视为学习编剧、撰曲的必读书籍。他还发动、组织音乐界挖掘整理了数十首广东音乐,并交付出版和灌录唱片。1966年退休后仍坚持对粤剧粤乐的研究。1976年他带病编写了20万字的《粤剧音乐研究》,交付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发表《红船时代的粤班概况》、《试论广东曲艺源流》等粤剧粤曲研究论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卓莹的“右派分子”问题获得平反,恢复名誉。他曾被选为广州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20世纪90年代,广州粤艺发展中心等单位在广州南方剧院举办“陈卓莹戏曲作品展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