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团体机构 > 演出机构 > 机构介绍 >

    【粤剧小百科】(417)光华粤剧团、湛江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光华粤剧团

    成立于1953年4月,属艺人合作、集体所有的民主班(共和班)性质。1956年10月转为地方国营剧团。负责人崔子超。主要演员先后有崔子超、曾君瑞、古耳峰、陶醒非、卢龄杰、绿衣郎、梁少初、新名扬、何少鸣、孔绣云、陈少珍、郑培英、陈绮绮、白玉珊、蝴蝶女、陈江枫、邓梅开等。主要音乐员潘文华、黄仁初。编剧李少岩、黄锡龄。主要剧目有《张文祥刺马》《信陵君窃符救赵》《扭纹刀劈扭纹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天国春秋》《海底寻妻》《黄埔怒潮》等。
    该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资深演员,又有富有朝气的后起之秀,还有从香港回广州加盟的演员。该团不是依靠一两个名“老倌”担纲作为号召,而是注意发挥各个主要演员之所长和集体力量,较多选演一些行当比较齐全,角色戏份比较均匀的“群戏”,各展所长,互相配合,力求以优质的演出争取观众。同时着重选取广东历史题材编演新剧,刻画岭南英杰,歌颂民族气节。突出地方特色成为该团演出剧目的显著特点,如《张文祥刺马》《血染越王台》《梅花葬二乔》《黄萧养起义》等,在当时粤剧剧坛上有一定的影响。
    1958年在广州地区粤剧团大合并大整中,并入广东粤剧院。人员分别调到剧院直属各团、队或挂钩剧院的演出团工作。

     

    湛江粤剧团

    前身是1953年以原广东省粤中文联一队为基础组成的粤西粤剧团。1959年该团转为国营,团长谭天亮,副团长何锡洪、孔雀屏。主要演员先后有谭天亮、李文廷、白鹤松、吴山月、孔雀屏、谈笑风、谭飞雄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演。1969年全团下放阳江茶场劳动,1974年返回湛江,受命与湛江专区青年实验粤剧团、木偶粤剧团、雷歌剧团部分人员合并,组成湛江地区粤剧团,团长先后有吴善东、毛用霖、吕树人、伍行,副团长孔雀屏。1984年更名湛江市粤西粤剧团,1985年改为现名。团长孔雀屏,主要演员先后有孔雀屏、谈笑风、庞秀明、陈大卫、杨钧、陈祖富、黄伟坤、张华、黄少飞、温玉、梁兆明等。编剧何锡洪。乐师杨业、陈海萍。灯光设计赵耀桓,舞美设计霍璜基等。
    剧团成立后,演出各类剧目数百个。1959年,湛江专区以该团为基础,集中全区粤剧艺术骨干,排演新编历史剧《寸金桥》,参加广东省专业艺术会演,获优秀剧目奖。1962年周恩来总理、郭沫若副委员长到湛江时曾观看此剧,给予肯定和鼓励。周总理还曾观看该团由孔雀屏、谭天亮主演的现代剧《李双双》,并上台接见演员。创作剧目《悦城龙母》也比较成功,演出达800多场。该团还创作演出了《绝域行》《蛮女招亲》《血泪广州湾》等剧目。
     

    图片

    湛江粤剧团演出《张羽煮海》剧照,主演孔雀屏、谈笑风

     

    该团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展对外文化交流。1959年和1962年,先后两次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芒街市访问,演出了《悦城龙母》《牡丹亭》《梁山伯祝英台》《芙蓉仙子》《追鱼》《秋江》等剧。1988年,应香港联艺公司邀请赴香港演出《悦城龙母》《顺母桥》《三看御妹》等剧。1989年应新加坡人民剧场基金会董事会邀请前往演出一个月,剧目有《六国大封相》《马娘娘》《芦花荡》《悦城龙母》等。此后,几乎每年都有出访演出,到过美国、加拿大及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献艺。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