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民国时期的粤剧大班(之三)

    发布时间:2015-03-20 作者:罗伟添 选编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高陞乐剧团   1936年由宏顺公司老板何浩泉组建。因其过去组建“寰球乐”剧团时获利甚多,因此强调要有像寰球乐那样的 “大阵容”。当时聘请的名角有“武生王”靓荣,“金牌小武”桂名扬,“小生王”白驹荣,名花旦新丁香耀、小丁香以及绿衣郎等。演出剧目也多是一些名剧, 如《三取珍珠旗》、《冷面皇夫》、《赵子龙》、《庆闹春宵》、《梦断胡笳月》等。这样强的阵容和剧目,卖座率高,收益不浅。宝昌公司老板何萼楼等人看到有利可图,便提议把高陞乐剧团纳入宝昌公司旗下,此事遭到宏顺公司老板何浩泉拒绝。何萼楼乃令宝昌公司辖下的海珠、太平等大戏院不接受高陞乐剧团演出。高陞乐缺少了重要的演出场所,经营业务大受影响,收入每况愈下,加上名角多、开支大,亏损日益严重,以致被迫解散。

      锦添花剧团   1939年由陈锦棠妻子陆淑卿主持组建,由邓十四主管业务经营。成立之初,为适应男女合班潮流,名为“饰添花男女剧团”。1945年改名为“锦添花剧团”。该团由陈锦棠领衔主演,其他主要演员有关影怜、邓碧云、文觉非、苏文侠、丁公醒、梁鹤龄、陈铁英、张醒非、车秀英、梁艳庄、黄千岁、李海泉等。该团为标榜其班牌和特色,在演出帐幕上悬着“锦上添花”4个字以作宣传,并在艺术上下工夫,使演出质量名副其实。剧目以短打武戏为主,充分发挥“武状元”陈锦棠之所长,大行武功之道。演出的主要剧目有《金镖黄天霸》、《夜盗九龙杯》、《武松大闹狮子楼》、《武松醉打蒋门神》、《状元红》、《女儿香》、《夜送京娘》、《还我河山》、《三打祝家庄》 等。陈锦棠的武打戏,威武硬朗,惊险迭出。他还聘请一班京剧武打师父如鲍世英、萧月楼、周小来等人度戏配戏,打斗场面激烈精彩,堪称锦上添花。该团除武打戏外,曾演出文场戏《梁天来》,陈锦棠饰演的角色凌贵兴,阴险狠毒,诡计多端,陈锦棠将这个人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梁天来一角则由多才多艺的正印花旦邓碧云反串。 这一新招出奇制胜,深受观众欢迎。陈锦棠戏路宽广,能饰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在《女儿香》中饰演反面人物魏超仁,在《金瓶梅》中饰演西门庆,显示他的不同戏路和多样化的表演技巧。

      1949年秋,陈锦棠移居香港,锦添花剧团在广州的演出活动乃告结束。陈锦棠在香港的演出活动依然活跃,他曾邀请不同的当红花旦合作,并根据她们不同的戏路特点演出不同风格的剧目。如与擅演武戏的余丽珍合作,演出《关丽珍问吊》、《铁马骝》等武戏;与擅演文戏的芳艳芬合作,演出《董小宛》、《火网梵宫十四年》等文戏;与凤凰女合作演出《红菱巧破无头案》;与吴君丽合作演出《醋娥传》等。至20世纪60年代初,该团演出渐少,后解散。

      粤剧救亡服务团、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戏剧宣传团   抗日战争爆发后,有“爱国艺人”之称的关德兴(新靓就),本着“粤剧应该上火线”的信念,于1939年在香港组建粤剧救亡服务团,1940年以原班人马为基础,成立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戏剧服务团。主要演员先后有关德兴、高飞凤、黄少伯、许秀英、少玉棠、练醒民等。该团活动于广东、广西一带,在前线和后方进行抗日宣传、慰劳抗日将士,激发军民抗日斗志,并进行筹款义演,征集及发送慰劳物品,支援前线抗战,救助后方同胞。演出的多是宣传爱国主义、反抗侵略的剧目。他们编演剧目采取三种方式:一是“旧瓶装新酒”,编演了《岳飞》、《平贵别窑》、《凤仪亭》等剧目;二是根据抗战的现实情况和需要,编写了《新骂曹》、《两个饿兵》等新戏。在编演过程中,曾得到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 田汉、夏衍等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剧目,忠奸明辨,善恶分明,表彰正气大义,充满阳刚之气。剧团1942年进入广西后,其间改称关德兴剧团,主要演员有关德兴、高飞凤、马少英、李少卓、梁玉山、锦毛鼠、冯少全、碧云天、马月琼、李少林。除演出上述剧目外,还有《戚继光》、《武松杀嫂》、《山东响马》、《华容道》、《水淹七军》等, 一直演至抗日战争胜利。关德兴返广州后与白驹荣、廖侠怀、关影怜、高飞凤、古耳峰等另组新大陆剧团。至此,粤剧救亡服务团、广东省动员委员会戏剧宣传团的历史遂告结束。

      抗战剧团——红星剧团   1942年初,马师曾在广西组建“抗战剧团”。主要演员先后有马师曾、罗丽娟、邝健亷(红线女)、蓝茵(陆小仙)、梅绮、梁冠南、甘燕鸣、 陈醒章、梁少声、李醒帆、朱伟雄、白龙珠、筱飞燕等,剧团在广西的玉林、容县、柳州、桂林、梧州和广东的肇庆、郁南、德庆等地演出。1943年,红线女升任正印花旦。1944年改名为胜利剧团, 并有著名小生新细伦加入。该团除演出《宝鼎明珠》、《野花香》、《刁蛮公主戆驸马》、《佳偶兵戎》、《藕断丝连》、《软皮蛇招郡马》等保留剧目外,还更多演出表彰爱国、斥责汉奸的大戏如《秦桧游地狱》、《洪承畴》等。剧团同年7月重回桂林,正值日本侵略军攻向湘、桂,剧团即投入“保卫大桂林”的救亡宣传中,参加义演献金等活动。桂林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剧团戏箱损失过半,辗转退入平乐、贺县等山区,艰苦坚持,演出表现不畏艰危、坚持抗敌的《张巡杀妾飨三军》、《华容道》等剧。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师曾、红线女率团经罗定、肇庆回到广州。其时杨子静加入剧团任编剧。1946年春节,在佛山演出新剧《还我汉江山》。后剧团在广州、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巡回演出,观众甚为踊跃。其间发生《野花香》被广州当局禁演的事件,马师曾乃率团赴香港。1946年下半年在香港演出新编时装戏《我为卿狂》,主要演员除马师曾、红线女外,还有靓少凤、何芙莲、罗家权等。该剧持续演出一个月,场场满座。1948年,马师曾、红线女在香港先后组建大太平剧团、东方剧社,与文觉非、罗艳卿等合作演出《孽海花》、《风流寡妇》等剧目,后又改名飞马剧团。

      1950年9月,以马师曾为首组成的红星剧团回广州演出,主要演员有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王中王等;演出剧目有《翼王石达开》、《薛丁山与樊梨花》、《天女散花》等。同年10月,该团编演反映华南解放前夕广东农民反官僚、反地主恶霸和反内战的大型现代粤剧《珠江泪》,引起很大反响。其后广东农村粤剧团所属的许多剧队都有演出此剧,累计近200场。1951年1月,马师曾、红线女在广州参加“抗美援朝大集会义演”,先后在人民戏院、乐善戏院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剧《牛仔裤》。1951年春节,红星剧团在广州作贺岁演出后返回香港,马师曾、红线女受到港英当局的传讯、 警告和刁难,剧团在香港解散。

      新声剧团   1943年由澳门绅士何贤出资,任剑辉、陈艳侬、欧阳俭在澳门组建。 1945年改组为“兄弟班” 主要演员先后有任剑辉、车秀英、谭兰卿、陈艳侬、欧阳俭、 郑碧影、白雪仙、靓次伯、金山女、关海山、白云龙等。演出多是文场戏,或武戏文做。剧目有《红楼梦》、《萧月白》、《晨妻暮嫂》、《私探营房》、《唐伯虎点秋香》、《海角红楼》、《十载相思梦》、《再折长亭柳》、《司马相如》等。其中以演出徐若呆编剧的《红楼梦》最为轰动。是年八月在澳门维多利戏院首演该剧,任剑辉饰贾宝玉,陈艳侬饰林黛玉,白雪仙饰薛宝钗,靓次伯饰贾老太夫人,欧阳俭饰贾政。舞美师制作了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的立体布景,辅以灯光效果的配合,深受观众的青睐,上座率甚高。

      抗日战争期间,澳门没有被日军侵占,新声粤剧团一直以澳门为基地,坚持演出, 成为澳门的一个主要粤剧团。该团吸纳一些逃难来澳的艺人加盟演出。新声剧团在澳门立足多年,成为任剑辉、白雪仙等成名发展的重要阶段。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团移师香港,往来于港、穗、澳等地演出,并曾赴越南巡演。该团至1951年解散。

      花锦绣剧团   1945年由谭兰卿组建。主要演员有谭兰卿、文觉非、关耀辉、许雪裘、白驹荣、文少非、子喉七、古耳峰、关海山等;演出剧目有《荡妇贞魂》、《钟无艳》、《冷暖洞房春》等,因经营困难,不久散班。其后,谭兰卿曾组织花锦绣健美剧团,主要演员有梁醒波、谭兰卿、少新权、张舞柳、梁冠南、张醒非。6位台柱都健硕肥壮,人称“六肥班”。演出剧目有《刁蛮公主戆驸马》、《济颠和尚》、《杨贵妃》、《梁武帝出家》等。后来,谭兰卿又与黄千岁、黄秉铿、区楚翘、冯镜华等合作,演出《花天娇》、《薄命花》、《珠联璧合》等剧。谭兰卿表演比较“放”,擅唱小曲,有“小曲王” 之称,亦以此招徕观众。该团演出由陈卓莹编撰的《娱乐升平》一剧,由谭兰卿饰演女王,邀约各国王子招亲。为配合剧情和宣传需要,该剧以“全剧不用梆黄,全用中、英、美、苏小曲”标榜。

      该团于1946年12月曾赴香港演出《娱乐升平》一剧,邀请童角蔡桂萍参加演出。次年八九月,该团与明星剧团合组“大联合剧团”在香港演出《玉面狐狸》,有连续两个月满座的纪录。同年在广州演出《樊梨花三气薛丁山》,连演一个月均满座。1950年, 谭兰卿与梁冠南、白玉堂、赵兰芳等人以“大龙凤、花锦绣大联合剧团”名义在广州演出。后谭兰卿离穗往香港,花锦绣剧团遂告解散。
     
     
    注:本文内容选自《粤剧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