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培训心得摘选】中大博士生黎俊忻:初习粤剧南派武术

    发布时间:2016-09-02 作者:黎俊忻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9月1日,迎着金秋晴和的天气,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广州粤剧院联合主办的“粤剧传统技艺传承培训”项目之一“南派粤剧表演艺术授课班”正式开始。早早到达桂花岗综合排练场的学员,除了广州粤剧院一众青年演员外,还有不少港澳地区粤剧爱好者及许多对南派艺术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参与。由粤剧资深教师曾日祥、叶兆林组织,我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场出手,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
     
           南派戏剧武术最为核心的技术,体现在对打、桥手和木人桩招式上。即使每一代艺人顺应时世,加上自己的理解,许多传统技术包括步法、手法、功架,仍能体现鲜明的南派特征,使人一见即明了。上午曾日祥老师开讲,即指出南拳的五个特点,包括运用上肢力较多、配合马步步式,拳总是阴出阳收、右出左收、左出右收,拳出七分(不能直手直脚),沉撑夹膈等等。这些原则都包含着精深的武学原理。曾老师稍作示范后,让学员们两人一组作上下手人,开始学习对打套路。从最初“三下手”的平拳和桥手对接,到加上抛锤、插眼手、档格动作的“十字拳”“剪锤”等,继而有更多配合步法的“沟锤”“撞锤”和“十拳”,一个上午曾老师教了七套基本对打动作。他很细致地解释了50年代他所学习的拳很多没有步法,到他们这一代为了更好看,则加上了步法与腰马一些转换。这样使我们更能明白传统所经历的演变,很值得称许。



    图为曾日祥老师讲解南派武术基本原则

     
     
           下午叶兆林老师为我们讲解木人桩108式。叶老师出身于粤剧世家,据他所说,木人桩是旧时红船必备的装置,打桩也是南派习武最基本的方法。手法马步均有十数种,南派更尤为注重步法与手的配合。叶老师所教“埋桩”前的开式,已包括了四平马、洗面、女字马、虎口爪几种基本技术。此后叶老师让我们到桩上,以“二字钳羊马”开始,以桥手、飞凤眼、仙人托砵、霸王夜宴、推山塞海五式,对于身步的配合、发力的要点及其技击上的意义,无不解释得细致入微。他也指出,戏剧演出讲究功架,与实际打斗中需要含胸拨背,是两种不同的要求。这也是青年演员习武时需要注意的。



    图为叶兆林老师为学员讲解木人桩第二式“飞凤眼”

     
     
           第一天的学习使我们对南派戏剧武术有了初步尝试,知识上亦能纲举目张。个人也明显感觉到两位老师所教是非常传统的南拳技艺,与北派功夫有明显差别。两位老师虽年事已高,仍处处耐心讲解,举手投足间均浸透了多年习武的功底,很值得我们尊敬,也激励我们接下来数天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