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在上海(下)

    发布时间:2017-12-27 作者:Mendeleev 来源:方舟有戏公众号 点击:

           除《粤剧在上海》中篇所提到的那些上海业余粤剧组织,还有精武体育会星期粤曲大家唱、虹口区乍浦路街道文化站粤曲队、虹口区永乐坊粤曲队、虹口区永安里粤曲队和静安区华山路街道文化站粤曲队等粤剧粤乐组织。它们都为满足在沪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推动上海业余粤剧活动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发展,外来流行元素涌入华夏大地,在此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戏剧演出的上座率普遍下降。同时岁月也是一把无情剑,上海的“老广东”们年事已高,不少都渐渐离开了人世,而上海的“小广东”们对来自家乡的粤剧粤曲又毫无兴趣,导致粤剧在上海的观众越来越少。一个剧目从80年代初演出4至5场,有些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甚至可以演6至7场,到现在减缩到一个剧目即使演出一场,也只有50%的上座率。专业粤剧团从千里迢迢广东来沪演出,常常也是入不敷出。在如此环境下,上海的业余粤曲组织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有些组织不得不被迫解散。

     
    群众影剧院【原名:广东大戏院】
    上海专演广东戏的剧院
    (摄于2017年04月)
     
           1995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的支持下,由虹口区文化馆粤剧队的成员和黄浦区文化馆粤剧队的部分成员联合组建了上海市“华南粤乐队”。该社由胡子良担任团长;任福润担任乐队队长,在他们的带领之下,除了继续为在沪的广东老乡们提供欣赏粤曲的平台之外,还经常和广州、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粤剧、粤乐团体进行交流演出,大获好评。为此也召回了当初那些热爱粤曲、粤剧的“发烧友”。1997年,在美籍华人方玉麟先生的资助下,上海广东老乡久违的《胡不归》又在群众剧场上演了,那一刻至今还令许多“老广东”记忆犹新。

     

    “华南”第一次演出古装粤剧《胡不归》(左起)方玉麟饰文萍生、区玉英饰文母、

    卓汝平饰赵颦娘(摄于1997年)
     


    上海业余粤剧最后一次化妆演出《梦会太湖》(摄于2002年)

    区玉英饰范蠡、卓汝平饰西施

     
           上海业余粤剧组织最后一次演出是在2002年,和原广东省番禺粤剧团团长杨凯帆、佛山粤剧团的黄仲武、江门粤剧团的余阳丽等人举行粤港澳联谊演出。曾经参加过永安乐社、且被赞誉为“上海小明星”的区玉英(时年72岁)和华南粤乐队第二任负责人卓汝平(时年64岁)再度联袂登台,演出了一折《梦会太湖》,成为了上海业余粤剧演出的绝唱。
     

    原广东省番禺粤剧团团长杨凯帆先生率团来沪与华南粤乐队交流演出(摄于2006年)

           现在偌大的一个上海,唱粤曲的票房只剩下3家了,分别是: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华南粤乐队、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粤剧队和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粤剧队。由于会唱戏的“老广东”们年事已高,演大戏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为了消散闲情,满足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活动形式全部改为每周一次的清唱。现在上海这3家业余粤曲组织的参与者都已经是年逾古稀、耄耋之年,最年轻的也已经60多岁了。上海的粤剧、粤曲和粤乐将何去何从呢?答案显然大家都明白,但是都不愿说。作为那些“粉墨生涯”几十载的老前辈以及我们这辈后生谈及此处都会露出满满的遗憾,可的确也只能止于遗憾。
     

    上海民族乐团首席高胡李肇芳先生(后排左四)率领香港演艺学院中乐团与黄浦区文化区粤剧队进行交流演出(摄于2012年11月)

           2017年3月,在上海大学生粤曲爱好者张雯静同学的提议下,笔者邀请了沪上业余粤剧界罗炳颖(92岁)、莫士龄(82岁)、任福润(89岁)、区玉英(87岁)和卓汝平(79岁)这5位老前辈,举行了一场名为《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粤剧》的文化主题讲座。此举还受到了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组的高度关注,历时3个月拍摄了《粤剧 粤乐》的上下集纪录片,传递了旅沪广东人“高歌广东音,故乡倍思亲”这一特性。并于2017年7月8日和7月15日在电视上公映,这一刻又让沉寂许久的上海业余粤剧界恢复了勃勃生气。正如“上海小明星”区玉英在纪录片中说道:“我现在回想下,以前为唱戏付出的努力,值了!”
     

    本文作者与张雯静同学一起策划
     
           “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昆曲是江南的兰花”,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对粤剧的高度评价,粤剧也因之有了“南国红豆”的美名。粤剧凭借它那优美的唱腔、精湛的做功、生动活泼的戏曲语言,肯定还是会受到广大观众的称赞。相信粤剧在上海只会有低谷期,但绝对不会消亡。毕竟上海有着近70万的粤籍移民及其后裔,以及更多受粤音熏陶而喜欢粤曲、粤乐的非广东人。由衷地希望,能一直听到悠扬的高胡声能响彻在申城的上空,依旧能寻觅到为粤剧传承而不惜一切的坚持者。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粤剧》主题讲座合影

    前排从左至右:卓汝平、任福润、罗炳颖、莫士龄、区玉英


    参考资料】:
    《上海粤剧演出史稿》(沈有珠、黄伟 著)
    《粤剧在沪演出概述》(张德亮、李叔良 著)
    原联谊粤剧票房成员口述史料
    永安乐社社员及其家属口述史料
    南京东路街道文化站粤剧队成员口述史料
     

     


           本稿件转载自方舟有戏公众号,作者为Mendeleev,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