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同窗有戏,梨园花开—— 热烈祝贺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毕业十年作品展演”获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18-01-29 作者:苏能业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中国有句古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培养人才自古以来便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当今中国,粤剧作为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更是急需我们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专业人才,尤其是编剧人才,来缓解粤剧剧本创作的青黄不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往昔,2004年9月,在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老师的倡议下,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专门批示,正式开办了“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该班由广东省文联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负责教学管理,共面向全国招收了25名学员,开创了中国戏剧编剧培养的全新模式。学员们经过三年全日制学习,于2007年7月毕业。
          编剧班的开班,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一剧之本”的重要性。剧本创作是振兴和繁荣粤剧艺术的关键,却也是当下我们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剧本作品含金量的高低,生命力的长短,很大程度决定于剧作家能把自己真切的人生感悟写进去多少。只有当编剧把生活中的触动和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凝结在剧本之中,“把内心深处的故事写出来”,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粤剧作为一种综合戏曲艺术,其剧本创作对编剧的要求就更加严苛了。称职的编剧既要像小说家那样,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阅历,善于安排情节、刻画人物;又要像诗人那样,具有澎湃而充盈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架构语言、雕琢韵律;更要熟悉粤剧舞台,懂得结合肢体表演和音乐舞美。可以说,粤剧编剧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意义非凡、功在千古的工作。
          今天,经过十年辛勤耕耘,粤研班学员硕果累累,已成长为我省戏剧创作的中坚力量,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全班学员创作了103部大型剧本、135部中小型剧本,上演的剧(曲)目达到89部,发表剧(曲)本19部,制作音、视频及广播剧(曲)14部,获得国家级奖项36个,省级奖项99个,出版、发表艺术专著(论文)41部(篇),入选作品集11部。在不久前结束的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在30部正式参赛的大型戏剧作品中,粤研班同学编剧、导演的作就有7部,占全部作品的将近1/4,整体创作实力尽显现。
          2018年1月27日,“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毕业十周年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出。当天参与展演的作品,包括粤剧《梅花翘》之“井台觅子”(编剧:曾志灼);粤剧《秋月情仇》之“秋月惊梦”(编剧:杨春花);粤剧《鹅潭映月》之“悼珠”(编剧:余楚杏);粤剧《白蛇传.情》之“钟情”(编剧:莫非);粤剧《红的归来》节选(编剧:李满、练行村)等等,题材多样,主题鲜明,情节生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在舞台上“立起来”,与编剧们深厚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分不开,与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当年的悉心培养分不开,更与“贴近观众”、“贴近市场”的创作理念分不开。一部好戏若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经过编剧的反复琢磨剧本、演员的辛勤排演、观众的欣赏反馈等等过程,在实践演出中不断得到“磨砺”,最终日臻完善,成为获得观众肯定的优秀作品。
          借用“作品展演”中粤剧《红的归来》的一句台词,则正是:“有戏则生,无戏则死”。希望粤研班的各位学员能在将来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助力粤剧舞台在不远的将来迎来繁花似锦的新图景!

     
    【精彩剧照】


    《梅花翘》剧照


    《秋月情仇》剧照


    《鹅潭映月》剧照


    曾小敏、文汝清演《白蛇传·情》剧照




    崔玉梅、欧凯明演《红的归来》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