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9)《寒宫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四郎探母》《五郎救弟》《六郎罪子》

    发布时间:2018-01-3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寒宫取笑
           传统剧。属“大排场十八本”之一。明穆宗死后,爱妃李氏抱幼主万历登基,执掌国政。李妃父亲李良,心怀不轨,以她是女流之辈可欺,便用甘言骗取了政权。后又恐李妃对他有碍,便把李囚入冷宫。李醒悟受骗,后悔莫及。丞相杨波、元帅徐延昭,欲进冷宫探望李妃受阻,延昭取出太祖所赐钢锤,二人始得进宫。李妃殷殷嘱托二人以国事为重,尽力相辅万历帝,诛除奸党,以保大明江山。杨、徐二人一力承担,并讲述历朝贤臣辅佐君王所得到悲惨结局故事,借此表明心迹,以解李妃之忧。该剧是公脚与正旦的应工戏。该剧还有何建青据清同治六年(1867)丹桂堂藏版、普天乐班本《寒宫取笑》校勘,并以光绪三年(1877)以文堂藏版、普丰年出头《寒宫取笑》勘正的版本,刊入1962 年《粤剧传统剧目汇编》第八册。

     

    清同治六年(1867)《寒宫取笑》的木刻剧本
     
    三娘教子
           传统剧。又名《春娥教子》。属“大排场十八本”之一。薛子罗携老仆薛保往镇江贸易,忽染重病。薛保糊涂,把别人尸骸误作子罗,买棺运回家中。大娘张氏和二娘刘氏,不甘清 贫,均改嫁。二娘留下襁褓之儿义哥,无人抚养。三娘王春娥,眼看孤儿无依,甚为不忍,矢志不嫁,苦心辅养遗孤,十三年来与义哥相依为命,并送其上学。一日,义哥因受同学嘲侮,回家不听三娘教训,三娘甚为伤心。经薛保劝导,义哥向三娘认错。子罗病愈,辗转流落关前。适外寇来侵,皇帝御驾亲征,途中染了重病,贴榜招医,得子罗治愈。皇帝带子罗返朝,以高官封赠。义哥上京考试,中了状元,将三娘王春娥教子经过奏上朝廷。朝廷降旨诰封王春娥,因子罗而诰封的圣旨同时传到。子罗告假返家,义哥奉旨回乡祭祖,一家团聚。该剧是公脚与正旦的应工戏。1958年广东粤剧团一团的演出本,由马师曾整理改编,红线女、马师曾主演。另有傅炜生的整理本,刊入1956年《粤剧传统剧目丛刊》第五集。还有由李苏昆、靓大方校订的新雪梅手抄本,刊入1962 年《粤剧传统剧目汇编》第八册。
     
     
    20 世纪50 年代马师曾(中)、红线女(右一)主演的《三娘教子》剧照

    三下南唐
           传统剧。又名《刘金定斩四门》。属“大排场十八本”之一。为粤剧常演剧目。赵匡胤被困寿州城,高君保出战,卸甲染了风寒,逼得挂免战牌。高君保病重请刘金定来救,金定来到寿州城,刀杀四门,得进城见驾。知君保有病,即往看望,亲侍汤药,君保病愈。妖道余洪骗得金定年庚八字放在草人之内,每晚作法,用箭射草人,因而金定得重病。君保冒违反军令之罪,私往探问。金定修书托君保命人送往冯贸处求救。冯得书下山,夜盗草人。金定痊愈,复与余洪作战,火烧竹林,灭了余洪。该剧是花旦与花面的应工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众多剧团选演,对剧本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以刘金定这一人物为主线,删去枝蔓,剔除迷信、怪诞的情节,易名为《刘金定斩四门》或《刘金定》。1962年广东粤剧院四团演出本,由陈冠卿整理,导演钟启南,郎筠玉、吕玉郎、冯镜华、罗冠声等主演。1983年,广东粤剧院四团复演,导演李观璇,曹秀琴、吴国华主演。
     
    四郎探母
            传统剧。属“大排场十八本”之一。杨延辉被俘流落番邦,后被招为驸马。十八年后,他探知其母佘太君领兵攻讨番邦,遂别公主,回营见母。该剧是武生的应工戏。民国初年乐千秋班曾演出此剧,东坡安、蛇公荣主演。
     
    五郎救弟
           传统剧。属“大排场十八本”之一。杨六郎奉母命往北番盗得亡父杨令公骸骨后,被番兵发觉,追至五台山寺,遇失散多年已削发出家的五兄杨五郎。兄弟共诉国难家仇。番兵追到,五郎杀退敌兵,护送六郎下山。该剧是二花面的应工戏。清末民初曾由祝华年班演出,东生主演。1954年珠江粤剧团的演出本,由罗品超、少昆仑、莫志勤整理,罗品超、文觉非主演。该剧还有蒋少斌、许少康、李名扬发掘,洪高明的校勘本,改名《五台会兄》。1956年曾由南宁市粤剧团演出,李名扬、黄少全主演。是南宁本地戏班常演剧目。剧本刊入《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五十一册。此外还有老天寿、郭式雄记录,傅炜生的整理本,刊入1957年《粤剧传统剧目丛刊》第七集。
     
    六郎罪子
           传统剧。又名《辕门斩子》。属“大排场十八本”之一。出自小说《杨家将》。杨宗保在穆柯寨与穆桂英成亲,其父杨延昭(六郎)怒其临阵招亲,将宗保绑在辕门候斩。佘太君、八贤王先后替宗保求情,皆未获准。穆桂英偕侍婢木瓜携降龙木至,请破天门阵,但求先释宗保。六郎悉桂英可破阵,又见她带来五百担粮草和五百名兵将,甚为欢喜,遂答允桂英所求。此剧是武生的应工戏。民国初年金山贞、新华、蛇公荣等曾演此剧。该剧有傅炜生的整理本,刊入1957年《粤剧传统剧目丛刊》第十集。另有何建青以清光绪三年(1877)以文堂刻本、普丰年班本,参照艺人高容升藏本的校订本,刊入1962年《粤剧传统剧目汇编》第七册。
     
    (摘自《粤剧大辞典》剧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