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蝶儿的“蝶恋花”情怀——述说“八和”忠诚子弟小蝶儿的往事(下)
发布时间:2018-02-09 作者:耀安 苏仕 陈平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1995年,“八和”换届。著名编剧家何建青当选为会长,他积极推动会务的发展,在理事会的统筹安排下,吸收了现职演员、音乐员、舞美人员、编导、管理人员参加八和联谊会,以增强代表性和影响力。
2002年,在吴国华、曹秀琴、郭英伟、陈象雄和理事会同仁的主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发动各方面力量,筹集资金维修恩宁路会馆危楼,随即恢复“八和会馆”的名称,使古老的会馆焕发青春,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海内外八和子弟无不欢欣鼓舞。小蝶儿在八十年代末退休,她退休后每天都回八和会馆,始终将会馆当作自己的家,守护着这个粤剧人的精神家园。
2002年,在吴国华、曹秀琴、郭英伟、陈象雄和理事会同仁的主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发动各方面力量,筹集资金维修恩宁路会馆危楼,随即恢复“八和会馆”的名称,使古老的会馆焕发青春,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里程,海内外八和子弟无不欢欣鼓舞。小蝶儿在八十年代末退休,她退休后每天都回八和会馆,始终将会馆当作自己的家,守护着这个粤剧人的精神家园。
小蝶儿与来访的八和子弟交谈
九十年代,当选了八和理事的小蝶儿,更是为繁忙会务辛劳不止。每年的春秋两祭,小蝶儿均组织人员到三元里八和公墓拜谒先人,以表示对八和先贤的敬畏之心。以前,戏服作为演员的“私伙”,均是演员们耗尽平生积蓄添置而來的,体现了艺人对艺术情怀所付心血。有些老艺人临终前将戏服捐献给八和会馆,表达自己传承粤艺的遗愿。每年,小蝶儿都会将可供一个剧团演出的戏服拿出來晾晒、整烫。小蝶儿在整理戏服时往往睹物思人,对舞台上曾展现过光彩、泛起过阵阵波澜的服装无不爱护有加,时常热泪盈眶。八和弟子的团结和衷共济精神,一幕幕当年“八表萃英才共奏霓裳羽衣曲,和声传宇宙齐唱盛世太平歌”的粤剧繁荣景象,在小蝶儿的心底始终挥之不去。
小蝶儿工作近照
作为戏班的行会,八和会馆有着一百三十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变迁,八和会馆位于黄沙的第一座会所是什么模样,后世一直不甚清楚。2011年初,广州收藏家麦胜文先生,带来一张当年由香港美璋照相馆摄制发行、1905年从广州寄往德国西部城市迪伦的明信片,明信片里的祠堂式建筑,就是赫赫有名的八和会馆。尘封了一个花甲的八和模样终于展现于今人面前。水有源,树有根!在八和史料不断完善后,海外的八和子弟每年都有为众不少的人到八和寻根问祖。1996年,罗品超应邀从美国纽约回广州,参加中断数十年的“粤剧大聚会”,当时他念念不忘八和,念念不忘昔日戏班先贤。罗品超语重心长地对陈象雄秘书长说:“八和会馆创始人邝新华有个恩师兰桂,祖籍在广州郊区龙归北村,你们一定要去探访,搜寻他的事迹,很有价值,义不容辞”。小蝶儿亦同时想到了,“我从小在西关长大,恩宁路八和会馆里里外外可算非常熟悉。旧时会馆内华光师傅圣像后面,有红纸写着兰桂的芳名,但不知他是何许人也,也未向前辈求教过。”本着鉴哥的意愿,小蝶儿与陈象雄、刘耀标三人,曾先后两次到龙归北村,寻访前辈艺人兰桂的史迹,但当地村干部和居民,均称“此地无其人”,只好败兴而归。然而这却成了小蝶儿一直记挂心中挥之不去的事情。
小蝶儿在八和会馆内近照
韶光易逝,岁月催人。转眼二十年光景。鉴哥、象叔先后离世。2016年春,一位中年的李姓男子多次走进八和会馆,要求协助查找晚清戏班“二花面”徐癸酉的情况,小蝶儿热情地接待他,恳切地对这位中年李姓男子说:我们只知北村有个“二花面”兰桂,却未闻徐癸酉大名,二者是否同为一人,有待进一步查核、考证。随后,小蝶儿与邝新华曾孙邝宏基、香港名伶阮兆辉等名伶、学者会同白云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北村考证,考证了徐癸酉故居及徐癸建于光绪二年(1876)的一座颇具规模、由学海堂名士黎维纵题匾的“显常书舍”。按徐氏族谱记载,徐癸酉、清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六月十四辰时生在番禺仁风乡(现龙归北村),名癸酉,字显常,早期艺名癸酉,后称兰桂。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十二月,终年74岁,例授“登仕郎”。小蝶儿等人参观故居、书舍等,考证了故居、书舍内尚存的衣箱、练功道具、有“出将入相”的古戏台等遗迹。小蝶儿当时睹物思人感慨万千,走到主人神位前上香拜祭,并告慰鉴哥在天之灵,她默默地说:鉴哥,你生前交代的事,我们今天做到了。
八和会馆大门
小蝶儿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安享晚年福也理所当然,然而,她对百花丛中粤剧这株花朵仍痴痴呵护,对八和会馆仍有难于割舍的情怀。有位名人说过:“要使一样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望着它,才更觉得它的意味和价值。”今天,她仍为八和守门,她认为终生不忘八和情,当八和义工义无反顾!这也是这位行内行外尊称蝶姐的小蝶儿当三十多年守门人守出的八和精神,也是小蝶儿的“蝶恋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