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少有人看戏的年代,这些孩子为什么还要唱戏?

    发布时间:2018-09-06 作者:王倩 来源:羊城派 点击:

          锣鼓敲响,灯光缓缓打在演出者的身上,一个个扮着精致戏曲行装的小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得有模有样,展现了岭南曲韵的魅力。
     


     

          8月27日,来自广东省49所小学和18所中学的学生参加了“2018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里度过了“有戏”的一天。
     


     

          广东省本身拥有不同的戏曲种类,此次展演涵盖了粤剧、潮剧、汉剧、和雷剧等具有广东特色的戏曲,其中既包括如《猴王借扇》以我国古代神话为题材的剧目,也有如《聪明的乌鸦》等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原创剧目。
     


     

    练戏曲就要能吃苦

          来自广州市荔湾区艺术学校的汤炜婷,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练习粤剧,她主演的《女儿香之剑归来》获得此次展演的中学乙组二等奖。汤炜婷主要练习的是刀马旦和花旦的角色,她坦言,学习粤剧让她明白了什么是毅力和坚持。

          “练刀马旦很苦,除了要拿刀拿枪之外,每次都要包好头饰练习。”汤炜婷说。因为刀马旦的头饰比较重,所以演员在平时练习时要习惯头饰重量,上台时表演才会更加流畅。年纪还小的时候,汤炜婷曾经因为无法坚持而在练习过程中大哭,如今坚持过来后,汤炜婷也收获了一份毅力。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倪惠英看完表演后,对汤炜婷赞赏有加,提出收她为徒。

          “我小时候爱哭,但很奇怪的是一听到锣鼓的声音就马上不哭了。”自幼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的陈峥,五岁开始就到青少年宫学习粤剧。

          陈峥母亲回忆说:“确切地来说,是她强行让我帮她报粤剧班的。在我的年代,粤剧已经进入低迷的时期了,所以我的女儿居然对粤剧感兴趣,这是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情。”

          现代人大部分对粤剧比较陌生,甚至觉得其中“咿咿呀呀”的唱腔枯燥无味,原本对粤剧毫不了解的陈峥母亲在最初也抱有这样的想法,但随着女儿一直学习粤剧,她也开始变成了粤剧的“铁粉”。

          “以前是她拉着我去剧院,现在她要上学,忙着学习,我就自己一个人去看戏。”陈峥母亲说,现在她懂得了不同演员有不同的唱腔,表达的感情也十分不同。

          已经学习粤剧九年的陈峥,是第十九届和第二十一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的获得者,称为“少儿二度梅”。

          接受采访的几个戏曲小演员,基本每周都要花固定时间练习唱腔和身段,和同龄人相比,他们牺牲了许多外出游玩和休闲放松的时间,而选择在舞台上挥洒汗水。
     

    传承靠“培养观众”

          “广东拥有培养戏曲继承人的深厚土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舞台。”广东省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表示。

          近两年,广东省中小学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除了将戏曲元素注入校本课程、编排乐韵操,让学生接触专业的戏曲知识之外,也举办了形形色色的戏曲大赛和活动。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的《芦花荡》获得了展演小学组一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老师郑雪娴表示,学校有专门的粤剧剧团,为选拔种子演员,相关粤剧课程也会进入第二课堂。

          “粤剧传承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如果我们作为本地人也不去传扬,那么传统文化就会有消失的一天。”郑雪娴说。

          而牵头举办了十二届“三元杯粤剧粤曲大赛”的广州市三元坊小学,这次展演则选择了结合现代元素的曲目《聪明的乌鸦》。舞台上,小演员们穿着卡通的动物戏服,却是一口标准的粤剧唱腔。

           指导老师苏洁韵表示,选择这样的一个剧目,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享受舞台,感受到粤剧的乐趣。“孩子们一般都会被漂亮的戏服所吸引,所以我们也专门选取适合儿童表演的剧目,让他们产生对粤剧的兴趣。”

          戏曲进校园,本质上是要培养观众。要想将传统的岭南曲韵发扬光大,就不是培养“老人观众”,而是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关注戏曲,连带家长的影响,达到传播和继承地方戏曲的目的。

           通过接触戏曲,不少学生会萌生未来往戏曲道路发展的想法。目前,广东共有45所粤剧传统特色学校,学校会将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推荐到戏曲艺术学校或是剧团,继续他们的戏曲之路。
     

    普及戏曲缺乏师资

          戏曲学习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有更加系统的培训,而不只是“玩一玩”。

          倪惠英表示,她希望将来学校里都能配备一名专业的戏曲老师,增大戏曲的推广度。但事实上,如今戏曲继承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师资。

          据了解,不是每间学校都会有专门的剧团,各个学校戏曲普及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现在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的老师,一般都来自各个院团,学校没有专业的戏曲老师。

          从广州粤剧团退休的何宇青,现担任荔湾区青少年宫和南海中学等多间学校的粤剧指导老师,她表示,现在需要的是稳定的师资队伍,才能达到每间学校配备专业老师的目标。

          如今戏曲融入校本课程的方式,主要是粤曲进音乐课本和粤剧兴趣班的开展,也有专门适用于高年级学习的戏曲教材,除去专业的老师不定时到校指导训练的时间外,其余时间基本都由学校的音乐老师负责相关课程。

          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少小演员都表示自己以后很可能从事与戏曲相关的职业。地方戏曲受众面比较小,学生的发展前景是否受到制约?
     


     

          对此,何宇青表示,如果对戏曲有兴趣,不一定是从事演员工作,也可以做相关的研究工作或者投身于戏曲教育事业,就业选择不一。

          “我一点都不担心。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有它的平台,一个人要是抓住了自己的平台,他的人生也是非常精彩的。”对于女儿的戏曲演员梦,陈峥母亲这样说道。
     


          本稿件转载自羊城派,由记者王倩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