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粤曲发烧友出钱办戏曲沙龙:魏金发已组织三次活动,吸引很多年轻粤曲爱好者参加
发布时间:2018-09-07 作者:朱如丹 来源:惠州日报 点击:
魏金发(左)在书香节戏曲专场演出。
近段时间,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七旬会员魏金发,忙着筹备成立惠州市戏曲艺术团事宜,他召集我市多位民间艺术家们开会商量需如何办理。自从今年南国书香节暨第八届惠州书展、惠州市第六届民间艺术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一场地方戏曲专场演出后,作为这场演出的主要组织者和演出者,魏金发更觉得要为惠州戏曲发展做一些事情。
受家庭熏陶,从小喜欢粤曲,50岁后学唱粤剧
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魏金发,在新中国成立后,跟随父母回到祖国。父母喜欢听粤曲唱粤曲,耳濡目染下,孩子们从小对粤曲就很感兴趣,家里文艺气氛很浓。魏金发的姐姐魏坤兴还加入了当时的惠阳县粤剧团,至今还在广州教500娃娃学粤剧,传承粤剧文化。魏金发说,因为多方面原因,他没有进入粤剧团,到了当时的东江化肥厂上班。喜欢表演的魏金发当上了宣传队队长,经常上台演出。他还经常在家里用留声机播放粤曲名家唱片,学着唱粤曲。
2000年,魏金发加入了群众文艺团体江南曲艺社,开始了自己的粤曲演唱生涯。魏金发表示,加入江南曲艺社后,他才开始专注、认真地演唱粤曲,才有机会接触到粤剧。魏金发表示,唱粤曲和唱粤剧是不一样的。唱粤曲随口可唱,唱粤剧一般要穿上演出服来演唱。在粤剧表演上,他得到了姐姐魏坤兴的指点,自己也悟出了不少门道,慢慢地,他对粤剧演出就更加娴熟了。2008年退休后,魏金发更是迷上了粤剧折子戏演出。要唱好粤剧,就要练基本功,唱、做、念、打“四功”都要练。魏金发本身的声线高,在粤剧里,主要以唱高音、大喉为主,扮演武生。为了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魏金发常常播放粤剧名家视频,自己边看视频边琢磨动作。粤剧武生的难度动作不小,特别是一些“打”的动作,更是难学。但魏金发还是努力地练习。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今年书香节的戏曲专场上,他在粤剧折子戏《潞安洲》与粤剧爱好者吴小莹搭档演出。一开腔,就吸引了大家。魏金发的每个动作,都很专业,两人演出得到大家好评。
为了让惠州的戏曲爱好者们有一个更好的演出平台,魏金发多方努力。今年5月份,在惠州市文化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曲艺家协会、市戏剧家协会的支持下,魏金发牵头组织了“戏曲沙龙”活动,每月组织一次,至今已组织了三次活动。
第一次组织戏曲沙龙活动,魏金发没少操心,一些费用自己出钱解决。几场活动下来,魏金发掏了几千元。
惠州书香节表演的戏种多样化、演员年轻化让魏金发很高兴
“戏曲沙龙”让惠州的曲艺发烧友有了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魏金发也从中挖掘一些好的节目和人才,挖掘出多个地方戏种。今年书香节的戏曲专场表演的16个节目,大多是从“戏曲沙龙”里挑选出来的。这次参加演出的剧种有粤剧、潮剧、白字戏、紫金花朝戏、京剧、越剧、花鼓戏、秦腔等,魏金发说,惠州有这么多的戏种,更进一步展现出惠州的包容性,也意味着惠州戏曲百花齐放。
魏金发表示,戏曲爱好者们都很重视这场戏曲专场演出,大家都自费出钱添置了新服装,他自己也花了1000多元添置服装。靓丽的服装,丰富的内容,高水平的表演,演出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让魏金发更高兴的是,参加戏曲专场演出的演员年纪都不是很大,大部分是30岁左右,最小的只有15岁。这意味着戏曲后继有人。
为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魏金发出钱又出力,但他依旧干得不亦乐乎。忙完了书香节的戏曲专场演出,他又忙着筹备惠州市戏曲艺术团,还要忙着9月1日的“戏曲沙龙”。魏金发的退休生活是累而充实着。
本稿件转载自惠州日报,由记者朱如丹、通讯员张小明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