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粤剧记忆 讲好白云故事
发布时间:2019-03-22 作者:宋昀潇 来源:金羊网 点击:
“我们重新挖掘了‘兰桂’这一宝贵的粤剧文化资源,但是无奈现在没有了团队”“粤剧在这一代已经断层了,人才接不上”“如何在年轻一代播下粤剧的种子”……近日,白云区委宣传部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粤剧名伶卢海潮、邓志驹为白云区粤剧发展“对症下药”,来自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太和镇、江高镇、石门街等单位致力于推动粤剧发展的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粤剧如何在白云再度开花。众多建议提及,要重新梳理本土的粤剧资源,推动粤剧进校园,培育粤剧新苗,在粤曲创作上运用新形式讲好白云故事。
唤醒本土粤剧资源
10个民间粤剧团队以粤剧大妆的形式,以乡约为起点,在北村主干道巡游……去年重阳节之际,太和镇北村村拉开了首届羊城乡村粤剧墟暨纪念粤剧先贤兰桂诞辰205周年的序幕。也源于此活动,兰桂这一粤剧先贤的形象被挖掘,走到了世人面前,这是白云区本土粤剧资源的一次深入的探寻。
白云区文化馆馆长冯耀波介绍说,粤剧在白云区历史渊源深远,早在大郊区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羊城粤剧团就小有盛名,如今业余曲艺团队依然活跃在民间。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白云区辖内有50多个粤剧私伙局,其中长期经营演出的有30多个。
“除了北村兰桂,白云到底有多少粤剧资源?”邓志驹自幼在鸦岗长大,后在村内文娱组粤剧熏陶中,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粤剧,由此坚持在粤剧一线长达40年,他说太和、石门、江高等各地都有不同的粤剧资源,当下急需把白云的粤剧底数摸清、梳理、汇总,科学分析,为下一步打造奠定基础。好比鸦岗,可往粤剧编剧、粤剧史家何建青上挖掘,其在粤剧编剧、粤剧理论研究、书法和诗词创作诸方面均各有建树、各领风骚,可谓“开戏师爷”。
为粤剧传承“播种”
“我们重新挖掘了‘兰桂’这一宝贵的粤剧文化资源,但无奈的是,现在北村已经没有了粤剧专业团队。”太和镇文化站站长丘倩玮说,少了后劲力量,如何传承粤剧文化一下子成了难题。
“这不是白云的难题,而是当下整个粤剧文化面临的普遍问题。”卢海潮坦言,过去数十年,老一代的粤剧名家想了很多办法,让年轻的观众成为粤剧的接班人,无奈现今科技太发达,很难再把观众拉回戏院看戏。
鸦岗经济联社党委副书记蔡经伟认为,对如何传承,当下最重要的是重新筑牢粤剧的群众基础,譬如每年的元宵节、重阳节,鸦岗都会提供平台,让学了一年新知识的粤剧团队表演,今年鸦岗还计划每个季度让文娱组“演一出戏”,让村民知晓定期定时有戏看。
邓志驹称,从历史渊源、音调等因素来看,鸦岗有传承粤剧文化的底气,而且现在粤剧已有走进鸦岗小学的苗头,可将这一苗头在区内进一步扩大。
新形式讲好白云故事
邓志驹称,将粤剧以朗朗上口的小曲小调展现出来,的确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当下面临着一个瓶颈——无专业团队可用。目前,粤剧整体从业人员数量锐减,首要工作是健全条件、配套资源。粤剧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如何突破粤剧的传统局限,譬如探索粤剧音乐剧等形式,都值得考虑。
粤剧这一文化资源,该如何与白云有机结合呢?冯耀波说,北村有着完整的书院群落,且北村旅游发展规划也逐步出台,可结合先贤文化、西关文化等,在北村打造集看戏、演戏、学戏等于一体的粤剧产业,延续粤剧的发展。
和北村一样,鸦岗的文化特色村之路也可以在粤剧上做文章。邓志驹建议鸦岗重新挖掘、打造何建青这一文化资源,并将传统文化艺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从其中找到突破口,来助粤剧走出当下的困局。
本稿件转载自金羊网,由记者宋昀潇,通讯员云宣、陈淑娴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