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28)鞠鱼、虎尾、抽藤条、冇头鸡、落腰

    发布时间:2019-04-0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鞠鱼
          打武棚基础训练项目。竞技体操称“俯卧撑”。练功者双手伸直,平按于地;双手与肩部同宽,肩部与双手的指尖成垂直,五指张开成虎爪状,作为身体的主要支撑点;双脚并拢伸直向后,以脚尖踮地;全身绷直,含胸收腹,夹紧臀部股肌,整个身体向前稍倾微拱,头部仰起。训练时要求这个动作保持长时间纹丝不动,称为“定鱼”。接下来手肘向后,双臂弯曲,整个身体保持水平向下,待胸部将要贴到地面时再用力伸直双臀,回复到定鱼的姿态。这样利用双臂屈伸,身体反复平衡上下起伏的动作过程,粤剧戏班艺人认为形状酷似一条鱼在不断地鞠躬,故称“鞠鱼”。鞠鱼是传统粤剧打武棚入门基础训练必不可少的项目,主要是锻炼双臂的支撑力,以及腰部的力量,武场演员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例行练习。
     
    虎尾
          打武棚基础训练项目。京剧叫“拿顶”(又名“空顶”);竞技体操名“倒立”(即倒过来竖立的意思);民间叫“竖葱”(因为葱是头在下,葱尾向上,意指“竖”起的“葱”)。虎尾分“定虎尾”和“鞠虎尾”两种。练功时双手按地,人倒立于地上,腰略向前弯,要求纹丝不动,坚持一定的时间,谓之“定虎尾”。主要用于训练手臂的支撑力和腰部支持力量。在定虎尾姿势的基础上,双臂弯曲,胸部自然向下沉坠,再用力伸直双臂,回复原状,这叫“鞠虎尾”(“鞠”就是低下来的意思)。一般训练要求反复“鞠”多次,主要作用是锻炼推手的力量。虎尾是打武棚中半边月、车轮、撞脚、级翻、过腰等跟斗和技巧动作的基础训练,是戏班打武棚必修的基本项目。
     
    抽藤条
          打武棚基础训练项目。助跑、小跳、双手由下而上抽起,身体跃起,双腿收屈至胸前,双手抱腿;双脚落地、双手高举以保持身体平衡。这个基础训练项目的目的是训练演员下肢腿部力量,增强弹跳力和爆发力。因为负责训练的老打武棚师傅站在旁边,手执一根藤条,根据训练者的水平,随意调节高度,要求他跳过藤条,如发现有不尽力或有意偷懒者,则用藤条扫击其脚踝,以示惩戒。这个项目是要求“抽”身跳过“藤条”,所以就简单明了地直呼作“抽藤条”。另外为了加强耐久力的训练,练习者原地反复做抽藤条动作,这叫“连环藤条”。
     
    冇头鸡
          打武棚基础训练项目。京剧叫“小毛”,又叫“骨碌毛”;竞技体操称“前滚翻”。训练者两腿并立下蹲,双臂前伸,按地,缩头,双手抱腿,身躯成圆形,以背着地向前翻滚。可以作单个翻滚,也可以作连续翻滚。因为这个动作演员把头缩到胸前翻滚,整个过程都看不到演员的头部,因此就叫做“冇头鸡”(冇头,广州话,没有头的意思)。另外,还有用侧身、偏头、单臂着地,身体斜着滚翻的“冇头鸡”。例如粤剧武打中的打藤牌,演员左手执藤牌,利用藤牌顺势侧身斜着翻滚“冇头鸡”。
     
    落腰
          打武棚基础训练项目。京剧称“下腰”。练落腰时要求训练者双手贴耳高举,手心向上,上身缓缓向后仰弯,直至双手及地。它是进一步练级翻、后趴虎等跟斗的基础训练。也会用于舞台的舞蹈动作,例如花旦的歌舞跳面,花旦表演舞蹈往往会采用落腰的动作。由落腰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动作:譬如双手不着地的叫“吊腰”,在《盗仙草》中白蛇就口衔灵芝,在高台上吊腰而下;又如落腰后,双脚向后踢,收腹推手起,这就变成“过腰”了。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