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开花墙外香,“南国红豆”进课堂
发布时间:2019-05-13 作者:顺德历史文化 来源:我地公众号 点击:
清凉初夏,粤韵飘香。5月10日,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的关门学生刘思琪以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落花生”粤剧调研团队一同走进顺峰中学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粤剧课堂”。
粤剧初认识
思琪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现任广州市荔湾区曲协世纪乐社、广州青年剧评团成员。课堂开头,思琪就提问了同学们对于粤剧的印象,“出乎我的意料,三分之二的同学对粤剧还是有所接触的!接着我提问了两名学生,都能具体地说出粤剧留给他们的印象,最吸引他们的是优美的拉腔和‘仙气飘飘的水袖’”思琪回忆道。
同学们对粤剧有不同的印象
接着,思琪分享了粤剧陪伴她成长的故事:“我学习粤剧已经有15年了,粤剧已经成为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想起第一次登台表演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只是通过这十几年来的刻苦钻研和锻炼,她不会像当年一样紧张了,可以从容地向同学们介绍粤剧的美。
粤剧初学习
表演过后,思琪老师正式向同学们介绍粤剧。佛山是粤剧的起源地,粤剧也是从佛山这片热土走向世界,粤剧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我们作为佛山人,应该去了解和学会欣赏这门戏曲艺术。粤剧并非阳春白雪,其实它取材于生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思琪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欣赏粤剧表演中的衣食住行。
粤剧表演中的“衣”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水袖。它其实是古人袖子里延伸出来的一部分绸缎,水袖“无骨”,故似水,起伏、荡漾、绵延……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一种情绪、韵味的延伸,在粤剧表演中,人物常常会用水袖来表现内心的喜怒哀乐。
粤剧中的水袖
水袖有隔挡的作用
为了让同学们直观感受百变的水袖,思琪老师特意带来了自己的戏服让同学们体验,两位女同学跟着老师学习“落袖”与亮相等基本动作,学得也是有板有眼,思琪还展示了用水袖的隔挡作用来表现“害羞”、“窥探”等形态。
同学们学习挥动水袖
粤剧表演中的“食”这方面,思琪老师介绍了其中的“杜康”,也就是酒。饮酒是粤剧表演中常见的场景,例如《柳毅传书》中的敬酒谢恩,《荆轲》中的饯行送别,《帝女花》中的饮鸩殉国……等等,而其中最家喻户晓的莫过于《贵妃醉酒》,同学们从一段《贵妃醉酒》的表演视频中也感受到了杨玉环的醉态之美。
粤剧初体验
粤剧表演中的“住”同样富含韵味,思琪老师以在粤剧舞台上人物如何表演虚拟的门窗为例进行介绍。粤剧舞台上没有真实的“门窗”,有时只有简单的幕布,表演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姿态动作、眼神眉宇呈现推门、关门等一系列丰富的形态。
光听讲解当然不够过瘾,思琪老师想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一起体验,大家都跃跃欲试,四位上台的男女生各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表演出开门关门的动作,而思琪老师指出了其中遗漏的重点,因为古时候的门大多都是有门栓的,所以在开门关门的时候都需要有“拉动门栓”这个动作,原来看似简单的一个虚拟门窗的表演,其中也是大有学问的。
粤剧表演中的关门开门也大有学问
最后,思琪讲解了粤剧演员是如何在舞台上表演“交通出行”的,粤剧常常是以桨代船,以人代轿,以旗代车,以鞭代马。“马鞭可以有很多种颜色,不仅仅代表这匹马的毛色、性格,其实还暗示着骑马人的性格。古装戏这么演,现代戏也能使用马鞭,《还金记》就是一个例子。”
不同颜色的马鞭也有不同的含义
讲到这里,思琪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一段特别的独家视频,那是她十二岁表演粤剧折子戏《穆桂英巡营》的珍贵录像。在同学们观赏的过程中,思琪老师适时补充了“马童”“大靠”“翎子”等粤剧知识,讲解到位而富有亮点,同学们既感到新奇,又被粤剧深深感染。
课堂最后,同学们还热情地让思琪老师临场加演了一段《搜书院之“初遇诉情”》,粤韵飘香,意犹未尽。尽管课堂只有短短的50分钟,但我们也希望这堂课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粤剧之窗,让他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粤剧,感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后,落花生调研团队的彦敏也分享了她的体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课堂体验中,虽然同学们都很害羞,但还是鼓起了勇气举起了手,跟着思琪学了水袖在粤剧表演中的动作。穿上了戏服的同学们立马就进入了状态,虽说动作不是非常标准,但是态度却非常认真,俨然一个粤剧小演员的架势。作为粤剧传承的一份子,有机会亲自走进课堂传播粤剧是我的荣幸。通过这一堂主题课,希望能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粤剧的魅力,让他们对粤剧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对粤剧的兴趣和粤剧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他们心中种下有关粤剧的种子。”
本稿件转载自我地微信公众号,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