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从王熙凤谈粤剧《红楼二尤》之“审侄”的剧本基础

    发布时间:2020-06-01 作者:刘思琪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首演于1953年的粤剧《红楼二尤》,由著名剧作家陈卓莹先生与杨子静先生编剧,陈酉名先生执导。白驹荣、小木兰、李燕清、谭玉真、刘美卿等前辈艺术家,以及卢秋萍、倪惠英、梁淑卿等著名粤剧演员,都曾出演过这部戏或其中的重要选段。但因该剧近年已不常演,公开的资料甚少,笔者只看了《粤剧大典》中梁淑卿老师主演的折子戏《红楼二尤》之“审侄”。梁老师扮演的王熙凤堪称经典,这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这个角色的成功打造,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演技,更离不开优秀的剧本。下面以此折戏为例,谈谈王熙凤人物形象塑造的剧本基础。
     

    梁淑卿老师饰演的王熙凤
     
            分析之前,先重温一下故事情节:宁国府贾珍之妻尤氏有两个妹妹尤二姐和尤三姐,因家贫跟随尤氏寄居贾府。贾珍堂弟贾琏见色起心,不顾二姐早有婚约,竟在太妃国丧和贾珍父亡的家丧期间,与贾珍、贾蓉父子串谋将二姐骗纳为妾,深居花枝巷内。三姐性情刚烈,她曾与在宁国府唱戏的柳湘莲有一面之缘,并订下婚约。不料,柳湘莲怀疑三姐对其不忠,而向三姐索回聘物鸳鸯剑,坚决退婚。三姐欲辩无由,饮剑身亡以表清白。贾琏之妻王熙凤为人阴险毒辣,知其夫妾后,耍弄阴谋致令二姐小产。王熙凤还到处中伤二姐,使其万念俱灰,终于投缳自尽
           若说大观园是个“风刀霜剑严相逼”之地,“二尤”惨剧便是最有力的见证。王熙凤无疑是一大凶手,大反派,同时却又是这场漩涡风暴的被裹挟者,演绎了人性当中的嫉妒与复仇。“审侄”一折,发生在贾琏纳妾之后。这桩丑闻贾府上下人尽皆知,唯独瞒着王熙凤,而熙凤偏是精明心机之人,怎会不起疑心?所以她要审问侄儿贾蓉,加以拷打威胁,虽是明知故问,逼他透露线索,好斩草除根。
            这出戏应该是展露王熙凤锋芒的最佳场面,适宜刻画她的主导性格——好强。编剧确实抓住了这一关键,曲白中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剖析式叙述及配角的言语烘托,正侧面结合反复渲染了王熙凤的威慑力。如熙凤说“哪怕你二爷狡猾,跳不出我熙凤掌心。”平儿听闻的“给二爷听到会煎皮,给二奶奶听到会拆骨啊!”与夫婿较量,王熙凤的强势一目了然。还有她的“我要三国归为司马懿,我要问底查根,天大事情有我当头阵。”让平儿附耳过来“听我行兵布阵。正是西风不到东风倒,逼着要斩草除根。”用的是历史风云人物典故和战争术语,仅看曲词也能感受到满纸豪气,真不愧为闺阁之英杰。
           然而作者所要传达的全部内容并不止于此。透过王熙凤的犀利和威严,作者有意揭示的深层内蕴,其实是这位女强人不幸命运的苍凉底色。剧中最震撼人心灵的不是王熙凤人前的强悍,而是她背后的无奈一面。剧本开头的一段【梆子慢板】,这样写“自恨生来是女人,朱门两扇隔青云。任你心比天高,终要凭夫荫。”“身在大观园,对人就嘻嘻哈哈,背人却沉沉暗暗。”“心比天高”与“妻凭夫荫”,“嘻嘻哈哈”与“沉沉暗暗”,两组异常鲜明的对比,点出了王熙凤矛盾复杂的处境和心理落差。这里不仅揭示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还揭示出人物的心怀、气度与志向,那就是王熙凤不满于封建社会对女性压迫的苦闷,想要冲破大家族的牢笼,以施展她的真性情、贤才干。
            虽说“可怜人自有可恨处”,但作者想告诉我们,王熙凤也有脆弱的时候。“自怜玉悴花憔,不禁愁侵病困。枉自争强好胜,徒劳竭力伤神。”的“自怜”其实是编剧对主人公的怜悯。在此基础上,演员精心安排了“照镜”的戏剧动作:王熙凤无意间瞥见镜中自己花容瘦损,从震惊到不忍再看——“啪”一声盖上妆盒;借助夸张的形体语言,“无声胜有声”地达到了传神感人的效果。“自怜”从她的唱词延伸到肢体动作,通过照镜受惊把“竭力伤神”这种抽象的身心感受外化于形,可见剧本里蕴含的思想情感为二度创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想象空间,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实现了人物形象立体化的过程。
           如果说,怜悯也就是理解的一种具体表现,作者并未就此而止。他还要“站”出来,借王熙凤之口向观众大声说:“你地旁人不体谅,又话我蛮腾。将心比心,试问谁不恼恨?”这两句直接表达对世人的谴责和拷问,渗透作者的主观评判,字字句句,发人深省。戏曲有代言的传统,常借剧中人物之酒杯,浇作者胸中之块垒。显然,剧作家对王熙凤是充满同情的,他想让观众除去刻板印象,用“将心比心”的态度去“体谅”一个女强人的不易,去善待那一个隐藏在刚强表象下的灵魂。从这里可以发现,剧中“这一个”王熙凤,既是对小说人物的再现,又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同时还是对现实中某一类人的艺术化概括,把主观与客观、个性与共性集于一身,因此,她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反语,是剧作家塑造王熙凤形象时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其一,是对别人说。如刚开始审问贾蓉时,说要“打赏”他,还让平儿取出“礼物”出来送给他,事实上是拿出家法来拷打他。其二,是对自己说。如听说“二姨就是新二婶”而且已有了身孕,她又说“安心乐意”,更有“真系阿弥陀佛谢天神。但愿得有仔担幡,真系如天之幸咯。”这体现王熙凤素来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任何人都知道这是假话,可是从她口中说出,说得越是开心,就表明她心里气得越是痛苦,以此取得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还增强了戏剧性和趣味性。通过这种手段的运用,我们能够感受到王熙凤的矛盾,窥见她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优秀戏剧文本的魅力所在。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