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38)白旗、百足旗、斗方旗、帅旗、令旗、车旗

    发布时间:2020-06-1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白旗
           道具。传统粤剧舞台使用的旗子。它是长宽各70厘米的白色正方形旗子,布质或绸质制成。边用小竹竿穿系。该旗子有多种用途,在粤剧传统例戏《玉皇登殿》中,四个堂旦站于玉皇宝座之下,手执白旗,在穿系着竹竿一端的中间不断地晃动,以此代表天宫的白云。它也可以用作代表水中波浪。戏中如有角色投水自尽,而又命不该绝的时候,就由一个手下,戴着水鬼的面具,舞动着传统白旗,走一圆台,然后将旗向投水者一挥,投水者即手执旗角,由手下引行,代表水的波浪将不该死的角色送回岸上。此种旗子极富抽象性,用途广泛而灵活,但因其颜色单一,后来被发展成同样规格、同样样式及不同颜色、图案的斗方旗、水旗等旗子,这种白旗就被淘汰了。
     
    百足旗
           道具。京剧称“门枪旗”。它是由堂旦扮演戏中的兵丁,或仪仗队所举起的条形旗帜般以四面为一套。缎质料,绣花(多绣龙形),颜色有红、黄、黑、白、绿等色,按传统戏的规矩百足旗的颜色要与戏中主角所穿戏服颜色一致。旗宽约35厘米,长约130厘米,顶端用短木条穿系由一枝长藤条(或竹竿)竖起。演员双手执长藤作舞台调度或站立时,都要将旗子放在身前。因为旗中所绣条形龙状图案酷肖“百足”(蜈蚣),故粤剧戏班习惯称其为“百足旗”。
     
    斗方旗
           道具。是每边长80-90厘米的正方形绸制旗子。其中一边套穿长约100厘米的小竹竿,供表演者执拿。颜色一般为红色。在传统粤剧演出中,斗方旗主要是由手下执拿,用于戏中元帅升帐、将军摆阵等戏剧场面。由手下(四个或八个)手持斗方旗,按规定的舞台调度挥动手中的旗子进行表演,起到渲染烘托气氛、壮大声势、丰富舞台色彩的效果。随着粤剧舞台艺术的发展和变化,各种颜色和图案的斗方旗相继出现,起到了直接点示具体剧情、舞台环境、人物性格的作用。
     
    帅旗

           道具。京剧称为“方纛旗”。“纛”原是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獒牛尾,或雉尾制成的饰物,戏曲把它变成了舞台上装饰性的旗帜。粤剧的帅旗是长方形的旗帜,长约120厘米,宽约90厘米,用绸制成。上端用一条木条(或竹条)穿系,下沿有排短穗,旗的两旁有飘带一副。旗沿围多绣有回纹、云头等图案,中间多绣上剧中主帅的姓,例如《夜战马超》张飞和马超上场,分别有“帅旗”上标“张”字和“马”字,跟着出场;或绣上所属的国号,例如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每个国家元帅上场都有标明国号的帅旗跟着上场(曾经也有演员将自己的艺名绣上去)。用长竹竿将旗撑起,由五军虎手举着帅旗跟在剧中主角后面上场,其原意是以此表明剧中人的身份,但后来更多的是借此增显剧中人出场的排场和威势,因其多随剧中主帅上场,故称“帅旗”。
     
    令旗
           道具。传统戏班的令旗是正方形的旗子,白底,周围镶红边,旗中有一黑色的“令”字,是剧中专为军中发号施令的标志。如传统粤剧《平贵别窑》的传令官,三次执令旗上场,传召薛平贵回军营听令。

    车旗
           道具。由两面每边长约75厘米的方形布或绸)缝制的旗子构成。旗子的一边用一条长约110厘米的小竹竿穿系,供推车的演员执车旗在舞上行进。车旗向外一面,画有车轮的形状,以此示意代表古代车辆。坐车者站在两车旗中间,双手分执两边车旗,与推车者配合表演。传统粤剧例戏《六国大封相》中有推车、坐车的表演程式,就是使用车旗作象征性的表演。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