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51)腰刀、宝剑、棍、锏、三节棍、八角锤

    发布时间:2020-08-0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腰刀
           把子。仿照古代兵器样式制成。由刀身、刀把、刀托和刀鞘四部分组成,刀的样式、材质与单刀相似,只是外加马鞘,由竹、木等材料制作,整把腰刀(连刀鞘)长约90厘米,刀鞘一般刻有饰纹图案,并涂上各种颜色,在戏中多为旗牌、卫土等群角佩戴。挂于腰后,其系挂的方向与方式恰与宝剑相反,演员要用左手反掌从左侧托往刀鞘尾部,刀把向演员身右方伸出,腰刀在戏中大多是作装饰之用,一般不作为开打使用。因其系挂于演员的腰后,故称“腰刀”。
     
    宝剑
           把子。剑原是古代兵器,戏曲参照其样式,加以美化。宝剑由剑鞘和剑身两部分组成。剑鞘由两块竹木夹合制成,外包漆皮,饰以各种花纹图案。剑身包括有连在一起的剑把和剑刃,中间有横把“护腕”,剑把端部有丝穗,称“剑穗”。剑把另一边是剑刃,由竹木于制成,外包漆皮,涂成银色。宝剑分有男角色用剑和女角色用剑。男角色用剑称“男式剑”,长约120厘米;女角色用剑称女式剑”,长约80厘米。还有一种女角用的双剑,把一对剑同装在一个剑鞘之内,一般双剑没有挂“剑穗”。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剑刃插在剑鞘之中。角色在戏中开打,主要是手握剑把,用剑表演一些规定的套路和对打。还有在神话戏中,演员将剑身放在身后,剑刃向上,一手握剑鞘向旁直伸另一手托剑把。抛起,剑身在空中划180度弧线,准确地插入剑鞘之内,此项技巧称为“宝剑入鞘”。
     

          把子。棍称“百兵之祖”,原是古代兵器。粤剧舞台上的棍一般用实木制成,原木色,长约165厘米,直径3-4厘米。传统粤剧南派武技中有著名的“六点半棍”的棍法表演,在武打中也有“十棍”对打。现时粤剧武打,也偶有用棍对打。
     

           把子。原是古代兵器,粤剧仿照实物,加以装饰美化,用于舞台。锏长约90厘米,木质,条状,分锏身和锏把;锏身有造成菱形、圆形或方形等数种不同形状,通体涂成金色,俗称“黄金锏”。锏身无刃,末端无尖刺。锏把长约13厘米,供握用。锏在舞台可作武场对打的把子,主要是用于劈、砸类,如《三鞭搏两锏》的秦琼,就使用锏对打。锏在舞台上多作装饰性和象征性的用途。例如传统粤剧《劈陵救母》的赵王,手持先帝所赐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黄金锏,惩恶扬善、平反冤案。
     
    三节棍
           把子。原是古代兵器。传统粵剧将技击性武技入戏,也将三节棍以及它的技击套路运用到舞台。三节棍分为三节,每节长度相等,长50-60厘米,用小铁环将三节连在一起。三节棍使用时有轻巧方便、灵活多变、可短可长、伸缩自如的优点。对打时,表演者可两手分握两边梢节,或单手握棍的梢节、一手握中节,或将三节并拢、一手紧握。基本棍法有劈、砸、架、戳、抡、扫、舞花等招式。在传统粤剧舞台上,三节棍对打的基本套路是:三节棍对抡,三节棍对藤牌(盾牌),三节棍对刀等。三节棍是技击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把子。
     
    八角锤
           把子。锤原是古代铁制或铜制的兵器,戏曲舞台上的八角锤仿照古代兵器加以装饰美化而成。因为有八角,故称之为“八棱锤”。舞台上的八角锤由锤身和锤柄两部分组成,锤身是由竹篾扎成,直径约35厘米,六个方形平面的锤框,外糊裱布、棉纸,外加银色(或金色)的饰纸,呈现出有六个方形平面、八个棱角的锤体,八角锤因此而得名。锤上突出的棱边贴上黑色(或红色)的丝绒条,作为装饰。锤柄用长约50厘米的圆木条制成。八角锤以两个锤为一组,表演者双手分执两锤柄,挥舞表演。八角锤可用作戏中武场对打,也可由演员双手舞动双锤作技巧性的抛、接等脱手锤表演。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