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72)靴仔、战靴、文生鞋、打鞋、草鞋

    发布时间:2020-10-2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靴仔
            靴鞋。其样式为薄底、圆头、矮靴帮,靴面和靴帮多用黑色棉布或缎制成,靴底用牛皮或线胶制作。与高靴相较,其体积较小,且灵活轻便故粤剧戏班称其“靴仔”。多为戏中兵丁、衙差、家丁等群角,以及参与剧中开打的武将、侠士等角色所穿。
     
    战靴
           靴鞋。其样式为薄底、圆头、高靴帮底部多为牛皮或线胶,靴面、靴帮用缎制成。粤剧的战靴与演员所穿戏服(多为大甲、扣仔、蟒)的颜色、图案、花纹相配,另外有云头靴、虎头靴等样式,这些则属厚底靴。因为穿此靴者多为戏中武将之类的角色,需要参与剧中战斗场面故称“战靴”。
     
    文生鞋
           靴鞋。其制作样式和材质均与高靴相似,但没有靴邦,而且鞋面多绣花纹图案。此鞋多是给小生行当演员在戏中扮演文士、秀才等读书人的角色穿用,故称“文生鞋”。文生鞋按鞋面绣花的图案及鞋头的形状,又可细分成两种样式供戏中不同角色穿用。一种是鞋头呈圆形,鞋面绣如意头或万字图案。多选用赭、灰、藏青等较沉实的颜色,鞋底较薄(一般只有2~5厘米),多供戏中年纪稍大的老学究、账房先生、商店老板,或是由夫旦扮演白发苍苍的老夫人等老成持重的角色所穿。一种是鞋头呈方形,鞋面颜色较鲜艳,一般须与角色的戏服颜色相协调,并在鞋尖上钉缀一件直径约为6-10厘米的装饰物,外表颜色及图案与鞋面相同,内包一团棉花作充塞物,其作用与旦脚所用绣花鞋鞋头的鞋穗一样,只作为鞋的装饰,鞋底高度按演员需要而定,一般为6-12厘米,多供戏中青年书生,或公子、少爷等角穿用。
     
    打鞋
           靴鞋。其样式与草鞋相近,薄底、圆头,底部是用牛皮或线胶制成,鞋面用白色帆布缝制,加黑缎间边,鞋头和鞋后睁通常绣有“猪鼻云”图案,在鞋后睁处,缝上一条彩色绸带绕前系绑于鞋面上。因穿着此鞋的角色多参与戏中打斗场面,故称“打鞋”。打鞋方便轻巧,便于武场演员在舞台上翻跟斗和开打,多为五军虎、六分等武场行当的群角穿着。
     
    草鞋
           靴鞋。早期粤剧的草鞋,是借用生活中的实物拿到舞台上穿用。鞋的整体都是用禾秆草编织而成,故称“草鞋”。另有些用芒草编织,又称“芒鞋”。先须按脚掌的形状编织鞋底,鞋的底部大于穿用者的脚掌,鞋头、鞋面、鞋帮、鞋后睁等整只鞋的各个部位都是由鞋底延伸出来的禾秆草编织而成。草鞋是给戏中贫穷百姓、和尚、头陀,或山贼、流寇等角色穿着,如传统粤剧《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就穿着草鞋表演。随着粤剧舞台艺术的发展,草鞋的制作材质有较大的变化,鞋底改用牛皮或线胶制作,鞋面选用白帆布,在鞋面加上蓝色排绳间边,给予美化和修饰,现代粤剧《山乡风云》的游击队战士就穿用这种草鞋。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