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308)江枫、红线女
发布时间:2021-03-09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江枫(1909-1984)
编剧。原名江誉镠,笔名南海十三郎,广东南海人。他出身豪门,其祖父江清泉是上海大茶叶商,人称江百万。其父江孔殷是晚清林,在20世纪30年代初常与薛觉先等名艺人交注,京剧名艺人梅兰芳也曾到他家中做客。江是江孔殷的第十三子,自小耳需目染,也喜欢粤剧,因受其十一姐江畹微的影响而爱上编剧。江畹微特别喜欢看薛觉先的戏,并亲自为薛撰写剧本,囿于封建礼教,成稿后皆由江枫抄正并署“南海十三郎”的笔名,交给薛觉先。据说薛觉先主演的《女儿香》《红粉金戈》《明月香襟》《紫薇花对紫薇郎》均是江畹微中之作。江枫早年就读于上海某大学医学院,又曾人读中山大学法律系,精通英、德、法语,对传统戏曲颇有研究。他天资聪颖,在胞姐的影响下,很快掌握编剧的要领,并不计酬劳地为戏班编剧,晋身梨园。
薛觉先十分器重江枫的才华,组建觉先声剧团时,礼请江枫担任编剧一职,每演他编的剧目,广告上把“南海十三郎”的名字与自己的名字并列、令江枫人气急升。江枫为薛觉先撰写了不少剧本,代表作有《燕归人未归》《花落春归去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等。后来,他又为千里驹、白玉堂等名艺人及多个剧团写剧本。为义擎天剧团写的《七十二铜城》等六部新戏,为新春秋剧团写的《雪拥蓝桥》《渴饮匈奴血》,以及为国风幻境剧团写的爱国名剧《郑成功》等,皆为当时的戏迷津津乐道。
坊间流传他雇请多个写手,自己同时口述多个剧本的曲词,这虽有夸张之嫌,却可见其才气之高、名气之大。江枫编剧手法老到,因人写戏,剧作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曲词亦富文采。江枫平生以名士自居,纵酒疏狂,性格豪放,愤世嫉俗,铁骨铮铮。抗日战争期间,他毅然到粤北参加抗日救国宣传队伍,还撰写评论发表于报章,怒斥汉奸卖国贼,并鼓励沦陷地区的艺人返回抗日后方演出爱国剧目。抗战胜利后,江枫返回香港,却因生活波折造成精神失常,其父托人找寻,他却不肯回广州,宁愿流落街头。世传他于1983年陈尸香港街头,但据其族人江沛扬考证,江枫是1984年逝世于香港精神病院。
红线女(1925-2013)
红线女
女,演员。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自小师从舅母何芙莲,13岁粉墨登场,后改艺名红线女。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随马师曾领衔的太平剧团、抗战剧团在广东、广西等地演出。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穿梭于穗港澳及越南、新加坡、马来亚各地献艺。1952年,红线女在香港组建真善美粤剧团,与马师曾、薛觉先联袂演出《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55年回到广州,先后在广东粵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曾担任广东粵剧院副院长、广州粵剧团艺术总指导、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是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出的剧目数以百计,成功地塑造了不少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京剧、昆剧、歌剧、话剧、电影之所长,加以融合创造。1955年回穗后,她先后主演《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焚香记》《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祥林嫂》等一批剧目,塑造了翠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琴、焦桂英、沈洁、祥林嫂等不同历史时代的各种典型妇女艺术形象。她以高超的唱做功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红派”表演艺术。她所创造的“红腔”誉满海内外,《昭君出塞》《柴房自叹》《蝶双飞》《香君守楼》《打神》《荔枝颂》等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1984年举行的“红线女独唱会”,集中展示了“红腔”的艺术风貌,开创了戏曲演员举行“个唱”的先河,在戏剧界和广大观众中产生很大反响。1987年红线女以“独唱会”部分节目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南)演出,大受好评。1982年、1988年、1994年她三度率团晋京演出了《昭君公主》《昭君出塞》《刁蛮公主戆驸马》《白燕迎春》等一批“红派”代表性剧(曲)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誉满京华。
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在《红线女、红派、红腔》一文中写道:“红派’的艺术风格是很鲜明的。看‘红派’戏,我有一种感觉—极新,却又极熟;极奇,却又极稳;雅不伤俗,俗不失雅;初听,有新奇之感,悦耳、动听,但不失粵剧传统格局,有些唱段甚至是很传统的……”并强调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红派’所遵循的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红派’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著名音乐家李凌认为红线女的艺术创造特点是“深深地挖掘人物的精神性格”,“善于运用声音的要素体现人物个性”,“使人物的唱腔个性化、典型化”。
红线女还拍摄了电影90多部。1998年2月5日至12日,香港临时市政局举办了“银海艳影——红线女从影五十周年纪念展”,放映了红线女部分电影代表作《慈母泪》《玉梨魂》《秋》《审死官》《原野》《李香君》等,影剧界和传媒界对红线女在影坛上的杰出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红线女对艺术执著追求,不断超越自己,勇于创新,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屡获殊荣。1957年她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1981年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南国戏剧》《百花园》举办的由观众投票评选的粤剧“百花奖”中,她位居“最佳女演员奖”的首位。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199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59年和1961年红线女先后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20世纪80年代后,她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香港、澳门等地演出、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受到热烈欢迎和赞赏,在当地掀起“红线女热”。红线女还参加了香港、澳门庆回归演出。
红线女一贯热心扶掖后辈、辛勤培育新人。1959年至1964年,她主持广东粤剧院青年训练班,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73年,她负责广东粤剧训练班,担任专职教学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她指导广州粤剧团的青年剧团、实验剧团,组建小红豆剧团,负培训工作,开展改革试验,积极培育人才,培养造就了郭凤女、欧凯明、黎骏声、苏春梅、张雄平、杨小秋和赖琼霞等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为表彰红线女对粤剧艺术的杰出贡献、传承红线女流派艺术,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红线女艺术中心,并投资兴建红线女艺术中心大楼。大楼于1998年建成时,举行了红线女从艺60年庆贺活动暨大楼落成典礼。“中心”在红线女的亲自策划、领导和参与下,为弘扬粤剧做了大量工作。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出的剧目数以百计,成功地塑造了不少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京剧、昆剧、歌剧、话剧、电影之所长,加以融合创造。1955年回穗后,她先后主演《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焚香记》《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祥林嫂》等一批剧目,塑造了翠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琴、焦桂英、沈洁、祥林嫂等不同历史时代的各种典型妇女艺术形象。她以高超的唱做功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红派”表演艺术。她所创造的“红腔”誉满海内外,《昭君出塞》《柴房自叹》《蝶双飞》《香君守楼》《打神》《荔枝颂》等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1984年举行的“红线女独唱会”,集中展示了“红腔”的艺术风貌,开创了戏曲演员举行“个唱”的先河,在戏剧界和广大观众中产生很大反响。1987年红线女以“独唱会”部分节目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南)演出,大受好评。1982年、1988年、1994年她三度率团晋京演出了《昭君公主》《昭君出塞》《刁蛮公主戆驸马》《白燕迎春》等一批“红派”代表性剧(曲)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誉满京华。
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在《红线女、红派、红腔》一文中写道:“红派’的艺术风格是很鲜明的。看‘红派’戏,我有一种感觉—极新,却又极熟;极奇,却又极稳;雅不伤俗,俗不失雅;初听,有新奇之感,悦耳、动听,但不失粵剧传统格局,有些唱段甚至是很传统的……”并强调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红派’所遵循的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红派’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著名音乐家李凌认为红线女的艺术创造特点是“深深地挖掘人物的精神性格”,“善于运用声音的要素体现人物个性”,“使人物的唱腔个性化、典型化”。
红线女还拍摄了电影90多部。1998年2月5日至12日,香港临时市政局举办了“银海艳影——红线女从影五十周年纪念展”,放映了红线女部分电影代表作《慈母泪》《玉梨魂》《秋》《审死官》《原野》《李香君》等,影剧界和传媒界对红线女在影坛上的杰出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红线女对艺术执著追求,不断超越自己,勇于创新,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屡获殊荣。1957年她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1981年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南国戏剧》《百花园》举办的由观众投票评选的粤剧“百花奖”中,她位居“最佳女演员奖”的首位。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199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59年和1961年红线女先后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20世纪80年代后,她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香港、澳门等地演出、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受到热烈欢迎和赞赏,在当地掀起“红线女热”。红线女还参加了香港、澳门庆回归演出。
红线女一贯热心扶掖后辈、辛勤培育新人。1959年至1964年,她主持广东粤剧院青年训练班,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73年,她负责广东粤剧训练班,担任专职教学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她指导广州粤剧团的青年剧团、实验剧团,组建小红豆剧团,负培训工作,开展改革试验,积极培育人才,培养造就了郭凤女、欧凯明、黎骏声、苏春梅、张雄平、杨小秋和赖琼霞等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为表彰红线女对粤剧艺术的杰出贡献、传承红线女流派艺术,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红线女艺术中心,并投资兴建红线女艺术中心大楼。大楼于1998年建成时,举行了红线女从艺60年庆贺活动暨大楼落成典礼。“中心”在红线女的亲自策划、领导和参与下,为弘扬粤剧做了大量工作。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