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薪火相传 梨园花开——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办班二十周年成果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1-17 作者:本站 来源:粤剧网 点击:

    为纪念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诞辰一百周年,在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办班二十周年之际,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联合举办了“薪火相传 梨园花开——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办班二十周年成果交流活动”。1月11日下午,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原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以下称“粤研班”)的师生齐聚红线女艺术中心,分享该班开班以来取得的作品成果以及学员们的成长历程。

    2004年初,鉴于粤剧编剧出现断层的情况,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致信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提议加紧培养粤剧编剧人才。张德江书记对此高度重视,批准了广东省文联关于创办粤剧编剧研究生班的方案。2004年秋,广东省文联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正式开班,面向全省及广西、香港等地录取了25名学员,由省文联所属的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负责日常教学,学制为全日制三年。开班二十年来,学员们的作品从崭露头角到成熟多彩,在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广东省艺术节、广东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及各类戏剧戏曲展演、群文节目比赛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了广东省戏剧创作的骨干力量。

    交流会上,广州市原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首先发言。他向粤研班办班二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当年办成这个班的领导、专家以及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认为,如果二十年前没有办这个班,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成果,广东的戏剧舞台尤其是粤剧舞台就会少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他希望学员们面向岭南、面向大湾区,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且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作品。

    肖柱荣老师作为当年粤研班的班主任,整整三年时间都在见证和陪伴着学员们的成长,面对今天学员们取得的成果,他感到十分欣慰,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新的方案,培养出更多的粤剧编剧人才。
    中山大学吴国钦教授当年担任粤研班的教研组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吴国钦教授指出,当年中山大学为这个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针对粤剧编剧培养制定了可行的教育方案,这个班的学员李新华、陈云升等人的作品已经在全国产生了影响,证明了这个班没有辜负红线女老师当年的期望。
    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当年为粤剧班上了整整一个学期的课,二十年来始终和学员们保持联系,至今还能叫出大部分学员的名字。康保成指出,这些年来学员们创作出了很多作品,但还是缺乏顶尖之作,中国不缺好演员,但缺好编剧,希望学员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早日拿出能代表当今最高水平的戏剧作品。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景海指出,广东省文联当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做了大量工作,这项决策不但影响了在座学员的成长,同时也为广东全省戏剧舞台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景海认为要好好总结粤研班的成功经验,为接下来的编剧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方法和思路。

    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理事长刘宛子指出,编剧班学员为广州戏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基金会一直支持学员们的创作,对粤剧研究、创排等工作给予支持。他鼓励编剧班学员们继续努力创作,祝愿大家为戏剧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倪惠英是粤研班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当年她带着新创排的粤剧《花月影》走进了课堂,她认为这个班最大的成功,就是成功招收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青年作者,经过二十年的成长,他们已经撑起了广东戏剧创作的大半边天。

    当天的活动由广东省文联戏剧电影电视工作部副主任、省剧协秘书长谭臻主持,她指出,粤研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编剧人才,为全省戏剧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各位领导、专家的发言为接下来的戏剧编剧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
    广东省文联党组原书记陈中秋、原巡视员吕成忠,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杜国富,广州粤剧院董事长林凯彬,广州市剧协主席李嘉宜,红线女艺术中心副主任黄芳,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陆键东、原副院长梁郁南等人也出席了活动并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粤研班的办学历程和创作成果,并对广东粤剧事业的发展提出期望与建议。

    在交流会上,来自北京和全省各地的学员代表们纷纷发言,大家感恩粤研班的三年培养,回忆当年的学习经历。同时大家也认为,在当今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站在办班二十年的新起点上,广东的文艺事业迎来了建设文化湾区的重大机遇。广东省粤剧编剧研究生班的学员们将继续立足岭南,立足湾区,面向全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戏剧作品记录时代,推动广东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