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合八方·颂先贤·传艺志——记司马剑琴诞辰90周年纪念晚会

    发布时间:2025-02-17 作者:黄广荣 来源:粤剧网 点击:

    2024年12月15日晚,文化公园中心台热闹非凡,如同“墟日”,一场与众不同的晚会、一场向前辈致敬的晚会——司马剑琴诞辰90周年纪念晚会正在这里举行。


    司马剑琴诞辰90周年纪念晚会大合照

    前奏:迎宾曲

    说起司马剑琴(原名梁斌,字敬贤)前辈,年长一点的粤剧观众几乎无人不知。自1953年起,他前后在合浦粤剧团、廉江粤剧团、佛山专区青年粤剧团、佛山市文艺宣传队(后转为佛山市粤剧团)、肇庆市粤剧团工作。他驰骋舞台四十余年,领衔主演或担任重要角色和移植改编、执导的剧目比比皆是,多不胜数。他领衔主演或担任重要角色的剧目,有《嫦娥奔月》《蒙正祭祖》《卖马蹄》《梅郎与布娘》《百里奚会妻》《芦荡火种》《二堂放子》《穆桂英大战洪州》《金印记》等。1964年,他执导并主演现代粤剧《四只肥鸡》,与陈小华、罗君超、叶碧云一起在广州迎宾馆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执导并参演电视粤剧《三看御妹》,采用实景拍摄,让观众眼前一亮。他还执导并参演了《陈铁军》《汉宫秋月》《巾帼辨奸》《抢附马》等多部粤剧。他移植改编、执导并领衔主演了《春草闯堂》《徐九经升官记》,还编撰了《一夜王妃》等剧目。司马剑琴是一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粤剧艺术精英。


    司马剑琴在《汉宫秋月》中饰演老侯爷霍光,图中是吹须技巧表演

    为了纪念司马剑琴,让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精神得以更好的传承,在他诞辰90周年之际,由广东粤剧銮舆堂主办,广州市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耆乐融融艺术团、广州繁华艺苑协办的“司马剑琴诞辰90周年纪念晚会”如期举行。


    司马剑琴学习表演白派名剧《二堂放子》

    是夜,无论台前还是幕后,我们能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有些是司马剑琴的同事、朋友,有些是他好友的儿女,有些是他儿子的朋友,闻知要举办这次纪念晚会,大家发挥团结一致的八和精神,踊跃参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与司马剑琴共事多年的小神鹰老师,虽年事已高,仍坚持要来参加这次纪念晚会,他还上台与在场观众分享当年与司马剑琴的友谊以及司马剑琴对艺术的执着。 


    司马剑琴与京剧名家胡芝凤在作艺术交流探讨

    开锣:步步高

    纪念晚会主持人由知名节目主持人周丽珊担任。著名粤乐演奏家卢国华师傅,司马剑琴好友、粤乐名家骆津的三位儿女骆庆儿、骆健仪、骆欢仪加盟“棚面”,和一班演奏高手,组成十四人的强大伴奏队伍。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回忆司马剑琴

    司马剑琴的团友,来自澳门的朱振华和来自佛山的司马剑琴学生陆志鹏,分别与广东粤剧院的青年花旦梁妙彤在纪念晚会上演出了折子戏《小宴》和《狄青闯三关》。

    《七状词》是司马剑琴与梁荫棠前辈同台演出过的一个戏,文武生由梁荫棠饰演,司马剑琴在剧中扮演一名小生角色。当晚司马剑琴的儿子梁迪龄和曲艺名唱家卢艳卿一起演唱《七状词》,纪念司马剑琴的同时,也向曾经教导过司马剑琴的梁荫棠前辈致敬。


    司马剑琴在《春草闯堂》中饰演胡知府

    《梅郎与布娘》是当年重量级编剧陈璐根据一个番禺灵山的传说,为司马剑琴量身定做的一部神话粤剧。故事讲述农夫梅郎与织布姑娘布娘两人真心相爱,却被一心想将布娘据为己有的财主加害,要他俩在限期之内种满整山梅树和织五百匹布方可成亲。梅郎与布娘甚是忧愁,两人一夜之间由青丝变成白发,后得神仙相助,洒下杨枝甘露,才复归年轻,终成眷属的故事。司马剑琴在该剧中挥洒自如地演绎两个无论是口白、唱法、台步等都有所不同的小生和须生行当。由于剧情好,司马剑琴做得又好,当时该剧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颇受欢迎。在纪念晚会上,司马剑琴的儿子梁志强与原佛山市粤剧团正印花旦邵西莹一起演唱《梅郎与布娘》中的主题曲《私会》。

    《百里奚会妻》是一个唱、念、做并重,曲词以道白、古腔板式为主的须生和青衣折子戏。故事讲述春秋时期政治家百里奚30岁别妻,70岁才被秦穆公赎到秦国拜为上卿,在这四十年间,百里奚受尽颠沛之苦,而妻子亦因穷困而流落异乡,后来两人得以重逢的故事。1960年,司马剑琴携该剧代表佛山专区参加全省青年汇演,得到专家、同行及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优秀青年演员奖。

        
    司马新与欣谊、何家明合演的《百里奚会妻》

    粤剧《春草闯堂》(佛山市粤剧团版)是司马剑琴由同名莆仙戏移植改编并主演的。该剧讲述正直、善良、机智、果敢的小丫环春草为救见义勇为的薛玫庭,有力地抨击、讽刺趋炎附势、一心高攀的胡知府的故事。当时各剧团争相演出该剧,其中佛山市粤剧团由司马剑琴饰演的胡知府比较受欢迎。


    司马新与欣谊合演《春草闯堂》之“耍路”

    司马剑琴的儿子梁志坚(司马新)为了更好地传承父亲的艺术精神,接受挑战,跨越文武生、丑生、须生三个行当演出。他勤勤恳恳、胆大心细,和与舞台上的最佳拍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彭炽权的高徒欣谊一起反复操排,精雕细琢。功夫不负有心人,纪念晚会上,在《百里奚会妻》中,司马新的表演细腻有致,唱腔苍劲饱满,把几经沧桑终于与妻相会的百里奚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春草闯堂》之“耍路”中,他以风趣幽默的表演方式,把为了保住乌纱帽,不得不纡尊降贵,宁把官轿让与春草,自己步行的胡知府演绎得入木三分。在《花园对枪》一剧中,他把性情简率,风流倜傥,能文能武,对刁蛮任性的妻子处处忍让的高怀德刻画入微。


    司马新与欣谊合演《花园对枪》

    细心的戏迷和读者或许会问,《花园对枪》好像不是司马剑琴的代表作吧?对,不是。但为何司马新在纪念晚会上演出该剧呢?因为那是一种传承,一种艺术精神的传承。司马新在当晚的三部戏中,分别演出文武生、丑生、须生三个行当。这是一次跨越,他用行动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他没有忘记父亲的栽培,永远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

    结语:得胜令

    纪念晚会当夜,天寒地冻,中心台观众席八面来风,更觉寒气袭人。然而三个多小时的演出间,观众席依然人头涌涌、座无虚席,大家热情高涨,看得津津乐道。正是“心如火热,足可抗寒潮”。


    司马剑琴与新马师曾同台演出并向其请教

    这是一场向前辈致敬的晚会,是一场传承粤剧艺术精神的晚会。这也是一场八和子弟聚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晚会。晚会的帷幕虽然降下,但人们对前辈的思念和敬畏之心是有增无减的,我们敬佩司马剑琴追求艺术的精神,这种精神将由他的儿子及一众梨园子弟继续发扬。


    1964年在广州迎宾馆为周总理演出现代粤剧《四只肥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