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戏神田窦二师的说法
发布时间:2015-02-06 作者:潘邦榛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在粤剧八和会馆和粤剧团体演出的后台,人们常常都可以看到供奉着粤剧的戏神,包括华光大帝和田窦二师等,并诚心礼拜,以求演出时一切顺利。笔者多年前赴香港参加粤剧界一项活动时,还在香港博物馆看到一尊特别的田窦二师像那原是粤剧艺术大师、万能泰斗薛觉先留在香港最著名的演艺场所“利舞台”里的,后由粤剧红伶新马师曾代表“利舞台”亲自交给香港市政局,再移交香港博物馆,当年香港的电视台还录播了移交的实况,扩大了社会的影响。
到底田窦二师是什么样的戏神?粤剧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值得谈谈。
听那些老前辈的一般说法,田窦二师是指热心教授粤剧伶人练功表演的两位仙童。当年本地班的伶人在天边练功,忽现两位小童,热心观看,后便教伶人踢腿、车身、翻跟斗等,使大家很快掌握到要领。伶人们恳请仙童留下姓名,一个仙童指着稻田说:“我姓这个。”另一位则指着田埂的小洞说:“我姓这个。”话毕转眼消失。因广州话常叫“洞”作“窦”的,故被称作田窦二师。
在《粤剧大辞典》中,一条“田窦二师传技艺”的“掌故逸闻”记得更具体生动:
相传从前有本地班艺人在树下练功,有两个小童在旁边观看良久,继而笑嘻嘻地走向众人,施礼后说:“你们这等练法不管用,待我俩指点一二吧。”大家将信将疑,只见两位小童撩衣卷袖,拿刀教刀,提枪教枪,并示教踢腿、车身、打挂脚等,这些技艺成为日后粤剧表演的基本功。教授完毕,两位小童又笑嘻嘻地地抱拳行礼道:“各位辛苦!”说完一溜烟而去。大家正学得兴起,岂容放过?急忙追赶,恳求留步。说也奇怪,无论如何加快脚步,都追赶不上,众人醒悟可能遇到仙人了,于是恳请留名。 一小童指着稻田说:“我姓这个。”另一个指着田边的小洞说:“我姓这个。”说罢化作青烟而遁。众人立刻仰天谢拜。此日正是农历三月廿四日。两位仙童留姓不留名,因此戏班众人就称他俩为田、窦(广州方言中有把“洞”叫做“窦”的)二师,并塑像供奉,规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为田、 窦师傅宝诞。
不过,另有一说不是仙童在田边教戏,而是指唐明皇于梦中见到两个划上脸谱、穿上五色彩衣的童子,表演着一些人物、动作与情节,后来这两个童子一个蹿入了“田”,一个走入了“窦”(即“洞”),唐明皇醒来记忆甚深,便征集了一批童男童女,让他们在梨园学习梦中二童的各种表演,自此戏班伶人便供奉起田、窦两位师傅来。
再有一说法,称“田”指田祖,为远古黄帝时的鼓神,“窦”指远古时的舞神,说法不详。
还必须介绍的是,已故著名的编剧家、粤剧史家、笔者的同事杨子静(静公)不同意以上的说法。他去世前曾与笔者谈到这个问题,笔者当时做了笔记。
他认为两位仙童“蹿田入窦”之说属于牵强,“窦”为相近的“都”音之误,“二”应为“元”,“师”应为“帅”,田窦二师不是两人,实指一人,应是“田都元帅”。
那么,这个“田都元帅”何许人也?静公还具体地点出,这“田都元帅”是个“神号”,成神之前原名叫雷海青,是唐代值得称颂的一位宫廷乐工。据《明皇杂录》资料所载,唐代天宝年间安禄山攻陷两京,掳走府库兵甲、文物,获梨园弟子数百人。安禄山筹群贼大会于洛阳时,逼梨园弟子弹奏作乐,众人相视泣下,而雷海青却不甘作屈,表示反抗,当着安禄山的面将琵琶愤投于地,安禄山大怒,即命武士绑起雷海青到台前“肢解示众”。后至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敬重雷海青,追赠雷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唐肃宗又加封雷为“田都元帅”。
静公还查到一资料,为后来有闽人何琇光写出一首《琵琶诗》:“胡儿鼙鼓乱中原,献媚多从将相门,独有伶官名足传,欲歼贼帅死何言。渐离击筑功堪并,子幼弹筝没其冤。省字为田雷变姓,灵神或说报忠魂。”诗中赞颂了雷海青,并说到了将“雷”变了姓为“田”,静公解析说,雷海青已被尊为神,为免与雷公、雷神相混,故而“去雨存田”,也可视作皇家恩荣的“赐姓”。
作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编印的《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在阐述广东各戏种的“戏神”时,即与静公上述之说相同,并介绍潮剧、汉剧乃至正字戏,也供奉戏神“田元帅”,其中一说雷海青曾奉旨带兵出征而自称为“元帅”,雷的诞辰为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故每年此日便作“师傅诞”,粤剧艺人会举行祭祀和演出成为戏行大事。
上一篇 有趣的“斗倌”与“罗伞”
你爱《胡贵妃》吗? 下一篇
到底田窦二师是什么样的戏神?粤剧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值得谈谈。
听那些老前辈的一般说法,田窦二师是指热心教授粤剧伶人练功表演的两位仙童。当年本地班的伶人在天边练功,忽现两位小童,热心观看,后便教伶人踢腿、车身、翻跟斗等,使大家很快掌握到要领。伶人们恳请仙童留下姓名,一个仙童指着稻田说:“我姓这个。”另一位则指着田埂的小洞说:“我姓这个。”话毕转眼消失。因广州话常叫“洞”作“窦”的,故被称作田窦二师。
在《粤剧大辞典》中,一条“田窦二师传技艺”的“掌故逸闻”记得更具体生动:
相传从前有本地班艺人在树下练功,有两个小童在旁边观看良久,继而笑嘻嘻地走向众人,施礼后说:“你们这等练法不管用,待我俩指点一二吧。”大家将信将疑,只见两位小童撩衣卷袖,拿刀教刀,提枪教枪,并示教踢腿、车身、打挂脚等,这些技艺成为日后粤剧表演的基本功。教授完毕,两位小童又笑嘻嘻地地抱拳行礼道:“各位辛苦!”说完一溜烟而去。大家正学得兴起,岂容放过?急忙追赶,恳求留步。说也奇怪,无论如何加快脚步,都追赶不上,众人醒悟可能遇到仙人了,于是恳请留名。 一小童指着稻田说:“我姓这个。”另一个指着田边的小洞说:“我姓这个。”说罢化作青烟而遁。众人立刻仰天谢拜。此日正是农历三月廿四日。两位仙童留姓不留名,因此戏班众人就称他俩为田、窦(广州方言中有把“洞”叫做“窦”的)二师,并塑像供奉,规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为田、 窦师傅宝诞。
不过,另有一说不是仙童在田边教戏,而是指唐明皇于梦中见到两个划上脸谱、穿上五色彩衣的童子,表演着一些人物、动作与情节,后来这两个童子一个蹿入了“田”,一个走入了“窦”(即“洞”),唐明皇醒来记忆甚深,便征集了一批童男童女,让他们在梨园学习梦中二童的各种表演,自此戏班伶人便供奉起田、窦两位师傅来。
再有一说法,称“田”指田祖,为远古黄帝时的鼓神,“窦”指远古时的舞神,说法不详。
还必须介绍的是,已故著名的编剧家、粤剧史家、笔者的同事杨子静(静公)不同意以上的说法。他去世前曾与笔者谈到这个问题,笔者当时做了笔记。
他认为两位仙童“蹿田入窦”之说属于牵强,“窦”为相近的“都”音之误,“二”应为“元”,“师”应为“帅”,田窦二师不是两人,实指一人,应是“田都元帅”。
那么,这个“田都元帅”何许人也?静公还具体地点出,这“田都元帅”是个“神号”,成神之前原名叫雷海青,是唐代值得称颂的一位宫廷乐工。据《明皇杂录》资料所载,唐代天宝年间安禄山攻陷两京,掳走府库兵甲、文物,获梨园弟子数百人。安禄山筹群贼大会于洛阳时,逼梨园弟子弹奏作乐,众人相视泣下,而雷海青却不甘作屈,表示反抗,当着安禄山的面将琵琶愤投于地,安禄山大怒,即命武士绑起雷海青到台前“肢解示众”。后至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敬重雷海青,追赠雷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唐肃宗又加封雷为“田都元帅”。
静公还查到一资料,为后来有闽人何琇光写出一首《琵琶诗》:“胡儿鼙鼓乱中原,献媚多从将相门,独有伶官名足传,欲歼贼帅死何言。渐离击筑功堪并,子幼弹筝没其冤。省字为田雷变姓,灵神或说报忠魂。”诗中赞颂了雷海青,并说到了将“雷”变了姓为“田”,静公解析说,雷海青已被尊为神,为免与雷公、雷神相混,故而“去雨存田”,也可视作皇家恩荣的“赐姓”。
作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编印的《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在阐述广东各戏种的“戏神”时,即与静公上述之说相同,并介绍潮剧、汉剧乃至正字戏,也供奉戏神“田元帅”,其中一说雷海青曾奉旨带兵出征而自称为“元帅”,雷的诞辰为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故每年此日便作“师傅诞”,粤剧艺人会举行祭祀和演出成为戏行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