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苑随笔 >

    你爱《胡贵妃》吗?

    发布时间:2015-02-06 作者:罗梭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新郎黄贮万准备迎接新娘子

      编者按:2015年1月30日,粤剧《胡贵妃》在广州江南大戏院举行了首演,进场观众饶有兴味地欣赏了这台新编粤剧,大家充分肯定了这台粤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及它所带来的正能量。当然,观众网友们也认为这出戏仍有提升的空间,期待主创人员能把这出戏打造得更好。下面请出主持人洗耳恭听主持网友座谈会。

      主持人洗耳恭听:在座的网友们都看过粤剧《胡贵妃》了,这出戏是讲南宋时期胡贵妃遭到奸臣贾似道的迫害和追杀,逃到南雄珠玑巷,在走投无路之下投江自尽;然而被珠玑巷人士黄贮万误以为是自己的未婚妻而救上岸来。随后胡贵妃为了躲避官兵,与黄贮万结为夫妇。朝廷官兵接到举报追至珠玑巷,胡贵妃为不连累众乡亲,毅然跳入江中,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换取珠玑巷乡亲的迁离。现在请网友们谈谈对这出戏的看法。

      老戏迷不老:我是一个十足十的老戏迷,但在粤剧面前我永远不会老。我记得1989年,也就是25年前,剧作家陈中秋、潘邦榛创作了一部关于胡贵妃的粤剧,剧名叫做《魂牵珠玑巷》。该剧1990年由广东粤剧院一团首演,男主角丁凡,女主角陈韵红。同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1991年,获中央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后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编剧奖。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现在由一个青年剧作家吴海榕创作同类题材的粤剧《胡贵妃》,是否有步人后尘的嫌疑甚至雷同的感觉呢?这是我看演出前一直担心的问题。但看后我的担心完全消失了。

      粤剧有晴天:我起初也有同样的担心,但观看《胡贵妃》后,我的担心无影无踪了。我认为《魂牵珠玑巷》是一部优秀的剧目,而《胡贵妃》也是一部成功的剧目,两者以不同的舞台呈现放射出粤剧艺术的光彩。我对两出戏作过一个细致的比较,当然不是谁优谁劣、谁好谁差的比较,而是有哪些不同点的比较。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魂牵珠玑巷》(以下简称《魂》剧)更多的是忠实于民间传说,其故事梗概与民间传说比较接近;而《胡贵妃》(以下简称《胡》剧)更多的是新编故事,剧本中的许多细节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二是剧目的主体不一样。(包括主要内容、具体情节、叙事方式等没有任何雷同),也就是说,后者与前者相比,整个戏剧架构是不一样的。

      三是戏剧的形态不一样,《魂》剧是一出悲剧,而《胡》剧是作者力求打造的一出喜剧。不过依我看也不完全是一出喜剧,说它是悲喜剧可能会更适合些。


    官兵一路追杀胡贵妃
     
      八音乱弹:我基本上同意粤剧有晴天的看法。不过他只说出了两个戏的不同点,却没有说出相同点,其实《魂》剧和《胡》剧的故事起因和结局都是一致的,两者都是因奸臣扰乱朝政,忠良被迫害而南逃,最后的结局又是女主角因保护众乡亲而牺牲自己。

      我不是噪音:虽然两出戏的故事起因和结局大体一致,但其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魂》剧的起因是奸臣当道,胡妃被追杀;《胡》剧起因则是胡氏掌握了奸臣通敌卖国的证据(一封通敌的密函)而被追杀。后者比较符合南宋时期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现状。两出戏的结局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魂》剧结局是珠玑巷在官兵迫害之下,胡妃为保护村民而投井自尽,黄贮万也以头撞井而亡;《胡》剧则写女主人公投江自尽,而丈夫黄贮万则幸存下来。我认为,投江的情节似乎更易于提升演员的表演空间,演员在波浪中翻滚的动作可以使场面更加紧张激烈。

      唱曲不离谱:其实《胡》剧在情节的编排上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剧中的许多细节很有“戏”,编排得也很巧妙。比如剧目的开头,村民刘二欺骗黄贮万给他找了个新娘,当刘二因说谎而无法交差之时,恰遇胡妃在附近跳江,刘二便借机胡说跳江之女正是黄贮万的未婚妻,借此来开脱自己。谁知该女子被黄贮万救起,刘二谎言不攻自破。刘二看到获救的胡氏年轻貌美,欲想据为己有。剧情就此深入开展,故事一环紧扣一环。此外,我认为剧本的唱词写得很好,特别是开头一段戏的唱词写得很有文学性,很有古典诗词的韵味,这样的唱词出自一个青年作者之手,实在难能可贵。

      主持人洗耳恭听:各位网友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关于剧本的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面请大家谈谈第二个问题,就是导演和舞美的水平如何,他们在戏中发挥了多少作用?

      粤剧有晴天:我十分期待主持人提出这个议题。我在这里要特别赞一下导演孙业鸿,过去我们只知道老孙在扮演猪八戒时很出彩,没想到他在担任导演时也有这么高的水准。我认为孙业鸿在执导时体现出两个字:一是新,二是活。

      首先,孙导演在舞台上设置二道幕,这种幕跟以前的二道幕不一样,以前的幕是布幕,看不见里面的东西,而《胡》剧的二道幕是透明的纱幕,观众可以看清幕后的景物。重要的是,幕前幕后的人物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同步或分开表演,这种表演有时是各自独立的,有时是互为补充的,总之,无论分与合,都是同一事件的联系或延伸。更为有趣的是,在二道幕的中间有一道“无形门”,演员可以通过这道“无形门”进进出出,完成环境的转换及情节的变化。


    胡贵妃被黄贮万误作是未婚妻子救上岸.
     
      旱天不响雷:说得好,说得好,可谓正中我的下怀。我举一个具体例子,足以说明纱幕在剧情中的作用。比如《胡》剧的开头,众乡亲听到有一位女子投江,男主角黄贮万闻讯立即前去营救;导演安排众乡亲在纱幕的前面出现,眺望远处的救人场面;与此同时,导演又安排男主角与女主角在纱幕的后面出现,表演男主角在江中勇救女主角的惊险一幕。这种导演手法,使舞台表演的空间大大拓宽了,用现代语境的评论方式来说就是展现了多层次、多方位、多视点的舞台效果。这种新颖的导演方法值得提倡。

      唱曲不离谱:让我来说说导演手法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活”。我认为《胡》剧在道具的设置和使用上体现出“活”字,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对红绸带的运用。红绸带在剧中出现4次,4次都起到不同的作用。第一次是婚嫁时,红绸带作为道具出现是喜庆的象征;第二次是坐轿和抬轿时,红绸带作为花轿出现,坐轿者和两个抬轿者利用红绸带变换各种动作,使本来是呆板单调的场面变得活泼起来;第三次是红绸带作为绳索被官兵用来围困和捆绑众乡亲,红绸带起到的是负面作用;第4次是剧目的尾声,胡贵妃投江,红绸带又作为波浪在水中翻滚,表现出江河的无情与命运的凄惨。

      粤剧有晴天:唱曲不离谱的见解确实不离谱,但有一点需要更正的是,红绸带的第4次运用,并非作为波浪的寓示,我接触过孙业鸿导演,他的本意是将一件贯穿全剧的“嫁”衣艺术化地放大,表示女主角对嫁衣从讨厌直到珍惜,她被男主角的真情所打动,最后幸福地穿起嫁衣,嫁衣随风飘扬,象征着爱情的延伸和永恒。

      八音乱弹:我也同意导演对红绸带的运用很活,但美中不足的是第三次出现时作为绳索来使用。我认为这时候不该使用红绸带,而应该使用黑色或另一种颜色的绸带,因为用红绸带作为绳索捆绑乡亲是不适当的。

      唱曲不离谱:八音乱弹这回真的是有点乱弹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红绸带的出现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其作用在于加强舞台效果,它的几次出现有利于把剧情串联起来。所以,红绸带作为一种道具应该保持它的同一性,不必把颜色变来变去。

      主持人洗耳恭听:我认为导演的风格和手法是很新颖的,是值得称赞的,至于有个别的地方需要商榷,那就留待以后商榷吧。下面请各位网友谈谈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演员的素质及演艺水平。请大家谈谈对演员有何印象?

      戏迷也疯狂:我先谈谈男女主角的水准吧。饰演女主角胡贵妃的演员是广州粤剧团的新秀陈韵玲,饰演男主角黄贮万的是同团的新秀陈健超。他俩算得上是粤剧界的新星,他们的舞台呈现十分亮丽,十分抢眼,唱念做都十分出色。唱功、神情、动作表演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可以说得上是新秀中的佼佼者。陈健超的身材较高大,外貌上佳,声腔十分悦耳,他饰演的角色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诚实、正直、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陈健超作为黄贮万的饰演者,每个细节都表演得十分到位,很受观众的欢迎。另一个主角陈韵玲是一个很年青的演员,但在表演中显得十分成熟,丝毫没有怯场的感觉。陈韵玲不仅有美妙的声线,而且在演出中神态逼真,感情细腻,喜怒哀乐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她的演出水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老戏迷不老:《胡》剧确实不错,除了男女主角的出色表演之外,还有一个角色应该进入观众的视野,那就是饰演丑角刘二的演员毕海荣。毕海荣也是一个青年演员,他在戏中饰演一个心术不正、见利忘义的小人,这本来是一个不显眼的角色,但由于毕海荣的表演十分到家,所以使整场戏生色不少。丑生每次入场,都引来观众不少笑声,有观众说毕海荣的浑身上下都有喜剧细胞,这话一点不假,这些观众总是希望他在台上多演一点时间,每当他退场以后,又希望他早一点出来,也就是说观众对他的期盼值很高。
    主持人洗耳恭听:《胡》剧的演员确实表现出较高的演出水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详谈了。下面请网友们谈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胡》剧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否还需要提高一步呢?

      戏迷也疯狂:我首先提一点意见,《胡》剧的剧情有些拖沓,这出戏足足演了两个半钟头,中间没有休息,如果安排10分钟休息时间,那时间的长度就更长了。我建议整出戏的演出时间应在两个钟头以内,最长也不要超过两小时10分钟。剧中有些情节完全可以缩短一些,比如黄贮万炖鸡汤给胡贵妃喝,刘二想出歪点子引起黄胡两人互相猜疑,剧情围绕着喝不喝鸡汤这件事扯来扯去,一段小小的戏足足花了20分钟,我认为这个细节压缩至10分钟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胡》剧的结尾,结尾也显得有些拖沓,仅谢幕就重复谢了两次,似有故意拖延时间之嫌。

      我不是噪音:从整场戏来看,主创人员对粤剧曲牌的运用和处理是恰当的,也就是说粤味很重。但不足之处是小曲小调似乎多了一点,而粤剧的本体声腔梆子、二黄似乎少了一点。当然,小曲小调多一点会使剧情轻松愉快一点,但过多了就会冲淡粤剧的本体艺术了。

      戏迷也疯狂:我认为《胡》剧作为孵化剧目,应更多的面向中青年观众。而面向中青年观众的剧目,应适当注入一些当代时尚元素。不知网友们是否留意到引发全场笑声最多的一句台词是什么?我留意到了,那就是剧情中女主角消除了对男主角的误解,从背后亲热地抱住男主角时,男主角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这句流行语一下子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笑声。我想,类似的流行语是否可以多安排几句到剧情中呢?

      主持人洗耳恭听:很感谢网友们今天的即兴发言,大家的见解实在是高。粤剧《胡贵妃》的确是一出好戏,是一出成功的戏,这出戏从整体来看表现出较高的水准。我们期待这出戏多演多展示,让更多观众欣赏到演员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