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团体机构 > 演出机构 > 机构介绍 >

    【粤剧小百科】(414)太阳升粤剧团、娱乐粤剧团、广州市番禺区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07-0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太阳升粤剧团

    1952年成立。由广州平安戏院老板与粤剧艺人林超群合办。1953年改为民主班(共和班)。主要演员先后有丁公醒、白超鸿、林小群、小木兰、梁鹤龄、小觉天、王中王、孔雀屏、罗家宝、吕玉郎、张玉珍等。编剧谭青霜。演出剧目有《燕子楼》《木头夫婿》《虎符》《花王之女》《玉河浸女》《荔枝换绛桃》《潇湘秋夜雨》等。剧团当时虽属中型班,但演员年轻,有朝气,唱功好,能与大型班争胜。由罗家宝、林小群主演的《柳毅传书》长演不衰;吕玉郎、林小群主演的《牡丹亭》《拜月记》《附荐何文秀》以及王中王的丑角艺术都拥有大量观众。1957年《南方日报》通过观众投票,从1956年6月至1957年3月在广州上演的粤剧中评选出最受欢迎的5个剧目,太阳升粤剧团占了三个(《附荐何文秀》《牡丹亭》《花王之女》)。1956年转为地方国营剧团,1958年并入广东粤剧院。

     

    娱乐粤剧团

    1952年成立,由刘润鸿(乐师、班政家,卫少芳丈夫)牵头组建。主要演员先后有梁冠南、卫少芳、蒋世芬、徐人心、黄新雪梅、陈笑风、邹洁云、叶弗弱、余海珊、冯少侠、李帆风、绿衣郎、骆洁容、庞顺尧、郑培英、蝴蝶女、金缕衣、石燕明等。演出剧目有《香车宝马渡银河》《错认枕边人》《火烧阿房宫》《粉碎姑苏台》《怒焰破铜城》《搜孤救孤》《贤母不认尸》《一张白纸告青天》《崔子弑齐君》等。该团演员阵容较强,其中一些名艺人有其艺术特色,如卫少芳以擅演慈母一类苦情戏著称:蒋世芬学习薛派,表演讲究“寸度”,武艺扎实娴熟;还有梁冠南、叶弗弱、庞顺尧等经验丰富的老演员和陈笑风、郑培英等“当扎”的青年演员,搭配比较整齐,可演各类题材不同风格的剧目,而演出较多的是传统戏,例如有传统排场“双擘网巾”的《宏碧缘》;观众熟悉历演不衰的《大闹梅知府》;表现母子亲情的伦理戏《佛祖寻母》等。
    1956年娱乐粤剧团定点佛山市。1957年4月以“佛山专区娱乐粤剧团”班名演出,剧目有《偷祭状元坟》《重着旧袈裟》《血染状元袍》《抗旨闹金銮》等。1959年该团并入佛山粤剧院,历时七年经历几届班变动的娱乐粤剧团乃告结束。

     

    广州市番禺区粤剧团

    前身是1952年在番禺成立的锦天粤剧团。1970年该团被解散,1974年重组更名为“番禺县粤剧团”,1975年定编为地方国营事业单位。1981年剧团曾一度成立以青年为主的二团。1992年撤县建市改称“番禺市粤剧团”;2000年番禺市成为广州一个区,剧团改为现名。主要负责人有朱永崧、何世光等。演员有小云裳、罗响凡、陆丽慈等;还培养出杨凯帆、欧燕冰、李坚光、何瑞流等青年演员。编剧屈慎宁、罗亦智等。导演姚世华。唱腔设计曾浦生,主要音乐员赵仕钰、龙辉等。舞美容允良等。该团属中型班,等。导演姚世华。唱腔设计曾浦生,主要音乐员赵仕钰、龙汝辉等。舞美容允良等。该团属中型班,却一直保持着“双生四旦”的演员架构。曾以“落团不落家”(加盟而不入编制)形式延揽人才,故先后在该团工作的艺人多达200余人,其中有陈少棠等知名演员。主要演出剧有现代剧《水乡烽火》《喜相逢》《瑶山春》《杜鸭山》,古装剧《女巡按审婚》《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晨妻暮嫂》《冷面皇夫》《莲花仙子》《状元媒》《万里琵琶关外月》等。
    该团拥有一定的艺术力量,小云裳、罗响凡等主要演员基本功比较扎实,能文能武。其演出的《女巡按审婚》《樊梨花情困薛丁山》等剧受到欢迎。曾浦生挖掘整理的“伬伍二黄”“白雪腔”“东皮”等专腔有所出新。1982年该团创作的番禺地方题材大型剧目《莲花仙子》,曾于莲花塔庆典日为澳门知名人士作专场演出;次年又演出《状元媒》慰问澳门同乡会探亲团。1990年参加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六国封相》的联合演出。同年出访香港、澳门,演出《南唐李后主》《春草闯堂》等四个剧目。1979年,该团被评为广州市文化标兵单位。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